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是抵御疾病的最前沿。面对当前全球健康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迫切需要更精确、更便捷、更经济的检测技术和工具。盖茨基金会长期致力于通过投资创新来减少全球健康与发展领域的不平等,其中,促进诊断公平是实现健康公平的关键一环。中国的创新者们通过AI辅助阅读胸部X光片、结核病诊断,以及疟疾消除等工作,正在积极为全球诊断公平做出贡献。我们期待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伙伴一起,推动创新诊断技术的普及,确保最有需要的人群也能公平地从中受益。
*本文编辑自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博士在“2024年浦江创新论坛之全球健康与发展特别论坛”上的开幕致辞。
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否认诊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抵御疾病的最前沿,每一个医疗决策都依赖于正确的诊断。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检测技术的飞跃,例如17世纪晚期显微镜的发明、1895年X射线的发现、1980年代PCR技术的发明、还有2000年之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等等,都引发了重大疾病防控领域突破性的进展,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
在全球健康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世界对更加精确、简便快捷和价格低廉的检测技术以及工具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全球在检测领域面临着硬件和软件等诸多挑战:一方面,不仅是像结核病、疟疾等这些历史悠久的顽固传染病亟需实现检测技术的迭代与突破;不断涌现的新型传染病,例如刚刚过去的新冠等,也在极大地挑战着人类迅速研发、规模生产和普及应用创新产品的上限。另一方面,即便是已有的检测技术和产品也面临公平获取和普及的难题——在很多中低收入国家,临床医生甚至无法获得最基本的诊断工具或实验室检测设备;即便具备相关设备,但由于不便移动,遥远的距离和封闭的社群也常使患者获得检测变得极为困难。此外,除了硬件设备方面的难题之外,诊断领域还存在使用成本高、质量不佳或是医疗人员培训不足等重重挑战。
■ 尼日利亚拉各斯的巴洛贡市场,一名工作人员在外展项目中进行健康筛查 / 盖茨基金会
由此,全球诊断领域亟需各界的关注与资源投入。但是,现实中的数字却令人震惊——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尽管大约70%的医疗决策是基于检测的结果做出的,但仅有3-5%的医疗预算投入在诊断领域。1 为此,去年的世界卫生大会特别通过了一项新决议,目的是加强全球的诊断能力,其中包括敦促各成员国加大对于诊断工具的研发投入。2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论坛的意义不言而喻!
盖茨基金会长期致力于通过投资创新来减少全球健康与发展领域的不平等,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机会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促进诊断公平是实现健康公平中的重要一环,而中国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举一个令人兴奋的例子,就是AI辅助阅读胸部X光片,这是新冠疫情之后出现的几项新技术之一,它让结核病筛查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我们相信,它将给中国消除结核病——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具备运用AI辅助阅读胸部X光片、进行自动结核病筛查的能力。这大大降低了传统胸片筛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节省时间与经济成本。中国的数字化X光检查在基层卫生机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地区也已经在年度老年体检中增加了胸部X光检查,通过AI的接入可实现快速且规模化的AI辅助读片筛查。
■ 研究者正在查看AI辅助阅读胸部X光片的结果 / 盖茨基金会
在服务本国人民的同时,中国的创新者们还在积极为全球诊断公平做着贡献。
还以结核病诊断为例。快速分子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升耐药结核病的诊断率,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传统的痰液样本很难采集,在筛查时大约一半以上的病人采集不到痰液。而舌拭子作为一种采集更为简便、快捷且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方法,可成为理想的替代方案。在结核病舌拭子检测技术领域,中国已具备独立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能力,预计2025年会有多个产品上市。这既可解决患者无痰可测的难题,也让大规模结核病筛查成为可能。盖茨基金会正在支持中国企业研发针对结核病和三种性传播感染疾病的即时检测产品,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更为高性能、低成本、快速便捷的病原学诊断工具。
■ 在乌干达坎帕拉的一家健康中心,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结核病检测 / Amy Steadman
除了抗击结核病之外,消灭疟疾也是基金会在过去二十年里最重要的优先事项之一。这是由于疟疾不仅每年造成约50万儿童死亡,而且不成比例地影响着贫穷、脆弱的人群。确保早期疟疾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和儿童生存至关重要。因此,世卫组织建议所有疑似疟疾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都进行检测,而快检产品因其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等特点,尤其适合被用于在资源有限的基层社区进行筛查。然而,供应商严重不足始终是推广疟疾快检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快检产品无法长期囤储,需要根据疫情随时启动规模化生产,全球具备供货条件的厂家屈指可数。而就在三个多月以前,两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疟疾快检产品通过了世卫组织预认证,并被正式列体外诊断产品推荐采购名录,为丰富全球快检市场、保证产品及时大量供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我们期待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伙伴一起,进一步推动诊断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和应用,确保中低收入国家最有需要的人群也可以从中公平地受益。
来源:
[1]WHO.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diagnostics#tab=tab_2
[2]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6/A76_R5-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