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与刘伯承两位元帅的排名顺序合理吗?

史行途 2024-11-25 22:36:20

我军实行军衔制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经酝酿过三次,但最终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年酝酿、准备的军衔制终于在1955年9月尘埃落定,并于1955年9月27日举行了开国元帅和开国将军们的授衔典礼,以此拉开了我军首次大授衔的序幕。

大家都知道,开国元帅共有10名,他们都是我军杰出的,甚至是世界上都知名的优秀军事指挥人才。

可是,虽然军衔都是元帅,但在排名上却是大有乾坤,基本上从排名先后顺序,就能看出十位元帅的资历、军功以及现任职务高低等等。

那根据当时元帅的评衔标准,贺龙与刘伯承两位元帅的排名顺序合理吗?让我们分别从两位元帅的资历、军功等方面来看一下吧!

元帅的评衔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推进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决定把搁置多年的实行军衔制提上日程。

1950年9月,中央军委为了对全军干部实行统一管理,决定成立总干部管理部,这个部门下设5个处,其中一个处就是军衔奖励处,这预示着,我军准备把实行军衔制提上日程了。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老总,在朝鲜战场的切身体会,更是让他深刻体会到我军实行军衔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于是,总干部管理部向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提出,要把“研究军衔实施的准备工作”列为管理部1951年的工作任务,而管理部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军队干部评定级别。

总干部管理部在中央军委的指示及支持下,历时一年多,完成了全军的评级工作,为后续军衔制的实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我军军衔制的制定历经了几次修改,终于在1955年2月,全国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军衔等级,以及军官评衔的标准。

这次评定军衔的主要依据是通过人选在现任职务、军队服务的经历、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以及在军队的威望等方面综合考量,当然大前提是目前还在军队服役,是现役军官。

其中关于各级军衔人选的提名及标准,也是有着不同的规定的,元帅的人选由中央军委提名,通过评选后,最终由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状。

元帅的评衔标准是:一是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二是必须是现任中央军委委员

最终确定的十位元帅肯定都是完全符合元帅的评衔标准的,但是根据第一条标准的评选,以及必须顾及到的平衡原则,最后经毛泽东主席签署、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就是经过综合考量、排名的元帅名单。

在这个名单中,刘伯承元帅和贺龙元帅分别排在第四位、第五位,对于这个顺序是否合理,经常有人会提出疑问,那就让我们去对应元帅的第一条评衔标准来看一下吧。

刘帅和贺帅的革命资历

刘伯承元帅于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他在15岁以前读过私塾、上过新式学堂,可以说是有一些文化底子的。

也正是由于接受过新式教育,在他因为家庭变故,导致辍学务农后,他才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才能在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时,接受革命思想,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那一年,他19岁。

刘伯承在1924年10月之前,一直是在川军任职,先后参加过四川讨袁之役、护法、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等战争,期间,因负伤在成都治疗时,结识了和自己同籍贯的共产主义者,由此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6年5月,刘伯承通过一年多对北京、上海等地的革命形势,和社会现状的考察,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并在陪伴自己考察的共产党人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他奉命与朱德等人发动了泸(州)顺(庆)起义,由于他在川军中的名望,他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

这次起义很成功,不但有力策应了北伐战争,还成功实现了中共中央抑制四川军阀部队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

1927年4月,刘伯承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同年7月下旬,秘密赶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等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贺龙元帅于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由于家境困难,只读过几年私塾,文化底子相对薄弱。

1914年,18岁的贺龙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毅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华革命军,在家乡一带开始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期间曾几次入狱,也未曾后悔。

之后,他用两把菜刀,拉起了自己的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并在队伍壮大之后,先后率部参加了讨袁护国、北伐等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贺龙在参加北伐战争时,是积极拥护并信仰孙先生的三民主义的,但是,在战争的进行过程中,通过和共产党人的接触,以及亲眼目睹共产党人在战斗中的作风,他的信仰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接受并信仰共产主义。

1927年,在共产党接连受到两次反革命政变的致命打击,革命陷入无尽的低谷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毅然决然的、坚定的站到了共产党人一方,义无反顾的率部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

而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也给了这位国民革命军军长绝对的信任,任命他为南昌起义总指挥,并由刘伯承协助他拟定起义计划。

贺龙是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正式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时间是1927年8月。

综上所述,贺龙比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要晚一年多,也就是党龄晚;但是他们参加共产党军队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都从1927年8月开始,也就是军龄相同;再看他们领导起义时的职务,贺龙是总指挥,刘伯承是参谋长,贺龙是高于刘伯承的,所以,从这个阶段看,贺龙的资历是略胜于刘伯承的。

接着,我们再看看他们的军功。

刘伯承和贺龙的军功

南昌起义后不久,刘伯承就被组织派到苏联去学习军事知识,在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顽强的意志,短时间内攻克了语言关,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联两所著名的军事院校。

1930年,刘伯承学成回国后,先是被组织安排在上海担任中央军委编译科科长,专门翻译俄文军事教材。

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务,协助周恩来同志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以及举办短期军事方面的训练班,由他亲自教授暴动方略、运动战等课程。

由于刘伯承在军事方面的指挥才能突出,在1932年10月,他被委任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并协助朱老总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刘伯承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艰险的万里长征之路,在长征途中他屡立奇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人的信任‘’在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他先后被委任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奋战在太行山一带。在他和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部队先后进行了设伏七亘村、神头岭、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很多著名的战役,有力的震慑了侵华日军,并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继续发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率部先后取得定陶、滑县等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很多地区。

尤其是挺进大别山的壮举,更是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淮海战役中,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邓小平等人一起指挥部队歼灭了黄百韬和黄维兵团,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在整个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可以说是战果累累,立下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再来看贺龙在南昌起义之后的战斗历程。

南昌起义之后,贺龙奉命回到湘鄂西,领导并发动了年关暴动以及湘西起义,之后与他的入党介绍人一起创建了红二军团以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贺龙率部与红六军团会师,并和任弼时一起指挥、发起了湘西攻势,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并开始长征。

之后,他们又一起率部进行“反围剿”战斗,成功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剿,胜利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他们奉命开始长征,并于1936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

抗日战争开始后,贺龙担任了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但也许是战区所在地等原因所致吧,虽然贺龙也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以及创建了一些抗日根据地等,比如说雁门伏击战等战役,和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但始终没有刘伯承在抗日战争中的成就大。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贺龙更是由前方转到去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虽然,后方的工作也很重要,但毕竟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他也是由此和刘伯承拉开了差距。

由以上贺龙和刘伯承资历、军功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两位元帅的排名顺序是合理的。

结语:

虽然,贺龙元帅排在了刘伯承元帅之后,但是,谁又能说清楚两位元帅,哪位对新中国的成立所做出贡献绝对的更大、更重要呢?

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我军的授衔是对千千万万,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军人的一种表彰与激励,并不能用同军衔排名的先后顺序,作为确定功劳、贡献等大小的绝对依据。

就拿贺龙元帅来讲吧,他虽然排名在刘伯承元帅之后,在元帅中排第五位,根据评衔标准及平衡原则是合理的,但是,由毛泽东主席亲手授予他的共和国元帅命令状编号却为001,这其中的缘由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2 阅读:778

史行途

简介: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