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一看孩子矮小,觉得必须要打生长激素了,其实不是的,这类家长对身高干预存在很大的误区。
在门诊20多年,面对身高矮小的孩子,我的治疗理念一直都是: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实在没办法了再打,帮孩子长高的方法怎么简单怎么来,肯定是越简单越好。
今天借着一个孩子的案例给大家讲一下,矮小症、骨龄小、长得慢的孩子,如何追赶身高。

2年前我看诊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当时孩子6岁,身高才106厘米,体重16公斤,从年龄来看已经是矮小症水平,但是好在孩子的骨龄小,偏小了2岁,按骨龄评估,孩子当时的身高在164左右的生长曲线上。
当地的大夫建议打生长激素,夫妻俩考虑纠结了2个月,也没有下定决心,又带着孩子来到我的门诊,想听听我的建议,如果我也建议打,那她们就决定给孩子打,因为孩子长得实在太慢了,一年才长2、3公分。
全面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我认为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还不至于到必须、立马打针的地步。
首先年龄小,是这个孩子的第一个优势,不仅干预的效果好,给的时间也足够多;
其次骨龄小,是这个孩子的第二个优势,意味着孩子有更多的生长空间。
另外,我不建议孩子过早打针,如果很早就把针打上,打2年最多3年就要停针了,不可能说一直打,那么停针之后,如果孩子还是不长,到那个时候怎么办?最强的方法都已经用了,其他方法可能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
最后,这个孩子伴随有胃口差、吃得少,睡不安稳,体质差经常生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速度。

针对这种年龄小、骨龄偏小、生长速度慢的孩子,我们先默认她晚长,先调基础问题,如果随着基础问题的改善、解决,孩子的生长速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更不用着急打生长激素了,也没必要做一堆检查了,这个时间周期起码是3个月,3到6个月的时间,对比孩子的生长速度。
所以我建议家长先从简单的方法开始,先给孩子调基础问题,我就用中医最简单的方法,给孩子调胃口、调睡眠、调消化吸收、调体质,营养管理+睡眠管理+运动管理+中医方法。

第1个月孩子长高0.8厘米,第2个月和第3个月每个月长高1厘米,3个月接近3厘米,已经是非常好的速度了,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检查也没必要查了,只要一年能长6公分及以上,保持这个生长速度,孩子最终身高差不了,长160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