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观展系列:上海博物馆《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

乐艺会 2023-10-31 06:23:55
写在前面

至今还记得,当年在雅昌,有位玉友每过手一件玉器,都会留下相关拓片。厚厚一本资料展现出来,叹为观止。在众人的啧啧赞叹之下,也分享了相关的流程和工具。

虽然心向往之,但始终没有随从做这件事情,大概还是懒,或者说不够严谨。不过对于传拓的兴趣,却如一颗火种,无论是后来接触珂罗版拓本,还是青铜器全形拓,不时会闪现一下。

从作为“复印”手段,到形成一门艺术,传拓至今活跃在考古文博圈。

这次没有购买图录,不太明白展题的内涵。从展厅里的说明,和视频资料来看,应该是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物传拓始终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工作。

传拓工艺

工具并无特别,就像单反人人可以用,出片大不同。

安阳大鼎,讲座中介绍应该是陈介祺手笔,大气磅礴。

1. 实用技艺

宋代即有乌金拓和蝉翼拓之分,不仅用于石碑,青铜器也有应用。

唐代 温泉铭,原石佚,存拓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北宋 圣教序拓本

清代 圣教序拓本

明代 九成宫拓本,这几件不知道是不是“玉楮流芳”处的拓本部分也可以用,同时两个关于古籍的小专题,有些小冲突。不过富藏如上博,同时开几个主题相近的大展,应该没问题。

乌金拓多次上墨而黑重,呈油脂光泽,有层次有质感。蝉翼拓技法更高,浅淡如蝉翅肌理,淡雅通透。

2. 艺术表现

金石学勃兴,拓本赏玩蔚然成风,全形拓立体呈现,不乏与绘画结合的艺术效果。

马起风 浙江省博物馆桑椹在《全形拓之传承与流变》一文中指出,全形拓由浙江嘉兴人马起凤始创,制拓时间可能“早至乾隆年间。

六舟和尚,被认为是马氏弟子,全形拓的代表人物,雁足灯一正一倒,并由友人陈庚添画,场景惟妙惟肖,且颇具禅意。

历史上较长一段时间内,要欣赏青铜器形制与纹饰,只能采取传拓的方式。全形拓,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全”是完备、齐全,形是器物的形状、形体。

全形拓又成立体拓,分为“分纸拓”、“整纸拓”、“平面制版”等,可以从字面理解。

“分纸拓”法是将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纹饰、器铭分拓,拓出来的每个部位是相对独立的一张纸,拼粘在一起,形成整个器形图。陈介祺发明并传播了此拓法。

和“分纸拓”对应的是“整纸拓”。选择所拓器物的最佳角度,画出一个“⊥”形图,然后以它为基础画出线描图,在一整张绵连纸进行。是周希丁等人吸纳了陈介祺的分纸拓之后,将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应用到了全形拓之中的产物。

竟宁雁足灯 李荫轩先生捐赠,钱币大家,青铜器收藏也泼精致。

徐渭仁 少年时与梁同书友善,继而与陈鸿寿、张廷济、王学浩结为书画、金石之友。购得王昶所藏“雁足磴”,遂名其藏室为“西汉金蹬之室。

建昭雁足灯 西汉

清嘉道间,全形拓技法在嘉兴地区流传,对物体有整体的规划思考,融汇传拓和绘画。

毛公鼎全形分纸拓 先线绘全形图,在用不同纸张对应部位拓制,最终在线图上拼接。

陈介祺 清代金石学家,精于鉴藏,善墨拓。如雷贯耳的“十钟山房印举”,斋号即来自于所藏青铜编钟。

【浙博桑椹老师讲座列之为:晚清金石学四大家:刘喜海、叶志诜、陈介祺、吴慰光,不过手头资料查询未有此一美誉,还望师友告知。】

关于陈介祺,正巧前段草成一篇花笺文章,有更详细的介绍,供参考。陈介祺和“婕妤妾赵玉印”

陈氏于墨拓有自己的审美和观点,试举两题:

整纸拓者,似巧而俗,不入大雅之赏也。

在他看来,墨拓核心是真实再现器物原貌,而整纸拓法的变形失真,不如分纸拓准确。

拓钟留孔不拓钲为大雅,斜贴作钲甚俗。

此处颇为疑惑,按现定编钟部位名称来看,

正背的中上部直的阔条称为“钲”,其两边突出的乳钉称为“枚”。

但此处讲座PPT列举的图,却为拓枚和不拓枚的对比。从陈氏原文和墨拓技法理解,钲并不特别凸出于器表,似乎不存在斜拓或添画的需要。而枚甚凸出,难以逐一拓制,且为了立体表现,大多后期添画斜视图。

考虑过是钲和枚是否在某一时期混用,或者枚亦附着于钲上,但此二理解皆不符合古字原意,此处存疑,恳请师友不吝赐教。

牙璋 与长题的结合,文人趣味尽显。

吴大澂 又一个谈及晚清收藏绕不过去的人物,允文允武,无不涉及。无论是金石书画,还是古玉印章,都属于代表性藏家。

这卷图据第二场讲座,周亚先生介绍,部分为吴大澂旧制,但也有不少是后来吴湖帆新拓加入,也是吴氏造古董的一部分。此处并无贬义,文人的一种游戏,以便欣赏。

陆父甲角 商晚 这批青铜器,很大一部分现藏上博,所以可以和拓本对照,映射古今。

应为蝉翼,不知是否角度,稍有变形。

耳卣 商晚

贤簋盖 西周中展陈非常用心。

贤簋

郑伯盨盖 西周晚,虽然为盖,但开盖倒置也也可盛物。

历盘 西周早,水器。

小臣兹方卣 商晚,无与伦比的精品。

大盂鼎的全形拓 整纸拓法,五十年代潘达于先生和大克鼎一起捐赠上博,后大盂鼎被调拨北京,拓本留馆。

摩崖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馆员、金石传拓第三代传人李孔融说,传拓有很多种类,难度最高的当属摩崖拓,传拓的内容往往刻在悬崖峭壁上,字迹也会因为日晒雨淋而漫漶不清,传拓时还要看天气,比如风太大的话,宣纸一盖上去就会被吹走。

博古图 程守谦拓,赵之谦绘。据讲座,这种博古图有不少是木板水印预制,留下下空白处,由画家添绘,很有意思。

木板水印 陈介祺也多为之,因收藏甚富,各方索拓疲于应付,顾刻木版为样,或翻刻石样,再行制拓。各方不以为怪,应是当时一种风气。传闻端方出洋考察,也依样制拓分赠友人。

颖拓 以毛笔笔触模仿拓制效果,实为绘画,黄士陵所创,后又有姚芒父和张海若擅长,

很感慨,除了显贵,一些文人的名字,也是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能碰得到。譬若赵之谦和黄士陵,玺印历史中也是赫赫有名,列名**晚清六家**。

3. 传承保护

拓片作为资料,在金石和文字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刻辞牛胛骨 商晚

墓志铭 元代

父戊方鼎 商晚

父乙觯 商晚

从拓片看,上博还是遵循陈介祺一路的观点,尽力真实反映,资料性为先。但也并不背离艺术,如容庚演:艺术之一端,不求原形酷似。

父癸壶 商代

梁其盨 西周

簋 春秋

越王大子不寿矛 战国,查世系谱不寿就是第四任越王。

陈纯釜 战国,应为破釜沉舟中的用器。

如果没有拓片的话,铭文其实并不明显。

怎么说呢,科学和美感有时同行,有时背离,这件拓片留待评说。

钞版 元

已经是木板水印的范畴

百寿印 应该是从玺印馆借展,此前见过,薄意雕时间并不久远。

拓片颇可观

以周亚老先生的这句镇楼

参考文章:陈介祺与全形拓青铜乐器识别指南上博举办“金石传拓技艺”特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