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视角的113条公考面试心经》 20-23
接续上文,我们继续...
20.前排入场声音不需要很高,后排入场请略大声些。
签位是“看脸”的,入场顺序前后有别,策略也应做适当调整。
同样娓娓道来的考生,前排入场的,显得你平和理性,听感也比较舒适;后排入场的,令人昏昏欲睡。
同样声如洪钟的考生,前排入场的让人感觉略显刻意、“震”得慌、听着累;后排入场的让人感觉精神抖擞、底气十足、朝气蓬勃。
另外,体态要适当“端着”,在“端着”的人堆里,你任何细节的散漫都有可能被捕捉与放大,这是会影响成绩的。
21.关于面试交流感。
很多培训机构面试老师很强调交流感,不断提醒与监督你“抬头”,我在这方面倒是还好,也并没有刻意注重,所以体会一直不深。但从考官视角出发看,交流感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交流感完全没有时,你就能感觉到它的极端重要性了。
眼神交流是会传递情感的,心都是肉长的,交流感强不仅显得自信、听着舒服,也是可以讨到些情感分的。
可能是由于紧张与心理素质等问题,极个别考生真的是自始至终都不抬头,看着草稿纸,仿佛草稿纸上有“逐字稿”一样,也有考生背东西时会刻意避免眼神接触。
没有眼神交流,考官在个人感情层面对你就会“远一些”,完全可能出现“考官心一狠,把你的分数压一压”的情况。
交流感也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头一直抬着、不挪不动也不自然,目光聚焦主考,完全无视其他考官,也可能被他人视作冷落。时而低头、适度转头向其他考官那里“讨”一些分数会是更好的选择,这样也显得自然一些。
22.在场上不要纠结。
练习时,纠结可视为是认真、细致、富有钻研精神的表现。但在场上,“钻牛角尖”必将万劫不复。面试题目可以切入论述说明的角度有很多,相关要素也有不少,切勿“认死理”,抓住一点不放。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如专业名词题,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确切是什么意思,但是结合题干,猜个大概还是不难的。面试不是考你“这个专业名词是什么”“你知不知道这回事”,而是你的态度、看法与观点,按你猜想的意思展开谈就可以。有考生纠结这词究竟是咋得个意思,始终纠结在“是什么”的层面,看着真是急死人。
23.犯傻别慌,没人细究。
公考结构化面试考场是一种高压环境,有时因紧张或疏忽保不齐会说出一些很傻的话。
放宽心,其实并无大碍,都当你“卖萌”呢,没人当真,考官听着也很欢乐。
部分“玻璃心”考生切勿因此一蹶不振,陷入恶性循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