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共生,水稻种植改良,亩收益破万,转行农民实证
在如今的农业领域,有很多创新且有趣的模式。就像我们标题提到的,小龙虾和水稻共生这种模式,小龙虾大家都知道,这种动物对于水质要求比较高,生长在水底,适应的水体环境得有一定的溶氧量和合适的酸碱度。它的价值可不少,肉质鲜美,在餐饮市场上特别受欢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定的消费需求。
咱们先来说说小龙虾养殖在水稻田里的那些事儿。之前啊,有位在江苏南京郊区的老李,他家里有几亩水稻田。南京这地方属于南方,四季分明,夏季湿热,水稻田的水位变化比较大。老李一开始就只种水稻,收益也就那样。后来他听说了小龙虾和水稻共生的模式,就开始尝试。这种模式有不少难点呢,就拿季节变化来说吧,春天的时候,老李得先整理好水稻田,把稻田里的杂物清理干净,还要调节好水质,因为这个时候小龙虾苗就得放进去了,水温大概在15度左右比较合适,水位就不能太深,大概30厘米左右。
在北方的辽宁盘锦地区呢,有个村子里也有不少农田。这地方干冷,和南京的气候完全不一样。有个吴大哥也在探索这种共生模式。盘锦那片有好多泥质滩涂,土壤条件比较特殊。吴大哥的水稻田在冬天是空着的,到了春天,他会先把土壤深耕一遍,让土壤疏松起来。在放入小龙虾苗之前,他要检测水质的盐分,因为他担心土壤里的盐分对小龙虾有影响,毕竟盘锦靠近海边嘛。他会在稻田里种一些芦苇这种本土植物,芦苇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给小龙虾提供一些活动空间。
再说说水稻种植改良这方面。南方有一种香稻,米香味很浓,但是这种稻子比较娇弱,容易倒伏。广东有一位陈哥,他想要改良这种香稻的种植。他就四处打听办法,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可以在稻田里养一些鸭子,鸭子会吃稻田里的虫子。陈哥就试了试。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鸭子有时候太调皮,把稻苗给踩坏了。陈哥又想了个办法,在稻田里搭了一些简单的架子,限制鸭子的活动范围。这样一来,鸭子既能吃虫,又不会破坏稻苗。
北方的小米种植也有类似的情况。河北有个农场的周老板,之前种的小米颗粒不太饱满。他发现是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他就开始研究各种肥料,试了好多种不同的有机肥。他还发现有些野生绿植对土壤改良有好处。比如说紫苏,紫苏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它的根系能在土壤里蔓延开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还有车前草,它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有害物质。不过这两种野草在他的农场里表现不太一样,紫苏在水浇地附近的改良效果更好,而车前草在旱地更有优势。
在东北三江平原上,有大片的湿地周边适合种水稻和水产养殖。有个赵大哥,他家的水稻田里养了小龙虾和泥鳅。这可不同于单纯的水稻和小龙虾共生,泥鳅的活动可以让土壤更加松软,就像给土壤做按摩一样。而且泥鳅还能吃掉水面上的浮游生物,减少了稻田里病虫害的发生。赵大哥说,这种模式刚开始的时候挺难的,就拿鱼苗虾苗投放来说吧,数量多了怕水质恶化,数量少了又赚不到钱。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摸索合适的投放量。
像福建的山区,有一些梯田。有个林大妈,她看着周围的人都搞起了新型农业模式,她也想试试。但是梯田的地形比较特殊,水源很难统一管理。林大妈发现了一种叫做鸭茅的绿植,这种植物耐旱,在梯田的田埂上种一些鸭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鸭茅开的花还能吸引一些昆虫,有助于稻田里的生态平衡。在山区养殖小龙虾可和在平原不一样,水温较低的时候比较多,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就会变长,大概要3个月才能长到合适的个头。
咱们再回头说说老李,他从开始尝试小龙虾和水稻共生到收获,中间经历了各种波折。最初,他不懂得小龙虾的生长习性,给小龙虾喂食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就慢了下来。后来他不断学习,通过网络视频和一些养殖手册,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到了小龙虾收获的季节,老李发现,水稻因为有小龙虾的游动,稻穗更加饱满,而且因为没有使用太多的农药,水稻的品质特别好。他算了一笔账,水稻的产量虽然和单纯种植水稻有些差别,但是加上小龙虾的收入,亩收益竟然超过了以往只种水稻的好多倍,轻松破万了。
吴大哥在盘锦的实践也很有意思。他发现稻田里的浮萍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而且小龙虾很喜欢吃浮萍。他就留了适量的浮萍在稻田里。还有那种叫做灯心草的冷门绿植,他的稻田里长了一些,灯心草在水里像一根根绿色的蜡烛,不仅能让水稻扎根更稳,还能给小龙虾躲避天敌的地方。吴大哥的水稻收获后,发现这种共生模式下的水稻,在市场上因为绿色环保的标签,价格比普通水稻高了不少。
再说那个想改良香稻种植的陈哥,他经过一番折腾后,稻田里的香稻长得又壮又直。到了收获的季节,那种浓郁的米香味又回来了,而且因为鸭子吃虫,他用农药的量大大减少。他的香米在当地市场上成了抢手货,虽然前期投入了一些成本在鸭苗和肥料上,但是从长远来看,亩收益提高了很多。
在河北的周老板那,小米改良成功后,他把小米拿到农产品展销会上去卖,很多顾客都被这种饱满、色泽光亮的小米吸引了。他还在小米田旁边养了一些鲫鱼,鲫鱼可以给稻田增加一些天然的肥料,鲫鱼的粪便融入水中,成为小米生长所需的养分。这北方的农田里,又多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景象。
咱们再谈谈云南的一些小块稻田,云南的地形复杂多样,有山有水。有个王大叔,他的稻田在一处山坡脚下。那里的水源不太稳定,有时候还会出现小洪水。王大叔在水稻田里种了菖蒲这种绿植,菖蒲生命力顽强,能在浅水区很好地生长。而且菖蒲有特殊的气味,能驱赶一些害虫。他在稻田里还养了小龙虾,在洪水来的时候,小龙虾可以顺着水流游到一些安全的地方,洪水退去后,又能在稻田里重新繁衍。王大叔的水稻和小龙虾在这种特殊的地形环境下和谐共生着,一年下来,亩收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例子可以看出,小龙虾和水稻共生,再加上种植改良的模式,有着很大的潜力。不过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像南方的湿热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病虫害,北方干冷的天气可能会影响生长期。不同的绿植也在这个共生模式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那大家想想,如果在这种小龙虾和水稻共生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特色养殖品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是会增加收益,还是会面临新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