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柴达木盆地周围的四个山脉

木火土金水文文 2025-01-06 22:36:40
柴达木盆地:众山环绕的聚宝盆

在中国西北的青海省西北部,有一处神奇的所在 —— 柴达木盆地。它宛如一颗遗世明珠,被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尼玛卿山脉紧紧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平均海拔约 2600 - 3000 米,总面积约 27.5 万平方千米。这里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盐湖星罗棋布,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故而被誉为 “聚宝盆”。它还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岁月里东西方文化与贸易的交流碰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一、阿尔金山脉:神秘的生态屏障

阿尔金山脉,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西北大地,它是构成青藏高原北边屏障的关键山脉,更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天然界山。其地理位置介于北纬 37°~39°30′,东经 86°~94°10′,大致呈北东东方向延伸,西端以车尔臣河上游河谷与昆仑山脉清晰分界,东端则在当金山口与祁连山紧密衔接,全长 720 千米,最宽处超过 100 千米,面积达 6.2 万平方千米。

从地质构造来看,阿尔金山为巨大隆起带,古老变质岩系广泛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它历经多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局部地区曾受海侵影响,堆积有不完整的古生代地层;华力西运动末期,它再度强势隆起;到了中生代、新生代,沿北北东方向的断陷中又堆积有侏罗纪至第三纪的含煤建造和红色岩系,新构造运动更是让它持续攀升,最终形成如今巍峨的高山峻岭。

阿尔金山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约 4000 米,最高峰尤苏巴勒塔格峰,海拔高达 6228 米。山体南北两翼呈现出极不对称的形态,北坡相对高差可达 2500 米以上,坡面陡峭险峻,如斧劈刀削;南坡地势则相对缓和,高差较小,起伏较为平缓。山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自南向北,峰区错落分布着三列山地,其间穿插着两条谷地。这里岩溶地貌奇特,由于局部地区受到第四纪冰川的雕琢,还发育出了小型冰川,它们如同大地的眼眸,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山区,阿尔金山气候干旱少雨,降水极为稀缺,年降水量极少。3000 米中山带年降水量在 100 毫米以下,山坡上干燥剥蚀作用强盛,大量黄土状物质堆积,一片荒芜景象;3500 米的亚高山带年降水量虽稍有增加,却依旧难以改变干旱的局面;4000 米的高山带气候干旱寒冷,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岩石在低温与狂风的肆虐下不断崩解破碎。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河流主要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北坡的瓦石峡河、若羌河和阿雅里克河等,水量都较为有限,潺潺溪流在广袤的山间艰难前行。

即便环境严苛,阿尔金山却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山地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呈现出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特征,从山麓到高山带,荒漠植被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合头草、昆仑蒿、驼绒蒿和玉柱琵琶柴等耐旱植物顽强生长。2300 - 3000 米的河谷中,仅有少量如沙棘、短穗柽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胀果麻黄、喀什霸王等植物稀疏分布。土壤类型也与植被相呼应,山地棕色荒漠土上升至 2800 米,山地棕钙土上限可达 3800 米,3800 米以上则是亚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谷地中发育着盐化高山荒漠土,沟谷底部还会出现沼泽和大小盐湖,周边环绕着沼泽土与山原盐土,局部洼地可见龟裂土,仿佛是大自然用干裂的嘴唇,诉说着这里的干旱。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一片神奇的动物王国,它成立于 1985 年,面积达 4.5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4500 米。这片广袤的保护区核心区属第三纪末地壳变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群峰巍峨,峡深谷幽,寒冷缺氧,人迹罕至,却为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最后的庇护所。

这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几十种珍贵保护动物的家园,据统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就有 12 种,如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雪豹、北山羊、黑颈鹤、胡兀鹫、玉带海雕及金雕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17 种,如马熊、石貂、猞猁、豺、兔狲、盘羊、岩羊、藏原羚、秃鹫、兀鹫、藏雪鸡、猎隼、红隼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多达 15 万余头,其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三大有蹄类动物数量有 10 万余头,藏羚羊数量约占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堪称 “世界不可多得的高原物种基因库”,被收录到《大英百科全书》,并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对象。

二、祁连山脉:万宝山的多元魅力

祁连山脉,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西北大地,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祁连山单指祁连山脉北部的走廊南山;广义上,则是甘肃西部和青海东北边境山区的整体,由一系列大致平行、呈西北 - 东南走向的山脉与山间谷地交织排列而成,长约 900 - 1000 千米,宽约 250 - 300 千米,面积达 20.6 万平方千米,最高峰为海拔 5827 米(一说 5808 米)的团结峰。它西抵阿尔金山,北靠河西走廊,南接柴达木盆地,东临湟水谷地,在地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祁连山的形成源于晚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挤压碰撞。这一漫长而剧烈的地质运动过程,让它历经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基本大地构造阶段,最终塑造出如今由众多北西 - 南东向条状山脉构成的雄伟身姿,山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超 3000 米,与北部河西走廊形成 2000 - 3000 米的高差,约 30% 的山体海拔超 4000 米。

祁连山脉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分布特征显著,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山前低山区干旱荒芜,是荒漠气候的领地;中山下部气候稍显温润,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降水增多,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区寒冷潮湿,是寒冷湿润气候的天地。以祁连山北坡中部为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森林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亚冰雪稀疏植被等气候带,各气候带的气温、降水、无霜期等指标差异明显,相应地孕育出不同类型的土壤与植被。

多样的气候造就了祁连山丰富的植被景观。北坡的河西走廊因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绿洲星罗棋布;而山地南缘的湿润气流为青海北部铺就辽阔天然牧场,成就青海牧区重要部分。这里的森林资源同样宝贵,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针叶林郁郁葱葱,山间还点缀着红桦、山杨等阔叶林,林下灌木丛生,苔藓地衣遍布,宛如绿色仙境。七一冰川、八一冰川等更是亚洲距离城市较近的可游览冰川,吸引无数游客探秘。

祁连山脉素有 “万宝山” 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得令人惊叹。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以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储量可观,地质学家李四光赞誉其为 “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盆”。玉门的石油、镜铁山的铁矿石、茫崖的石棉等,为周边工业城市崛起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柱。

作为多民族聚居交融之地,祁连山脉周边生活着汉、藏、蒙、回、土、裕固等众多民族,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绽放出绚丽多彩的人文之花。古老的寺庙如塔尔寺、拉卜楞寺等庄严肃穆,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藏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裕固族的婚礼等,尽显民族风情,吸引八方游客沉醉其中。

祁连山还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承载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重任,为河西走廊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生态稳定默默奉献,无愧 “生命线” 与 “母亲山” 的赞誉。

三、昆仑山脉:龙脉之祖的传奇史诗

昆仑山脉,横亘于亚洲中部、中国西部,宛如一条巨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至青海湖西南部的鄂拉山断层,横跨新疆、西藏边界,东延入青海省内,在经纬度东经 74° - 101°,北纬 32° - 39° 之间绵延 2500 余千米,南北宽 150 - 350 千米,总面积达 50 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无愧 “万山之宗”“龙脉之祖” 的称号。

从地质演化来看,昆仑山脉是塔里木盆地地壳、柴达木盆地地壳与昆仑南缘洋壳冲击形成的褶皱带,主要隆升于第三纪中期之后。历经漫长岁月,它由众多大小山脉绵延连接而成,如昆盖山、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等。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可清晰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位于新藏公路以西,呈西北 - 东南走向,平均海拔 5500 - 6000 米,7000 米以上山峰有 3 座,公格尔山(海拔 7649 米)、慕士塔格山(海拔 7509 米)巍峨耸立;中段在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之间,主脉向南凸出略呈弧形,平均海拔 5000 - 5500 米,6000 米以上山峰有 8 座,乌孜塔格山(海拔 6254 米)、慕士山(海拔 6638 米)等各展风姿;车尔臣河以东为东段,呈东西走向,平均海拔 4500 - 5000 米,6000 米以上山峰有 4 座,木孜塔格峰(海拔 6973 米)高耸入云。

昆仑山脉整体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远离东南季风区,常年被高压下沉气流掌控,降水量稀少。高海拔致使气候寒冷,雪线在海拔 5600 - 5900 米,雪线之上,冰川冰缘地貌广泛分布,冰川面积超 3000 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冰川区之一,为诸多河流提供生命之源。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昆仑山地区早在 1 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踪迹。古老的石刻默默诉说着往昔,宗教建筑承载着信仰,非遗文化延续着传承。它是中国神话的摇篮,孕育出以西王母、黄帝、伏羲等中华始祖为核心的昆仑神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设于此处,昆仑文化碑林、苦修崖、无极龙凤宫等人文景观,更是增添了其神秘的文化韵味,让后人在探寻自然奥秘时,也能触摸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脉络。

四、阿尼玛卿山脉:黄河源头的神山圣地

阿尼玛卿山脉,在藏语里意为 “祖父大玛神之山”,它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属昆仑山脉东段中支,西北 — 东南走向,黄河绕流东南侧,长约 200km,宽 60km,海拔 4000 - 5000m,主峰玛卿岗日海拔 6282m,终年积雪,多冰川,是藏民心中当之无愧的神山。

从地质角度看,阿尼玛卿山脉是华力西期褶皱所成,经喜马拉雅运动再抬升。其岩石大多为二迭纪、三迭纪砂岩,夹有石灰纪地层与花岗岩入体,山势极为雄伟。西北部处于祁连山、东昆仑山及西秦岭的交汇过渡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得如同迷宫一般。山脉主体在青海省境内,只有东南端延入甘肃省,青海境内延伸 400 公里,宽 150 - 200 公里,山峰海拔多在 4500 - 5500 米之间,一般为高山,山脉中部山岭高大,为极高山,最高峰玛卿岗日,海拔 6282 米,山体相对高度差达 2700 米,海拔 5000 以上发育有现代冰川,主峰周围冰层厚数十米,唯格拉、当雄一带有长约 4 公里,宽 1.5 公里的大型冰川。

这里属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幻莫测,有时一日数变,风雪冰雹交替降临。每年 4 月底以前狂风大雪肆虐,6 月初至 8 月末阴雨连绵,雪雹交加,还时有龙卷风来袭,日降水量 10 毫米左右的情形常持续 20 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份,峰顶气温可达 - 50℃以下,4 月底至 6 月初和 9 月、10 月两月,主峰最低气温为 - 30℃,全年以西北风和东北风最盛,西风也较多,2、3、4 月风最大,又以 3 月为最,风速在 17 米 / 秒以上的大风常常连续 15 天以上,海拔 4700 米的地方最大风速可达 40 米 / 秒。

黄河干流从青海省久治县境注入玛曲县内,因藏语称黄河为 “玛曲”,意为 “源自玛卿神山的河”。黄河干流从玛曲县木西合乡木拉以西入境后,沿阿尼玛卿山南向东蜿蜒迂回,阿尼玛卿山凭借长年积雪和丰富的地下裂隙溢流,为黄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孕育出大量大小支流。

西曲,又名西科河,源流均在欧拉秀玛乡境内,由 16 条大小支流汇成,南源发源于喀尔科沟脑的西岗周,称曼曲卡,长 34.2 公里,西源发源于瓦郎达尔宗木的大吾儿麦仓,西曲自西向东流,在欧拉秀玛乡东红附近汇入黄河,全长 64.8 公里,河宽 15 - 20 米,水深 1 米,流速每秒 1.5 - 1.8 米,落差 1441 米,多年平均径流量 6 立方米 / 秒,是玛曲境内黄河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小支流最多的支流;郎曲,又名娘曲,发源于曼尔玛乡境阿尼玛卿山东麓和欧本山北麓之间,全长 50 余公里,主流由黄娘宁青、尕哇儿勒、拉龙可合等近 20 条支流汇成,流经乔科滩沼泽地后于郎曲绒仓注入黄河,河宽 13 米左右,水深 1.5 米;贡曲,又名赛尔曲,均发源于阿尼玛卿山南麓,两条河呈平行状由西北向东南流,于阿万仓乡政府以东汇流,流经贡赛堪木日多滩沼泽地,后于阿万仓乡东境纳格尔附近注入黄河,贡曲长 28 公里,落差 560 米,常水期河宽 10 - 15 米,水深 0.5 - 1 米,流速每秒 1.5 米,多年平均流量为 1.7 立方米 / 秒,赛尔曲长 26 公里,落差 800 米,枯水期河宽 10 米左右,水深 1.2 米,平均流速 1.8 米,多年平均流量 0.8 立方米 / 秒。

阿尼玛卿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在人文领域更是意义非凡。在藏民心中,它是 “博卡瓦间贡” 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的一座,是九位开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侨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无比、神通广大的山神。藏族对神深信不疑,每逢藏历的 “羊年” 或者神门(尼果)、雪门,岗果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携带简单的行装、灶具和食物,绕山朝拜一周,尽虔诚膜拜之心意,以求消除罪孽,灵魂升天,绕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时间,沿途条件极为艰苦。传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沃德为拯救藏区百姓,派老四到安多消灭妖魔,降伏猛兽,惩办坏人,百姓修建九层白玉琼楼表达敬意,后来这座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

《格萨尔王传》中,称赞阿尼玛卿是 “战神”,甚至还有人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和龙女果萨拉姆之子,种种传说彰显其在藏区至高无上的地位。

山脉的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山体海拔 3200 - 3600 米处一般为山地针叶林,3600 - 4000 米处为亚高山灌丛草甸,4000 米以上为高山草甸,盛产冬虫草、贝母、大黄、黄芪、羌活等名贵药材,玛积雪山山麓海拔 4600 - 4700 米多沼泽化草甸,4800 米以上为高山垫状植物,林间栖息有白唇鹿、雪豹、雪鸡等珍贵动物,堪称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玛卿岗日作为 1980 年以来中国先后开放的 9 座山峰之一,山顶冰雪银白,山下溪流纵横,水草丰美,山谷苍松翠柏,是探险登山、科学考察、旅游胜地之一,吸引着无数向往自然与神秘的人们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五、山脉相依:共铸柴达木生态传奇

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尼玛卿山脉与柴达木盆地紧密相依,共同绘就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生态画卷。

这四座山脉是柴达木盆地水源的重要守护者。它们高耸入云,拦截高空水汽,孕育出无数冰川与积雪。在暖季,冰雪消融,涓涓细流从山巅奔腾而下,汇聚成河,滋养着柴达木盆地的每一寸土地。祁连山的黑河、八宝河等,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等,为盆地带来了珍贵的水资源,维系着盆地内湖泊、湿地与河流的生态平衡,让这片土地在干旱中保有生机。

在气候调节方面,山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作为天然屏障,阻挡着冷空气与风沙侵袭,调节区域气候。祁连山对河西走廊及柴达木盆地气候稳定至关重要,其森林与草原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效应,为周边地区营造相对温和湿润的小气候,减轻柴达木盆地干旱程度,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行。

四座山脉与柴达木盆地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山脉的垂直自然带孕育多样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之所;盆地的盐湖、湿地、荒漠等多样生态环境,成为众多特有物种家园。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动物穿梭于山脉与盆地间,形成完整生态链。

然而,如今这些山脉与盆地面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诸多挑战。全球变暖致冰川退缩、降水异常,过度放牧、矿产开发破坏植被与生态。保护它们刻不容缓,我们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打击非法捕猎与滥采滥伐,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守护这珍贵的自然遗产。

展望未来,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呵护这些山脉与盆地,人与自然将实现和谐共生。柴达木盆地有望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间寻得平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继续为人类绽放独特魅力,诉说地球家园的传奇故事。

0 阅读:8
木火土金水文文

木火土金水文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