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妙的方剂,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帮您赶走冬季的“风寒湿”

西西聊点啥 2024-12-07 05:14:46

很多人都说,一旦到了一定年纪,身体就会变成“智能天气预报员”,只要气候稍微发生了改变,关节、肌肉就会发出“警报”,提前做出提醒,而关于这一点,相信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最有话语权,因为这类人经常会在变天之前,出现强烈的关节疼痛等不适。

其实,不仅是风湿性关节炎,很多人一进入冬季,就像是捅了疼痛的“窝”,会经常出现肩膀疼痛、膝盖疼痛等,早上起床时,也会感觉后背疼痛,若是站立时间过久,还会脚跟痛,而坐久了,也免不了会腰痛、头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在冬季,人们最为关注的因“风寒湿”引起的疼痛问题。

众所周知,当气候变化明显或寒潮来袭时,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会开始陆续出现关节疼痛,很多人会说,这是风湿老寒腿,属于老毛病。其实,“风湿”在中医里,是非常常见的病邪,几乎大多数病症都与此有关。

而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其实是指身体的一种免疫性疾病,虽然这种病症也存在关节疼痛的症状,但却并不是因风邪侵袭所致,相较而言,中医里常说的风寒湿邪,更接近我们认知中的风湿,由于风寒湿是造成这一病症的重要原因,所以,天气变化才是致病因素,在调理和缓解病症时,一般会用到祛风散寒的治疗方式。

在临床上,由这些病邪所引发的疼痛,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如同针扎一般,而医家往往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来判断就是是什么病因所致,那么,风、寒、湿所导致的疼痛,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种是“行痹”,以风邪侵袭为主的疼痛,其最主要特点就是关节、肌肉酸楚疼痛,常常会间断性的表现出疼痛,而且疼痛的部位不确定;第二种便是“痛痹”,主要以寒邪为主,疼痛固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怕冷;第三种就是“着痹”,以湿邪侵袭为主,特点就是酸楚、重着,这种疼痛用“浑身不爽利”来形容可能更为贴切,在中医里,有一个词叫做“头重如裹”,其实说的就是这类疼痛。

不过,就疼痛而言,它通常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往往会夹杂其他的病邪一起出现,因此,疼痛表现就会更为复杂,不过,对于这样的病症,在中医里有一个方剂,或会有奇效。

这个方剂名为蠲痹汤,对疼痛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和缓解效果,只不过这个方剂在很多医书里均有记载,历朝历代对这个方剂的应用,都有继承和发挥,所以,医家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而酌量加入一些其他药材,因此,这个方剂的版本也有很多,但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出自《医学心悟》的蠲痹汤。

这个方剂总共由11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羌活、独活、秦艽、当归、白芍、炙甘草、海风藤、桑枝、桂枝、乳香以及木香,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效果。

其中的羌活善入太阳经,可以祛除上部风湿邪气,而独活入少阴经,善祛下部风湿,这两味药材共用,便可将体内的上下风寒湿邪祛除,这两味药材相互配合,疏通经络,能够发挥痛痹止痛的效果,而再加上秦艽这味药材,还可以祛风散邪,能够很好应对因风邪所起的疼痛病症,是一组很巧妙的中药搭配。

由于风药多燥性,而燥性过重很容易伤及体内的血液,所以,中医认为“疏风必先养血”,于是又加上了当归、白芍、炙甘草来益气养血、柔筋活络。海风藤、桂枝、桑枝适合治疗肢体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问题,最后的就是木香和乳香了,在这个方剂里,这两味药材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清解血分的疼痛,另一个就是解气分的疼痛,由于气血是我们人体的根本,而很多病症都与气血异常有关,所以,将气血疏理通常,也有助于病症的缓解。

虽然在这个方剂里并没有用到医家常用的温中散寒药材,比如附子、干姜等,但作为祛风散寒湿的基础药方,在中药的配伍上,加入了秦艽来清虚热、退湿热,同时,还能避免温燥的药材过于峻烈,这就是治疗风寒湿的“蠲痹汤”。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0 阅读:22

西西聊点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