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先生《砚文化说略》之三"砚品":《砚赏》前言

乐艺会 2023-10-11 06:58:32

砚文化说略(三)韩天衡

砚文化博大精深,所谓说略,是因为只能择其一二,以管窥豹,仅以下几点来谈,分为五个方面。

三,砚品

前面提到的砚要“不涩”,要利于发墨,这是我们选择砚台最重要的标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是“好砚之徒”,他讲:“器以用为功”,器具是用来使用的,好用不好用决定了要不要这件器具。他又讲:“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砚台基本是石头做的,发墨不伤笔的才是好的,不发墨的总是不好的;“色”就是材质的漂亮,这是次要的;至于雕工的好坏就更次要了。这就是米芾出于实用而产生的审美,其实,他也只是说说而已。但砚台作为文人案头之宝,他们会赋予其更多人为的艺术含量,所以就在他过世后不久,审美观念就变了,就从他讲的“为上”“次之”“又次之”,转为发墨、品相和制作上都追求极致,这是他所不能预料的。砚台最主要的材料是石材,砚字左边的“石”说明了其材质,但是不是所有的石材都可用来制作砚台。晋唐因为越窑瓷器的发展,砚材不乏陶、瓷这类的砚台。到了唐代,在经过长期的摸索、比勘后,古人终于总结出了最适合做砚台的理想材料,所以才有了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徽州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和山西、河南的澄泥砚这“四大名砚”。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能制砚的石材不少,但真正上佳的也不多,除了以上四种以外,山东的红丝、鼍矶,山西的角石,吉林的松花,苏州的㠛村……这些石材也都不错。我们讲砚品,是讲一个地区的材质;如果深化的话,这些材质里也分三六九等的。在端砚里公认最好的石品是大西洞。大西洞的坑口在羚羊峡河床的下面,我们叫它“水坑”“老坑”,一直是皇帝拥有的,只有皇帝下令才能在枯水期下去开采,所以也叫“皇坑”。大西洞之所以珍贵,因为它的采石坑口在河床下,低于水平面,必须要等每年十一月份的枯水期才能进去开凿;开凿时水淋不断,开采的时候有一排人专职将水不断地舀出去,不像现在有抽水机;坑洞最高一米二,最矮七十厘米,但并不是整个坑洞都是大西洞佳材,就只有一条石脉属于大西洞的砚材,其上下都是坚硬的岩石,枯水期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河水上涨就得歇工。历史记载这四个月能手工凿石三万斤,三万斤听上去很多,但做成三十二开书本大小的砚台,只有四十方,这些全是进贡给皇帝的。所以古代要获得大西洞这样的砚材,是很艰辛且不易的,真正体现了物以稀为贵。比如清代肇庆的地方长官吴兰修,曾送给老师阮元一方大西洞砚台,仅巴掌般大,题铭称它足以传给后代。两广总督祁,现在来说就是两个省的最高长官,买到一方大西洞砚台,只有巴掌大,是椭圆的,反面且是破损的;他在砚边书写了四行小字,大意是用这个砚台磨了墨写字,简直是享受,一派得意之情。可见大西洞是何等珍稀。砚台跟瓷器不同。官窑的斗彩、粉彩,流光溢彩,现在拍卖动辄就是几千万,还有过亿的。可是景德镇的官窑一年四季都在烧制,而大西洞砚要若干年,才能奉旨去开采一次,所以若要论产量、论珍稀度,大西洞要远远超过官窑。它唯一的弱点,就是颜值不够,相比之下,一个是妩媚美女,一个像质朴农夫。但是文人有学问,看东西不单看表象,若是文人有一个好砚台,那就是“此宝难得,性命可轻”。此外,端砚的佳材另有一种叫坑仔,还有一种叫麻子坑。麻子坑里特别有一种“水洞麻子坑”,与大西洞同等珍贵。它在紫色上有翠绿的颜色相间,高明的砚雕家在上面巧施技艺的话,就成为一种很少见的艺术珍品。这种石材能鉴别的人不多,有人就拿湖南的祁阳石来冒充,而质地与价格相去太远。谈到端砚,还有一个品种叫黑端,史说唐代有,很少见,是端砚里名贵的品种。再比如歙砚,也有非常珍贵的名品“金星金晕虎皮”,其外表像一束强烈的阳光射在海面上,所以我在其侧刻了一句杜诗:“万里波涛堆琉璃”。这块砚台近三十厘米,两面都那么炫目地漂亮。我收藏砚台六十年,在各大博物馆或是私人收藏家那里阅砚无数,见到如此漂亮者也就此一方。歙砚里的名品可以说比端砚还要妖艳,天生的尤物,更让人动心。比如还有一种叫“玉带”的,我有一方收藏,请制砚家将我上世纪八十年代画的《秋江游鸭图》摹刻上去,这当然是一种再创造。此外还有“眉纹”,也是一种很好的品种,其中的“枣心眉纹”在眉纹中有一个心。此外还有传说中的“庙前青”,已经绝产。我想结合端砚和歙砚这两个最重要的品种,再谈几点知识。端砚从唐代中期开始一直有开采,其中大西洞是最稀有的品种。歙砚从唐代开始使用,其好处是比端砚硬实,所以歙砚更耐用。但在元朝一二七七年,龙尾山开掘歙砚时发生了一次大的塌方,死者几百人,于是开采停止,这一停就停了五百年,一直到乾隆中期的一七七七年才又继续开采。宋元的歙砚,真的是老坑,现在再讲“老坑”,其实都是清代中期的东西,或是近几十年挖掘出来的。另外端砚的整体色调是紫的,李贺写诗称它“紫云”;而歙砚整体基调为黑色。我们玩砚台的时候,除了各种各样的名目,还要注重手感,比如端砚,用手背触摸它,就好像新生儿肌肤脂润细腻的感觉;还要听声音,端砚敲上去是木声的,那是名品,敲上去金属声音的,不是名品,反之,歙砚敲上去发出金属声音的,那是名品。除了端歙之外,砚台还有很多稀罕、有趣的品种。比如商代的玉鳖改制成的砚台,它不是用来磨墨的,是用来研朱砂的,研朱砂不需要涩,滑即可。这是清代苏州官员沈秉成旧藏的砚台。比如汉代的陶砚,平板砚占大部分,其中四沿有砚渠来储墨的我们通称其为辟雍,在汉代是少见的品种。书中有一方收藏的辟雍,是用青铜先制成一个架壳,然后陶体烧成后嵌在里面,下面有一方印章,叫“侯宗之印”,制作很别致。书中还有一方比这个还古老的平板砚,反面就刻了一个人的名字“程耐”。所以汉代砚铭最早是从刻名字按印章开始的。还有翡翠砚、水晶砚,以及明代用紫檀、黄花梨等材质做的木砚。在今天从日本回流的文物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竹子做的砚台。明代还有瓷砚,今天流传下来的真品极少,瓷砚四围涂釉,砚面则不施釉。今天如果你能看到一方古瓷砚上面还有款,一般就是国家一级文物了。再比如漆砂砚。这是康雍乾时期兴隆的新品种,它是木胎,比石头轻,便于携带,当时的人采用了一种新工艺,用细砂和油漆拌在一起,涂在砚板上面,就可以用来磨墨。它的砚盖上面图案镶嵌的都是宝石,所以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这种砚台一般是达官贵人玩赏的。再比如山东的红丝砚,黄的底上面有绛红色游龙般的丝纹,这种形式是清末的雕工,越复杂越珍贵。除了以上这些,铜做的砚台、锡做的砚台,以及金属和陶镶嵌在一起的砚台,此外还有虞山的赭石砚、淄砚等等,不胜枚举。

《砚赏》内页部分欣赏

《砚赏》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