民国时期临县驻军情况简介

小西水历史 2024-03-18 00:45:51
临县位于吕梁山北麓,西濒黄河,与陕西佳县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与方山、离石接壤、南连柳林,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现将民国时期临县驻军情况简介如下: 1.晋军七十一师:1935年,阎锡山派陆军第71师206旅,布防于临县境内的第八堡至碛口,沿黄河修筑碉堡群,阻拦陕北红军东渡。1936年,被东征红军侧击,退避县城。206旅主力驻三交镇,红军东征经本县,该旅防堵受挫,退驻县城。207旅在兴县曹家坡阻击红28军被击溃,其残部亦退驻本县。 2.正太护路军:1935年春,该军第3旅在陕西被红军击败,残部退入本县三交补编。1936年2月调往离石。1937年,日军侵占太原后,傅作义率领的晋35军于同年12月退驻本县休整,数月后全军北上绥远。 3.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1936年3月31日,红28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率领3000余人,由陕西神木渡黄河,4月4日到达本县白文镇,指挥部驻娘娘庙。同年4月6日,红15军2000人,由军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领从陕西绥德,清涧渡河抵本县白文镇,与红28军会师后南下。 4.三十三军:1937冬,省城太原被日军侵占,该军退驻本县安业村。“晋西事变"中退到县城。1940年1月13日晚,又被新军和八路军合围,弃城南逃。 5.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九团:1937年11月转战于本县。 6.十九军:1938年驻碛口镇(军长王靖国)。同年2月,日军进犯碛口,闻风撤退。 7.八路军一二〇师: 1938年9月,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参谋长周士第率领8000余人,由陕西韩城县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抗击日军。所属359旅政治部主任张平化带领数十名老红军来临,帮助牺盟会,动委会建立起游击队和人民武装自卫队。 “晋西事变”发生后,120师主力由冀中赶回晋西北。1940年1—4月初,司令部驻本县曜头村。抗日时期,贺龙、关向应多次来本县视察指导,所部和全县人民同甘苫共命运,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部359旅,兼晋西北第四军分区。在1940—1942年,驻本县上西坡等村。359旅所属2团、715团游击于临、方、离三县。1942年12月,移防陕甘宁边区。所部358旅(彭八旅)714团,在“晋西事变"中抢占赤坚岭,配合决死四纵队在本县阳坡村歼灭晋骑1军主力第3团。各路部队乘胜前进,解放临县。所部358旅(张8旅),兼晋绥第三军分区驻本县松峪、上西坡一带。驻防期间,以该旅干部为骨干组成的三分区武工队,在围挤三交、石门墕日军据点的战斗中,英勇机智,战绩卓著。1943年5月,调往陕甘宁边区。 8.第六集团军:1938年冬,该军(总司令杨爱源)驻本县克虎镇、第八堡一带,总部驻高家湾。1939年春,开往晋东南。 9.骑兵第一军:属第七集团军,军长赵承绶。1939年,在兴县、临县布防。军部驻本县县城。该军相当腐败,群众评说:官比兵多,太太比马多,大烟杆比枪多。“晋西事变"中被新军击败,1940年1月13日晚南逃。 10.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1939年12月27日到达本县招贤镇。1940年1月5日,配合兄弟部队向集结本县的晋骑1军和33军发起总攻,直至临县解放。司令部驻本县玉荐村。 11.工卫旅:1940年1月,所属21团驻本县曜头、南庄等村。 12.山西新军总指挥部:1940年1月,以续范亭、罗贵波为首的山西新军总指挥部在本县曜头村驻防三个月。 13.独四营:属晋西北第四军分区,1940年,在本县驻一个连。 14.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临县后,驻本县榆林、麻峪、万安里、上西坡等村。1942年冬,整编为3个团,开赴忻州、静乐一带。 15.暂编第一师:该部所属36团第3营,配合决死四纵队参加阳坡战斗,歼骑1军1个团。 16.十七团:原属冀中三纵队,1943年9月调驻本县,与盘踞三交的日军作战多次,屡建战功。
0 阅读:2
小西水历史

小西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