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北伐时,马谡兵败街亭后,司马懿大军进逼西城,而诸葛亮手中无兵可用。
所以大开城门,抚琴一曲,司马懿怀疑城中有埋伏,所以撤兵回营。
诸葛亮一出空城计退走司马懿十万大军,成就了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但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并没有用过空城计,反倒是在汉中之战时,赵云临场发挥,使用一招空城计,令曹操损兵折将。
这是怎么回事呢?虽然刘备攻下益州,但北面的汉中原本是张鲁占据,也是刘备原计划要攻占的地盘,没想到曹操先下手夺取了汉中。
汉中又是进入蜀中的门户,属于战略要地,曹操此举无疑是在刘备的头上悬了一把刀,刘备尽管占据益州,可也是睡不安稳的。
于是,在法正的建议下,出动精锐部队向汉中发起进攻,虽然打败了夏侯渊,但双方战局还是陷入了持久战之中,两方处于对峙阶段。
这时,曹操亲自统率大军南下汉中,同时大量往前线运送粮草,以保证军需供给。
在对峙中,黄忠和赵云就在同一个营垒,他们一听说曹操在往前线运送粮草,就想着去打劫。
要是把曹军的粮草给打劫了,那曹军只能喝西北风,连对峙都对不下去了。
他们商定好,由黄忠带着大队人马跑去打劫,并商定好回来的时间,赵云则留下守家。
可奇怪的是,黄忠都去了很长时间了,已经超过当时约定好归来的日期,该不会出了什么事吧?
于是,赵云就带着数十骑出营,到处巡视,搜寻黄忠的踪迹。
没想到黄忠没找着,倒是撞见曹操大军出动!
按照常理,自己只有数十骑,面对敌方大军,应该撒腿就跑才对。
谁知赵云不仅没有跑,反而命令身边的几十个骑兵向曹军发起进攻!
子龙将军不愧是一员虎将,几十个骑兵突然出现,在骑兵高速冲击下,曹军前锋的阵型瞬间被打乱。
赵云见自己占了便宜,这么点儿人实在不适合再纠缠下去,于是趁曹军还没反应过来,立马带着骑兵且战且退,迅速脱离战场。
这时,曹军前锋也反应过来了,当他们发现对方几十个人就敢冲击大军时,顿时感到侮辱性极大。
嚣张,实在太嚣张了!
于是,立即集结起来,拼命也要追上去干掉赵云,而赵云这一方则是拼命地往回跑。
等跑回大营时,曹军也追来了,怎么办?
大部队都被黄忠带去打劫了,营中也没剩多少人,打肯定是打不赢的。
这时,手下的将军张翼想闭门据守,但赵云不同意,他又做了一次惊人的举动。
赵云命令士兵们将营门大开,偃旗息鼓,所有士兵全部躲进营帐不准出来,看起来这就像是一座空营一样。
很快,曹操就统率大军赶来,一直到赵云的大营门口。
曹操见到眼前的一幕,立马就起了疑心,这敌营不仅营门大开,而且里面一片寂静,似乎是一座空营啊。
他心里嘀咕道:这是咋回事呢?
此时,他突然想到,赵云几十人就敢冲击自己的大军,然后撒腿就跑,这像极了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他,然后在营垒中设伏。
好小子,果然有心计,幸亏自己警惕性高,不然今天得被你小子痛打一顿了!
于是,曹操当即命令大军前队变后队,立即撤离。
赵云以超人的胆识和出色的临机应变能力,成功地忽悠了一把曹老板,一场全军覆没的危机被他就这么以心理战术化解。
可这事儿还没完呢!
眼见曹军撤离,赵云再一次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他立刻集结所有士兵,直接追了出去,曹军刚刚走到汉水边,就被赵云追上。
自以为识破赵云计谋的曹操,毫无防备,丝毫想不到会有敌军居然胆敢追上来。
于是,曹军正在前行中,突然身后擂鼓震天,还没反应过来时,天空中就下起了一场箭雨。
曹军顿时陷入大乱之中,士兵们有的忙着躲避,有的忙着逃跑,混乱之中自相践踏,相互拥挤。
一战下来,曹军被射杀的,被踩死的,掉到河里淹死的,不可计数,曹操万万没想到,自己刚领着大军出动,就遭遇一场失败,死伤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绝非小说演义,是真实的历史,被记载到了《三国志.赵云传》当中。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战此战中,赵云不仅胆识超群,而且计谋层出不穷,身上完全具备一代名将的特质。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
赵云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故意示敌以空营,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避免了一场危机。
而这一计策,是建立在自己几十个人就敢冲击曹操大军的前提之下的,如果没有之前突然冲击曹军然后立即跑路,这一计很可能是瞒不过曹操的。
赵云跑回大营后,曹军追来已是迫在眉睫,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想到以空营示敌,足见赵云的临机应变能力极高。
处变不惊,而且能头脑清醒地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危机。
而且在曹军撤退后,他立马就想到曹操撤退时,必定没有防备,又迅速抓住战机,带兵追上去给曹军一次重大打击。
仅从这一战来看,赵云的身上处处体现出大将之风和名将特质,既有胆识,又有韬略。
当初,刘备要是让赵云去镇守荆州的话,有这样的军事人才,想必不会丢了荆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