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标题的时候,大费踌躇。要不要保持延续性?或者弥补前一次的不足,思前想后,暗惊已经变成负担。索性撇去一切不相关的词句,尽力简洁。
周兄替代轻舟兄前来时,先问高柜展区,白日展位结束后,可否收走。劝慰中福保全措施可靠,多经考验,应无问题。沉吟半晌,说还是麻烦顾总下,老师的委托,应随身带走。
于是三日,晨出晚收。
很替轻舟兄高兴,有弟子若此,夫复何求。在这个年纪时间的吾等,宛若孩童,既不知世事,更无晓担当。现在每次看到年轻人做事,心里会对这个社会多一份信任。
提到过轻舟兄玉器图片的光影,如今多一位忘年交好友。看周兄朋友圈内的图,也会由衷感慨上下承续。大半放在眼前,分不出镜头前的师徒何人。
后来擦发现,有趣的是,中央区这排展位,守口两位,周兄和沈兄。均不甚多语,只默默应对,却观者云集。
行里有应答如流,亦应有以东西说话。
藏玉古 周兄 藏品有段特别喜欢看中汉拍卖的金宝夜话,是因为他们专门给残件做了个专场,叫尤珍。敬惜古物,虽残尤珍,这份情怀,合十祝福!
图放到眼前,才知道光影可以这样用。简单,但学起来,废片无数。只有暗中用力,才能人前显得毫不费力。
和钟爱翡翠的友人聊天,这种种色,在现在的行里,实在是难得中的难得。
或以工艺见长,或用材质出彩,说来也简单,若是二者皆有相当分数,形态又能抓心,则不俗。
很好奇轻舟兄和周兄,对于老翠的钟爱,是否源于光影拍摄中的惊艳,
或者由于材质的精到,触手或观感,直击人心。
该专题系列中所有藏品,均会在本次古玉展中亮相,期待与您的相遇!
写在前面2刚开始布置橱窗时,杂乱得很,也没个体系。在一堆玛瑙片里,混进几件中古小东西,偏偏总有友人看,深深感受到古玉收藏的卧虎藏龙。被补充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不少行家和藏友。
李兄是其中之一,宝号其实早有所闻。只是天性疏懒,和圈子若即若离,时常闻其声而不识其形。待到聊得多了,才发出原来就是你啊这种感慨,很享受这种新鲜感。
那天聊的是一小片东西,也没有太当回事,因为此前不少人上手过。民间的东西,看法各异,往往需要比较强大的心理,否则心情如过山车般起伏,当然知识储备在前。
喝茶道别不一会儿,又接到电话,说回来再看,不巧出门未能相唔。公司又忙了段日子,再约时间闲坐,直说理解心情,然后皆大欢喜。有物件得到行家朋友的认可,其实也是享受。
交往渐多,偶尔去李兄宝店坐坐,面对着那架富贵的罗汉床,颇为艳羡。杂件家具完全门外,只能以老牛神态面对雅琴。李兄热心地普及了橄榄核知识,回答风马牛不相及,鞭长莫及,作罢。
但还是蛮喜欢听。
箐缘轩 李兄东西方对于宝石态度的不同,其中一点,是盘玩和时间的认识,宝石蒙尘顿失光泽,玉器眼追手摹,日见其变。
友人说了个观点,是否真心喜欢东西,看看照片的状态。往往能抓住光影,何尝不是心境。
良渚红山也是相对陌生的领域,只是乐见朋友的藏品,随身,油润,见之可喜。
每个时期呢,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材料,时代的经典无法复制,过去了回不来。
有段时间,琢磨造像,中古明清衔接的这一段,石窟渐渐淡出,其余材质浮出时代,包括玉料。
专题系列中藏品,恭迎观展评价。
写在前面3上回朋友来问,这些预览的展品,可不可以提前看看?或者有兴趣的话,是否能和物主聊聊?公司同事做图的时候,特意缩小了些,仿造猖獗,不得不对师友的东西做些保护。
所以呢,东西还没有到现场,只是这么小的图,不过好坏优劣,说到底也不是图说了算,都能有意向的话,当然可以介绍和物主认识。也是一直以来的初衷,希望真心玩儿古玉的,互相之间都能成为好朋友。也惟其如此,才能有一片天地。
和其他朋友一样,宋兄也给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譬若除却雅集四季之外,在店里做个常设的展览,每人轮流拿个二三十件展品,自藏的,出让的,配文。然后放在橱窗里,供古玉爱好者上手或选购。
宋兄说话,有一种别样的认真,回想起来,大概是眼神。会直直的射过来,没有任何游移,让你不敢分神或者怠慢。忘了哪篇神怪小说里,某神也有这种摄人的能力。
很愿意听听朋友的建议,即便当时模糊,反刍一二,仍会派生出很多思路。
溯古玉舍 宋兄玩来玩去,圆雕的,动物的,还是讨喜,人见人爱,可戴可玩儿,可甜可咸。
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上古时候的传统用具,延伸到后世,到当代。文化的力量。
弄懂板指佩戴的方向,也是一种入门。由此会回溯物件的由来,和原型,学习的开始。
记得和朋友闲聊,说起发簪,这东西过了时代,就不怎么实用了,因为,头发剃光了,別不住。历史的特征,不可复刻。
专题系列中藏品,恭迎莅临观展。
润[点赞][点赞][点赞]
这样的也叫古玉?难怪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