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被逼“向善”:京东的“道德牌”为何打得这么疼?

新的时候呀 2025-02-22 13:48:47

京东这一拳,打中了美团的“七寸”?

2025年2月19日,京东宣布将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也有意外险和健康险。这一招直接戳中了外卖行业多年未解的痛点——骑手权益保障。美团在几小时后紧急跟进,宣布二季度起为全职和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京东一出手,美团就“秒怂”?

表面看是商业竞争,但背后藏着更深的逻辑。美团作为行业老大,骑手数量超700万,其中全职占比仅11%,其余都是众包模式下的“灵活就业”人员。而京东目前全职骑手团队规模尚小(预计首批仅万人),但直接打出“五险一金”这张牌,瞬间在舆论上占据道德高地,逼得美团不得不表态。

美团为何迟迟不缴社保?

美团不是不想交,而是交不起——或者说,交不起所有骑手。

按2023年数据,美团稳定骑手约82万,若全部缴纳社保,企业成本将暴增。以上海为例,企业为一名骑手缴纳社保每月需支付约2149元,个人承担738元。

若覆盖百万骑手,美团每年新增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亿。而美团2024年净利润仅100多亿,这笔钱从哪来?

更关键的是,美团长期依赖“外包模式”:骑手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约,平台无需直接承担社保责任。

这种“擦边球”操作,虽合法(法无禁止即可为),却让美团背上了“压榨骑手”的骂名。

但京东的入局打破了平衡。刘强东一句“把员工当兄弟”,直接把骑手福利变成行业竞争筹码。

美团若继续装聋作哑,骑手和商家都可能倒戈——毕竟,谁不想跟一个“有良心”的平台混?

企业道德与商业利益的天平

有人说,京东这波操作是“阳谋”:用社会责任当武器,逼对手跟进。但美团王莆中回应:“不必用竞争思维思考,整个行业看齐是好事。”

这话看似大气,实则无奈。商业竞争中,道德牌一旦被打成“标配”,不跟就是输。

举个例子:京东对商家“全年免佣金”,美团却保持6%-8%抽成。虽然短期内商家因美团流量大而难撤离,但长期看,京东若能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用户习惯也可能被重塑。

更讽刺的是,美团曾试点“职业伤害保障”,出资14亿覆盖7省市骑手,但这部分投入在舆论上几乎无人提及。而京东一出手,就被夸成“行业标杆”。可见,企业做好事也得挑时机——在对手的弱点上捅刀,效果最佳。

从“开水团”到“兄弟团”,美团需要几步?

美团过去被戏称“开水团”(福利像白开水一样寡淡),如今却被京东逼着“转型”。但要洗刷道德瑕疵,光缴社保还不够:

1. 定义模糊:什么是“全职”?什么是“稳定兼职”?美团称“接单260天以上”算稳定,但骑手流动性极高,实际能达标者寥寥。

2. 成本转嫁风险:若社保成本导致佣金上涨或配送费下降,最终可能由消费者或商家买单,反而加剧内卷。

3. 算法霸权主义:骑手最痛的不是没社保,而是“送餐超时扣钱”“一天跑15小时”的生存压力。美团虽承诺取消超时扣款、设12小时强制下线,但执行效果待观察。

反观京东,问题也不少:其宣称的“130万骑手”实为外包,真正能享受五险一金的全职骑手尚在招募中。所谓“行业首个”也有夸大之嫌——美团和饿了么早有为专职骑手缴纳社保的案例。

但无论如何,这场“福利竞赛”让骑手多了一个选择:你是要美团的高单量,还是京东的“五险一金”?

外卖行业新格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京东的入局,可能终结外卖行业“低价内卷”的死循环。

过去十年,外卖配送费从7-8元降至4元,骑手靠拼命跑单维持收入,商家因高佣金叫苦不迭,用户则抱怨食材质量下降。这种“平台赢,其他全输”的模式,终于被京东撕开一道口子。

如果京东能坚持“优质商家+免佣金+骑手保障”的策略,或许真能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就像零售界的胖东来,用高福利换高忠诚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而美团的被动转型,恰恰印证了**“得人心者得市场”**的朴素真理。商业竞争不仅是资本游戏,更是价值观的较量。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道德成本”。

结语:这场“阳谋”,没有输家

京东的“五险一金”暴击,短期看是商业策略,长期看是社会进步。

对骑手而言,多了一份抗风险能力;对行业而言,倒逼福利升级;对用户而言,未来可能吃到更安心的外卖。

至于美团,与其纠结“被迫向善”,不如学学许昌的胖东来——把员工当人,把服务做暖。毕竟,企业最大的道德,不是做慈善,而是不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1 阅读:89
新的时候呀

新的时候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