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美诗五首,哪首最打动你?
又是一年七夕。七夕是中国古老的情感大节,被当代叙述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在一向认为传统保守的古老中国,为什么人们特别钟爱这个节日呢?比如唐朝官方这天会放假,宋朝有皇帝和臣子诗宴庆祝这个节日,而民间更是盛大,这天被必要吃瓜果,女性乞巧,男人晒书,历代有无数的诗词歌赋流传,迟到清朝康乾《红楼梦》时期,王熙凤的女儿生于七月七日被刘姥姥赐名巧姐,《宫女谈往录》中,更是写出了晚清慈禧时代,宫中注重七夕的种种传统和热闹。
七夕起源先秦早秋的星象崇拜和祭祀。
当北斗星柄指向西方,大火星也移动到西方时,季节的秋天来临,此时天空云气含水量锐减,能见度高,银河正横跨天宇。此时大地夏秋作物即将成熟丰收,古人以银河对照地上的黄河,祈求丰收,祭祀天神,以银河边上的河鼓星清晰可见为日子,杀牛祭祀星神。
先秦古楚地处江汉,尚巫祭,楚怀王定下七夕,也就是将这个祭祀的日子定在了农历的七月七日,应该是一种天象崇拜结合民情的做法,因为此前的祭祀日子,由天文官和祭司确定,时间在七月七日前后,虽然神秘,但不利于大型的集会和表达。先秦一直是政教合一的统治。
那么织女星,最初是叫婺女星,也是银河边上的一个星宿,当然这个婺,最初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已经不可确证。也许是很特别,婺字有着不顺从的含义。
但是在西周或者东周时代,这个河鼓星,已经叫作牵牛星,这个婺女星,已经叫做织女星了。且牵牛星和织女星既神话又人格化,牵牛星,是天上的牛车,进行运输,织女星是天上的仙女,每天纺织,织出天上的云彩和衣裳。联系到当时,已经是进入农业文明的农耕国家,男耕女织是社会重要的分工,创造财富,天上对应人间,是教化人们安于勤苦的工作和命运。
那么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视道教,崇尚神仙之术,七月七日成为他举行醮祭的重要日子,根据道家的理论,七有着重生轮回,阳气满盈的含义,神仙现身。汉武帝的崇道直接影响了宫廷,宫女们当日也会上高台,拜神仙,当然是拜的女神,王母,织女等传说中的女仙,尤其是织女。汉朝宫廷的宫女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服饰。这天她们穿着美丽的衣裳,衣服上别着针线,去拜祭她们的纺织女神,针神织女。
而皇家的盛大华美,也迅速影响民间,七夕成为很多民间女性的节日,因为她们有自己的神和寄托。
民间祭祀牵牛星以迎秋,而京城七夕祭祀织女星,在汉朝中后期终于合流,因为这是妥妥的男耕女织,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民间典范,织女被传说成天帝的孙女,善于织锦缎,因为常年寂寞,于是被天帝许配给了牵牛星,只是织女和牵牛过着幸福的日子,忘了工作,遂罚他们分开,只在每年的七夕,相会。这个传说,非常的取巧,在工作和爱情间,仙人也有烦恼,但显然,工作是重要的,爱情也是重要的。两者不可兼得,先工作后感情,倒也兼顾。
那么在民间为什么这么容易共情?那是因为,社会进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固守在土地上,男子有徭役兵役,要外出谋生,女子要纺织,很多夫妻也常常聚少离多,命运和时间如同银河一样分开他们,只有相思情谊忠贞责任为纽带。而夫妻间的忠诚和情感,在古老的传统的中国,是被褒扬许可的。
所以古代的七夕情感,有着特指,是指的夫妻间的感情,而非恋人之间的那种倾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这是汉末的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用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望不能相守相亲,表达的是人间夫妻的离恨和惆怅。
那牵牛星就在遥远的银河对面,我看的见它的光亮。
而皎洁的织女星,在银河的这边,她是一位美丽有光芒的仙女。
织女在银河的这边,开动织布机,美丽的手停留在织布机上。
可是这一天她也没有织出一匹布,因为她心情实在沮丧低落,眼泪不断打在织布机上。
这银河看起来是这样的清澈,仿佛水很浅,我的爱人就在对面。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就隔着这湾银河水,却不能相守说话,只能互相看着影子。
谋爱和谋生,古今都是难以双全的难题,夫妻最幸福的是守在一起,创造生活和未来,但是从古至今,安稳和团圆难得,有多少人,困于生活,有家不能回,银河未必是真的河流,而是一切团圆的阻碍。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来往往是形容恋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但是在这首诗里,是指的夫妻分别的相思和惆怅。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倏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南梁 · 何逊 《七夕诗 》
七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民间的大节。
为了织女长久等待后能和牛郎,自己的丈夫见面,人们赋予了辛劳的织女以最华贵的身份,礼仪和服饰。犹如贵妃省亲,犹如新嫁娘。
那仙界的车马,就停在黄昏的银河边,织女的凤驾缓缓越过了银河。
此时弯钩一样的月亮和满天星辰汇成夜色星光,风吹来百合花的香气啊。
那织女带着微笑去见自己的丈夫,但因为见面时间短促,去时是微笑着的,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泪沾衣裳。
那美好的相会,如同仙女在水边的初恋,但是却如梦幻一样短暂。
别离之时,能够说什么呢,随着她的凤驾远行,银河变得浩渺无涯,令人惆怅。
所有的神话故事,乃至过程,都是人间感情的投射。
南北朝时期如何看待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是个悲喜交加的场面。期待他们重逢,但是重逢又意味着新一轮的别离。真正有感情的人,才会如此患得患失。相会有多美好,离别就会有多残忍。
平凡的夫妻,所谓爱情,是愿相守。
但是平凡的夫妻,所谓爱情,也常常是,不能长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节录
唐朝道教立国,虽然高官和文人也不会尽信传说,但是晚年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感情深浓,是有迹象的,因为七月七日这天,他们双双出现在骊山长生殿。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直接导致杨玉环被赐死,唐玄宗为儿子李肃所替代,过完了凄惨幽居的晚年。而各种史料也仿佛表明唐玄宗在晚年,陷入了对杨玉环的深深思念中。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从情感层面解读安史之乱,对于唐玄宗和杨玉环,唐朝人是抱着相当复杂的感情的。一方面,正是唐玄宗开创了唐朝的巅峰和盛世,另外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忽然爆发,带给唐朝时人的震撼和懵然,也是在当时难以表达的。
这是长恨歌的名句。
杨玉环说,我和唐玄宗曾经在七月七日的长生殿,许下诺言,那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我们许下在天愿意做比翼鸟,在地愿意做连根树。
哪怕天荒地老,此情不渝,但是空有此情,我和唐玄宗比牛郎织女不如,因为誓言和情感虽在,永无相见的机会了。
虽然誓言未必能实现,但是这首诗这几句,具有超强的情感震撼力,成为爱情名句。
甚至七月七日,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见证。
而七月七日因为白居易的这首诗,升华了爱,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七夕是关于爱和心愿的日子。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中唐 · 元稹《相和歌辞 其一 古决绝词三首》
唐朝繁荣和发达,在都市里,男女的感情生活,也会出现各种变数。
牵牛织女星所代表的感情,通常是指的夫妻间的。
但是对于恋情中的男女,往往会有迷失,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
这是一位痴情女子,以为自己遇到了良人,对方却不过将她作为生活的调剂,始乱终弃。
感情受挫的女子,指责对方的薄情。
我以为我们是牛郎和织女,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浮泛交往。
我以为我们像牛郎织女一样,一次相见,就会心地坚贞,永不相负,哪怕面临长久的分别。
结果你却如此浮浪,我问你什么时候再回来,你却不谈归期。
那么既然如此,我就写下这首诗,只当你死了,我再也不会牵挂你,你也休想得意。
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悲哀,但是其底色是互相的忠诚牵挂,是夫妻间的情感信任。
然而从古至今,借七夕而猎艳的男子何其之多。
哪怕是现代的女性,在情感问题上,一定要清醒,擦亮眼睛。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唐 · 李商隐《碧城三首 其三 》
李商隐的感情生活,浪漫而悲剧。
因为他是一个重感情,且有仪式感的人。
李商隐和道姑的故事,并非只是普通的恋情。因为李商隐和她是笃想成为夫妻的。当时的道教并不反对结婚,李商隐和道姑同为道家子弟,两个人结婚并不悖当时的伦理。他已经是将对方作为妻子看待的。但是这场婚事的泡汤,是有另外的原因。也就是当李商隐提出结婚时,对方隶属公主,身份是高级奴隶,出于公主的震怒,迅速将李商隐的爱人雪藏,而且宣告了残忍的事实,就是,你们不可能结婚。
李商隐中段了求道的路,转而以令狐楚幕僚身份参加唐朝的科考。
但是这场婚姻感情的变故,一直是他心中的创伤。
他们很可能是定在七夕结婚的,而且婚房李商隐都布置好了。
但是在七夕这天,李商隐看到的是期待落空后的荒凉寂寞,只有迎接新娘的装饰还在,她喜欢的帘子静垂在月色底。而她本人,就像珊瑚被忽然连根拔起,送往未知的地方。
剩下还有什么,是无尽的牵挂和思念。那是最真实的缠绵和痛感。
他们说我们不是,我们就不是?
爱是这样真实的来过,发生过,我李商隐承认。
李商隐最后为了寻找自己的爱人和妻子,去金陵,去公主豪门府外等候,他知道她的心,他一直在努力。迫于真实的生活,这位女子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选择在道观终老。
李商隐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回想和她的初见。
又是一年七夕,现在的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但是七夕的核心,是忠贞牵挂守望,远比情人深邃。这是当代人应该知晓的传统文化知识。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