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之后,10多万皇族子孙去了哪里?

丽丽de小幸福 2020-04-22 20:15:30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取得北京政权以后,将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那么,大清亡了之后,大清的数万乃至十万的皇子皇孙去了哪里?

一、溥仪

溥仪先搬到了父亲载沣处暂住,之后遭到了日本人的拉拢,连其父亲都骂他没有骨气。最后,在天津住了七年。溥仪一直想复辟,在1934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伪满洲国”,年号康德,成了傀儡皇帝。后来,溥仪从天津又去了东北。

溥仪当时从紫禁城搬走之后,带出了大量的珍宝,随后在天津变卖了一些,以此来弥补生活上的一些开销。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准备逃亡国外时,被苏联红军俘虏,后来在军事法庭上控诉了日本人的罪行,算是做了一点贡献。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

(溥仪与李淑贤)

后来,溥仪上了户口,还与护士李淑贤结婚,过起了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

二、其他皇族人员的去向

当时的皇族成员,据有关统计男性有两万人左右,再加上女性,估计也有差不多十万人了。那么这么多的人,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他们先改了姓氏,毕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了,爱新觉罗已经成了过去式。有的改为了“金”,有的改为了“那”,还有的改成了“罗”。当然,也有改姓王、孙、艾、罗、肇、范、关、鄂、依等,不一而足。

改姓金,是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譬如,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满族,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原为十七格格;启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后代,他是弃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叫启功,而不加爱新觉罗姓。

也有说法是爱新觉罗是被俘虏的宋朝的后裔,本姓‘赵’,‘觉罗’就是赵的意思。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有一大部分改姓‘赵’。

那么,这些皇室成员到底去了哪里呢?

1、留在北京继续生活

虽然皇室的日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皇室成员都有自己的家业,有一大部分人选择留在京城生活,并守着自己的祖业。比如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如此,后来在四十年代末期,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把房子给卖了,维持生活。

大书法家启功就是雍正的九世孙,是雍正的儿子弘昼的一脉。他们非常低调,在书法上很有造诣,并不愿向人提及自己是皇室后裔。

我们熟悉的歌手那英、关晓彤都是皇室后裔,她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让自己更出色。

(启功)

2、跟着溥仪去了东北

溥仪去天津,去东北的时候,有一些皇室成员就选择跟着溥仪一起走了,比如溥仪的几个妹妹和妹夫,还有溥仪的一些亲信们。

有一部分人到了东北之后,就隐姓埋名,甚至成立了村子,一起靠着自己的特长,或者是经商,或者是务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有一个300多年的满族村,它是清朝皇族后裔聚居村:

腰站村里聚居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同宗、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全村总面积为17.98平方公里,共计3个自然屯,4个村民小组。村民324户,1193人,满族人口占97%,其中,满族清朝皇室后裔肇姓409人。

3、去海外寻求发展

有的清朝后裔还带着金钱去了国外发展,比如有的在香港开照相馆,留着清朝时期的长辫子,穿着象征着高贵的黄色的衣服招揽着生意。比如爱新觉罗.州棠,就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经营照相馆为生。

还有的就在海外坐吃山空,靠变卖一些祖上的宝贝过活。

4、去其它地方过着隐居的生活

同时,还有一些人去了祖国其他的地方,投亲靠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落脚地。不论怎样,他们都成了新中国的普通的公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爱新觉罗的后裔——恒绍,乾隆皇帝的七世孙。在2013年的时候,他带领族人对清朝的皇陵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动,海外有一部分人也参加了。这是从清朝灭亡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祭拜活动。但是反响很大,有的人持反对态度,说大清朝已经是过去式了,不该举办。自此,再也没有举办类似的大型祭拜活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