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北京电动自行车新老国标过渡期正式结束,最高时速大于25公里的车辆都将禁止上路。
但在通州的某电动车门店聚集地,提速改装服务仍然存在。
未来商业观察现场咨询4家门店,提出提速改装需求,有一家明确表示可以帮忙提速,其他几家则表示,目前不提供服务。
有店员透露,旁边的店不久前曾因改装车受到处罚。不过他建议,车主可以搜索教程自行调速,“很简单”。
此前一段时间,电动车事故频发,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引起大众担忧。作为多起事故的引发元素,多个城市已明令严禁电动车入户充电。
但在现实中,社区管理缺位,基础设施不健全,危险仍在持续。
监管趋严?但还能提速
电动车行老板等待三年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2018年,新国标将标准上提,电动车最高时速调整为25公里,重量则上调至55公斤。北京设置了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超标电动车一律发放临牌。
今年10月31日之后,临牌电动车将被禁止在北京上路。
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悬挂临时标识的超标电动自行车数量在200万辆以上。
根据相关规定,车主可前往全市800余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以旧换新”购买新车,也可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处置废旧车辆。
在北京通州的一家电动车行门口,停着一辆八成新的电动车。据店主介绍,这是一辆超标电动车,原车主是去年才买的车,但是现在临牌到期,新牌难上,只能来店里补差价换了新车。
而新国标落地后的最大变化,是电动车改装服务的收紧。
未来商业观察前往通州4家电动车门市咨询,是否能提供提速改装服务,除了一个商家外,其他三个商家都直接拒绝。
其中一位店员说,“反正最近不可以”。还有店员透露,旁边的店不久前曾因改装车受到处罚,所以大家比较小心。
另一家店员却提到,现在网上提速教程很多,有的车甚至都不用解码器,自行搜索即可。
就在旁边的一家店内,墙上还挂着巨大横幅:拒绝拼改装。
禁止改装,但禁不住需求
约束违规改装服务的新国标,却难以封禁车主的需求。
上班族杨凌住在天通苑位于北京北五环外,公司在望京,在五环与四环之间。两地距离有14公里,加上步行到地铁站时间,乘地铁通勤单程需要一个小时。
今年4月,北京气温回暖,他花费5000多元购入一辆知名品牌电动车。因路途较远,他让门店老板进行提速,最高时速从25公里/小时提升至40公里/小时。
他在路上看到,自己的车已比绝大多数电动车都要快,但还有比他更快的车。
从地铁改为电动车后,他的通勤时间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几乎节省一半时间。他曾担心,等冬天降温后,骑车太冷,自己会撑不住。
但杨凌没想到,先撑不住的是电池。电动车原本续航达到60多公里,提速后降到45公里,上班也绰绰有余,下班到家也还剩30%的电量。而十一过后,北京降温,他到家时电量只剩10%,从此他就不敢再骑电动车上班,生怕半路没电。
由于锂电池特性,当气温下降后,不启动车辆电池也会流失电力。不同于杨凌,家住通州的小鱼不仅对车辆提速,还更换了电池。
在冬季降温之前,电动车是她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今年7月,她花3200元购入了现在的这辆电动车,彼时正是新老国标的过渡期,对于速度的监管还没那么严格。她说,把想要的时速和里程告诉店家,就能配相应的电池。
小鱼去车管所上牌,工作人员只大概瞄了一眼,并没有对电池等部件进行严格检查。
完成上牌后,店家帮小鱼的车进行了调速,将时速只上调至30多公里/小时。随后,店铺为她的车更换了更大的电池,收取500元,还强调原本是要收1000元的。
如今,距离小鱼购车不过4个月,放置改装电池的车架底部却发生开裂,露出一个手指宽的裂缝。
电动车等待充电桩
9月20日,在新国标实施之前,北京市通州区刚刚发生一起火灾,因居民将电动车电池带入室内充电而引发,大火从3楼蔓延至5楼,最终导致5人死亡。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0030起,因电动车引发的事故也在不断威胁公共安全。
一位知名品牌的电动车销售人员表示,起火的电动车多为三无产品或私自改装,正规原厂产品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小,大多装有过充保护系统。
据悉,三无蓄电池内部大多数私自加工焊接的三无锂电芯和泡沫塑料等可燃填充物。其线路无防水防腐设计,电路板也不使用卡扣固定,外壳材质多为导电金属且内部未做绝缘处理,因此更容易引发火灾。
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不少社区都禁止居民将电动车推上电梯,或将电瓶带入家中充电。与此同时,暴露出的问题是,电动车基建的薄弱,不足以支撑所有车主在充电桩充电。
通州事故之后,杨凌所在的小区就张贴了告示,一开始禁止推车上楼充电,后来连拎电瓶上楼充电也不行了。今年5月份,他还特意问过楼管小区有没有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楼管否认。
但前不久,他发现楼前自行车棚的架子上,悄然出现了一排付费充电插座,但没有充电线。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居民要自备充电线,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在楼下放置一整晚。
与此同时,棚内停留着大量自行车,有些已经废弃已久,车棚旁边伫立着一排快递柜,过道极为狭小,很难让电动车拐进个别空出的停车位。
目前,这排充电插座根本不足以供应小区内的充电需求。杨凌表示,大家都是晚上充电,万一晚回家没抢到位置,第二天连出门都出不了。
因此,包括杨凌在内,不少电动车车主仍会拎着电瓶回家充电。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小区不准上楼的告示更像是一种号召,形式大于意义。
能否上楼充电,并不是电动车主的问题。关于电动车的几乎所有环节,都在帮助电动车主“违规”:
在店里,销售会告诉买家,锂电池更轻便,能提着上楼充电;电动车厂更是将电池与整车设计为可拆卸、可更换的模式;
而老小区建设时并未考虑电动车户外充电需求,物业也难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新建车棚、引入充电服务商。
因此,“应付这段严查时间”便成为所有人沉默的共识,电动车主便这样骑着改装车驶入寒冬。
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