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书有点多

随风文散 2024-08-10 03:45:20

年初读到《超越百岁》时我在想,没准今年的年度好书就是 ta 了。但没想到,几个月后又翻开了《时间贫困》。

压力太大,想要辞职……

世界真奇妙,同一个问题、不同人的视角真是千奇百怪。

作者写这本书的契机,也是因为不堪工作压力重负、自由时间太少,考虑辞职。

但也多亏了作者心理学相关的职业素养,她没有先纠结辞职与否,居然是先求证「因为工作压力和时间太少自己才不幸福,这是真的吗?」 —— 然后她就真的花时间调研,统计大家的可支配时间和幸福感,得出了这本书最重要的洞见。

原来可支配时间太多、太少都会让人不幸。如果不是这两个极端,每天明显少于 2 小时或者大于 5 小时,那么幸福感更多是由你如何度过这些时间,而非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作者本人研究心理和幸福,身边又碰巧有一位财务自由后辞职的基金经理朋友做观察对照,最后作者发现:

我同哈尔和玛丽萨进行的后续实验发现,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人之所以对生活不太满意,是因为缺乏成就感……我们的研究表明,辞职可能会让我感到不快乐。如果有了太多时间,我肯定会寻求其他途径来满足我的成就感,而这项活动最终也会给我带来压力。

压力太大,辞职 ➡️ 时间太多,缺乏成就感 ➡️ 寻找成就感,重新带来压力 ➡️ 一切又回到了远点。

所以最后作者没有辞职,而是开始研究下一个问题——既然自己的问题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如何使用时间。那么,怎么用好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呢?

这也是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能感受到作者真的很用心地、用这些的知识和研究,过好自己的生活。

花时间运动、帮助他人,可支配时间反而增加了?

书中有个很反直觉的试验。

请两组人,一组人安排他们去帮助他人,一组人安排他们自由活动。结束后再请他们评估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有多少?」

意外的是,帮助他人的一组虽然实际上的自由时间更少,但他们比自由活动组认为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更多。

影响我们对时间感知的,不仅是时间的客观多少,还有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当我们说「我没时间做……」时,我们其实在说「我不想……」或者「我没有信心做……」

我们可能没有 30 分钟时间跑步、读书,但却有几个小时来看电视剧、刷抖音。

但如果是一个没用过手机的原始人,他很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时间看 10 分钟手机、电视剧,却有大半天时间来跑步。因为手机、电脑这个东西,对他来说太难了,而跑步是他经常做的。

帮助他人虽然看起来占用了时间,但也赋予了人们新的信心。「原来我也可以…」,自我效能感一下拉起来,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变多了。

作者发现有三类活动可以明显提升自我效能感:

运动帮助他人感受敬畏感

我突然发现好像真是,越运动的人,越有时间经常运动。

敬畏感,说的则是用更大的尺度和视角重新观察,身处自然我们经常会感受到敬畏感(自己的渺小)。我也有个切身体会——每当回看自己的目标,用 5~10 年的视角考虑问题,都会觉得当下时间变慢、事情变缓了,今天担心的那点事儿好像也没什么急迫。

想要影响时间,不如影响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再想到「我没时间……」,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重新问自己「我缺少的能力/经历是什么?」

给我生活留下的改变

这本书教我,怎么看剧更开心

周一文章,我给大家分享的「享乐适应」,也来自《时间贫困》

享乐适应的正反两种用法

正面用法:把喜欢的事儿,拆成几次分散做。打断享乐适应,总的快乐会增加。

反面用法:把痛苦的事儿打包一起做,享乐会适应,痛苦也会适应,总的痛苦会减少。

但你肯定想不到还能这么用:

我朋友有另一种策略能帮助你摆脱好莱坞编剧的控制。她在每集结束前 10 分钟关掉电视。这不仅可以避免整个晚上被放纵占据,而且当你下次再看时,你将从一个令人无比兴奋的悬念开始,并立刻看到它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这本书读到中间,可能会有点无聊,千万不要因此错过最后第八章,里面全是类似有趣、实用的洞察。

……

现在每完成一个 TODO,我会记录一次「有趣/意义」

这源自书中的一个视角,用快乐和意义感构成的四象限重新审视我们在做的事儿

但因为多巴胺的影响,我们想要的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的。每做完一件事儿多问自己一句,更容易觉察到其中的偏差。

比如周三文章,我们刚好聊的也是这个话题——我发现自己喜欢看评测甚至超过实际购买。既然如此,推迟购买、最大化看评测的乐趣,反而更开心。

再比如看剧的时候,刚开始看真的很开心。但看着看着其实就没那么有意思了,记录心情更容易让自己停下来。

再比如我现在不光会给“正事儿”写 TODO,娱乐、看剧也会写。因为我发现把这些也写进 TODO,会让检查待办事项也变得更开心。

快乐、幸福,都是有方法的。但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先能觉知每件事儿带来的真实情绪。

……

作者还提议给自己写悼词,来思考意义、链接敬畏感。

但我看到这个建议觉得很奇怪。然后,我就知道为什么了 这是我写的悼词,就一句话

他说:悼词是写给活人看的,而我已经死了。

自由、幸福、快乐就是我生活的意义,这是自己的事儿,没法通过别人的嘴来确认。况且我已经死了,别人怎么看就更不重要了,咱也看不到啊 ‍♀️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

体验生活的意义(比如,把生活看成是重要的、有目标的、有意义的)并不需要持续感到快乐。事实上,如果你能克服消极体验,从中吸取教训,并演绎如何变得更好的故事,消极体验也能帮你找到人生的意义。

时间多少,幸福与否,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感觉。

《时间贫困》这本书,我整理笔记和启发的时间,比读书的时间还要长。也推荐给大家~

0 阅读:5

随风文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