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都没有被采纳,就连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曹玮都说,可能几百年都不会挖掘秦始皇陵的地宫,不仅如此,而且整个秦始皇陵近些年都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再加上,目前秦始皇陵挖掘出来的陪葬坑,根据专家的说法,光这些陪葬坑研究一百年都没有问题,所以就没有必要对地宫进行挖掘。
秦始皇陵?这可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意义肯定不一般啊!
所以关于题主的问题,我们先说说秦始皇陵,有了这个底,然后再解决题主的问题,就会很容易了。
秦始皇陵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秦始皇陵不仅恢弘,而且规模还及其庞大。整个秦始皇陵占地面积就有七十八个故宫那么大。
就算不说占地面积,就说这座陵寝修造的时间,也能看出这一点。
当年秦始皇十三岁即位的时候,这座陵寝就开始修建了,直到秦始皇驾崩,前前后后修了快四十年了,居然还没有修建完成。
所以光从这两点,我们就知道秦始皇陵的庞大和恢弘。
而且在史料中对于秦始皇陵当年的恢弘也是有记载的,比如《吕氏春秋》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世之为丘垅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从这句话我们就知道秦始皇陵高大如山,上边种植的树木看起来就像一座森林一样。
而且建造秦始皇陵的规格,仿照的是都城的形制建造的,所以秦始皇陵是按照一座城市的规模来建造的。
据说里边的东西,都是当年秦始皇身前用过的,看过的东西,现在都随葬在了这座陵寝之中了。
其实从目前挖掘出来的陪葬坑,就能看出这话所言不虚啊。
在整个秦始皇陵园中,光发现的陪葬坑就有四百多个,发掘出来的就有一百八十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兵马俑坑,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秦始皇身前狩猎的珍奇异兽坑,供应膳食的食宫坑,用来养马的马厩坑等等。
这还是陪葬坑。
目前对秦始皇陵的地宫也进行了勘测,考古人员光在封土堆上就打出了四千多个探孔,验证了史书记载的一些东西。
在这里再说一件事,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秦始皇陵的宏大。
话说在1974年的时候,临潼县西杨村村民在村子南边的乱石滩上,准备挖一口水井,结果挖到了三四米的深度,就发现了一些陶片和陶俑的头,再往下挖就出了青铜箭镞和铜制的弩机。
这一段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当年,发现秦始皇陵的一幕。
后来这件事往上报,到了七月份,上级就派袁仲到西杨村进行考古挖掘。
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将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发现,所以袁仲老爷子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表,他估计了一下,感觉一个星期就可以挖掘完毕。
结果这么一去,好吧,老爷子在这里就一直工作下去了,耄耋之年的时候都没能离开,但也成就了老爷子秦俑之父的称号。
所以秦始皇陵的庞大,是无法想象的。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会好奇,秦始皇陵从出现到现在都过去了几千年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有没有被盗掘呢?或者有没有盗洞呢?
这么说吧,秦始皇陵的宏大和它的富有,史书都有记载,打它主意的当然有了。
最著名的就是,当年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项羽临走的时候,还点了一把火。
但根据目前就勘探出来的结果,地宫夯土层还是比较规整,脉络非常清晰,连被焚烧的痕迹都没有,所以大规模的盗掘以及焚烧是没有发生在地宫里的。
至于盗洞到是发现了两个,位置在陵冢东西两边,盗洞的直径大约在一米,深度都不到九米,挖掘的人就彻底地放弃了
九米的深度显然连陵寝的宫墙最外层都没有碰到,要知道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是在三泉之下,而我们形容地下的时候,总是说九泉之下,可见秦始皇陵的深度有多深。
说个具体的数字就明白了,秦始皇陵地宫里有高三十米的高楼,这是什么概念?换成现在的楼房,那就是十层楼房的高度。
还有就是,当年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为了防止水倒灌进入到地宫,为此还修筑了一道防水大坝,就是这条大坝,底部是用防水性比较强的清膏泥铸就而成,厚度达到了十七米,最上部是用黄土夯实而成,厚度达到了八十四米。
不说工艺了,就说这防水大坝的巨大,就能明白秦始皇陵地宫的庞大。
别看这种工艺是几千年前的手艺,但绝对不能小瞧了它,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让秦始皇陵地宫一直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
而我们的国家大剧院,其实就是按照这套工艺来解决当年的水浸的问题,当然规模没有秦始皇陵那么大而已。
至于说是挖掘秦始皇陵,这件事情,这么多年下来,也不是没有人提议过。
在1995年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过,说秦始皇陵位于地震带什么的,要进行保护性挖掘。
进入到2006年的时候,也有经济学家提出,是时候打开秦始皇陵地宫的时候,认为只要打开了,光每年的门票收入就可以达到二十五亿,
所以想开挖秦始皇陵的人,是有的,当然他们所占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有从保护角度来讲,要进行保护性挖掘,也有站在经济角度上讲,一年多少多少亿,诱惑都是很大的。
但都没有被采纳,就连秦始皇陵博物院院长曹玮都说,可能几百年都不会挖掘秦始皇陵的地宫,不仅如此,而且整个秦始皇陵近些年都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工作。
如果有的话,也仅仅是以考古为目的,通过钻探和小规模的发掘来进行,最多就是搞清楚整个秦始皇陵的布局而已。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陵呢?
不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其实很多人都能猜到,技术原因不达标,现在挖掘其实相当于破坏。
怎么个意思呢?
现实中的例子,比如兵马俑当时挖掘出来的时候,其实都是有色彩的,可如今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已经褪色了,变成了灰扑扑的样子。
还有当年的马王堆湿尸,据说挖掘出来的时候,湿尸就像人睡着了一样,可如今我们看到的呢?根本就不是文字记载的那样,难道是文字记载有误?
其实不然,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湿尸见了空气之后,有了变化,最终我们只能看到这具湿尸只具有了弹性皮肤和其他一些东西,失去了很多第一次看到它的样子。
还有十三陵中,起初一开始,我们在里边发现了一盘藕片,完完整整的,就像是刚刚端上去的,结果呢?我们仅仅留下了一张相片而已,实物已经化成了灰。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都不会采取主动发掘,而是在出现了被破坏的危险和情形下,才会对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文物经行挖掘。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陵墓出现了盗洞,里面的东西要被破坏,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才会对这个陵墓进行挖掘的原因。
那么落到秦始皇陵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专家说,兵马俑要不采取措施严格地保护起来,那么兵马俑坑一百年后就啥也不会剩下了。
具体的原因就是,兵马俑坑和空气接触以后,发生了风化现象,一百年后,兵马俑坑的兵马俑鼻子和发型就会消失不见,两条胳膊也有可能掉下来。
所以目前博物馆,已经开始针对性地对兵马俑进行保护,研究博物馆里的空气对兵马俑的伤害,实现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力争从现在的抢救性保护,变成预防性保护。
再加上,目前秦始皇陵挖掘出来的陪葬坑,根据专家的说法,光这些陪葬坑研究一百年都没有问题,所以就没有必要对地宫进行挖掘。
那么从以上的说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地下的文物,我们现有的科技手段还是没法做到稳妥地保护这些文物。
既然没有稳妥的方法,那么对于这些文物来说,挖掘就是破坏。
目前之所以还有对地下文物的挖掘,其实都是保护性的挖掘,比较多的原因,都是出现了盗洞,已经危及到了地下的这些文物,比较盗墓的这些人,可没有什么保护的思想,他们下去了对于文物都是相当粗暴,破坏性相当大。
再加上陵墓上开了盗洞,这就相当于里面的文物开始和空气有了接触,破坏已经开始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就属于保护性挖掘了。
第二个原因
挖掘难度大。之前我们就说了,秦始皇陵的深度很深的,光一道防水大坝,最薄的地方,都有十七米的厚度。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进行维护和清理的,不说别的就说海昏侯墓从发现到挖掘差不多了,前前后后就用了五年的时间。
海昏侯墓一个封土堆也就高七米,但挖掘的过程就用了半年的时间。
再有就是海昏侯的墓主人是汉废帝刘贺,墓的规格比皇帝低,比诸侯高。
而秦始皇呢?不仅是皇帝,还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规模比海昏侯墓大好多的好吗?
所以根据这个对比,挖掘秦始皇陵光时间就得多少?海昏侯墓挖掘了五年,那么对于秦始皇陵翻十倍这应该不过分吧。
毕竟这里边的意义重大,再小心都不为过。
想想看海昏侯墓的封土用了半年的时间挖掘,那么秦始皇陵呢?五年的时间也绝对说得过去。
时间成本何尝不是一种经济成本,耗费绝对是巨大的。
再有就是,秦始皇的陵寝作为一名帝王,必要的防护措施绝对有,而且这种防护措施哪是绝对不会小的。
不说别的,单说我们知道的水银,据说地宫里的水银存量就高达上百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量。
要知道水银可是有毒的,而且他在常温下就可以挥发,再有就是不管是水银蒸汽,还是水银的化合物都是有剧毒的。
高达一百多吨的水银,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可以想象得到整个地宫里到处都充满了这种物质。
而且经过勘探,其实整个封土堆上水银的含量也是有的,而且这个含量相对于普通土地是不低的。
所以贸然打开地宫,可以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不过这样也是很好的,整个地宫被水银所覆盖,说不准秦始皇的遗体经历几千年,还能保存如初。
不要怀疑这一点,要知道马王堆的湿尸都保存了下来,开棺的那一刻,整个湿尸就像睡着一样。
没有道理秦始皇的遗体没有提前做过防腐,再加上水银的功能,这个概率其实是很大的。
水银算是一种很厉害的防盗功能,那么还有其他的防盗功能吗?绝对少不了,在《史记》中就有记载的。
所以挖掘秦始皇陵是一个不仅艰巨,还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第三个原因。
最终出土的文物是需要清理的,这种清理过程是一种漫长的过程。
举例说明,海昏侯墓曾经出土过二百多万枚五铢钱,据说重量高达十吨,在黏土中堆积起来就有十六层。
就这些东西,当时清理的时候,就花了半年的时间。
而且根据海昏侯墓考古的队员都说,他们从开始挖掘到最后文物的整理,估计这辈子也就只能干这么一件事情了。
所以挖掘是一回事,最终对文物整理是另一件事了,而且一个海昏侯墓在后期的文物整理中,他就要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那么秦始皇陵有没有钱币呢?根据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的核磁扫描显示,地宫里不但有大量的铜币,还有一部分银币。
海昏侯墓能有十吨,二百多万枚五铢钱,秦始皇陵的比这个数只多不少啊!
而海昏侯墓光清理这二百多万枚五铢钱用了半年,秦始皇陵的钱币估计只多不少。
那么这件事要是再放大到,整个地宫的文物,看起来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整理不完的。
所以总体来说,不挖更好。
这其中其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的技术根本无法保证挖掘出来的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所以挖掘其实就是一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