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南方少雨,秋高气燥,一种五脏六腑的燥热感升腾,连眼睛也觉得干涩起来。
喝水并不解渴,但是随着气温下降,秋风袭来,几乎是在迎风的瞬间,就知道自己确切的需要,那就是一盏微凉的菊花茶。果然,当玻璃杯里绽放一朵朵金色的小菊花,微凉的茶水,进入肺腑后,一种润泽感,逐渐蔓延在身体里。
而于此同时,花市的菊花次第打苞开放,这是菊花季的到来。
虽然知道自己买的干菊花或是去年的,但是相信现代的贮藏技术,依然能够保留菊花的精华。
菊花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草本,言秋必言菊花,或者一到干燥的凉秋,必然思慕菊花。
菊花是怎么和中国人的祖先结缘的呢?
这不能不说,这是近于天然的选择。
菊的古字,是鞠,而非草本菊。在以狩猎和采集野生草本为食物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猎杀野兽,并且吃天然的草本嫩叶,野菊这类草本,因其普遍,也在其中。随着盛夏的结束,秋风秋露焕发草本生机,也是狩猎的好时候,鞠,就是用动物皮毛制成的球状用具,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这是古老游牧民族用以游戏健身的器具,将鞠,用来命名当时遍地开放的野菊花,证明菊花在游牧时代的重要作用。除了可以伴随踢鞠游戏,有着鲜明的季节感,必然有着其它草本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其作用是什么呢,那个时候的人,已经很清楚,这种野菊花,可以缓解和治疗游牧部落的很多疾病,比如肉食带来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消肿解毒。咽喉肿痛等。
可以说,菊,野菊在中国古代游牧部落的生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山海经里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用现在的话翻译,就是,在荒芜的人类还未开发占据的地方,有一座山,山脊上开满了野菊花。当然这是探险者,留下的片段文字。有着史前之美。
中国人种植菊花的历史,肯定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
因为人类驯化动植物的历史,几乎等同人类历史本身,尤其是中国人,驯化种植植物,简直就是刻在基因里。
夏商的文字,还待进一步发掘,不过有文字的周朝,那是确定了菊花是晚秋的季节之花。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而且特别强调了,菊花是黄色的,以菊花黄为最名贵的黄色。因为次年春天,天子会敬献菊花黄的衣裳,以供奉先祖。那么为什么这些古代的天子,这么敬重菊花黄的颜色呢?因为菊花黄,象征着太阳,象征着最清新萌发的春天的色彩。秋天里的菊花黄,一样是一种新生,生生不息,是秋天里的春天。
至少在周朝的战国时期,菊花就被人工广泛种植。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屈原《九章》
屈原说,我洒下江离的种子,我灌溉滋养菊花,愿望春天种植,秋天能够得到粮食的芬芳。
那么菊花和粮食挂钩吗?答案是,古代人缺少谷物粮食,常常晒干蔬菜,代替粮食,那么菊花的蓓蕾和花朵,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收获下来,晒干,代替粮食。
难怪屈原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当然,新鲜的菊花味道清苦清甜,在战国时代,已经认为可以延年益寿,养生长寿。
所以周朝的“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还可以做农业上的解读。菊花开了,当然作为农人的辅助粮食,盛开的花朵,也带来丰收的希望。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秋风辞》 西汉 · 刘彻
刘彻是汉武帝,某年秋天他游览黄河,去祭祀后土之神,景色壮阔,他和臣子在船上宴饮,豪兴大发。
秋风吹起,白云飞扬。
草木黄落,大雁南飞。
兰花挺秀,菊花盛开。
我心中怀念美好的人,不能遗忘啊。
他此时在船上,龙舟之外,更有各样的随行彩舟,装饰一新,笙箫飘扬。
他看到的兰花和菊花,绝非岸边的野花,那都是盆景一样堆放在龙舟上的时令培植菊花,粲然鲜美。只不过不知道他心中的佳人,是那个温婉的李夫人,还是钩弋夫人?
菊花盛开在金秋,且种植菊花的历史,又这么的悠远,菊花的好处深入人心。
自先秦,就有按节令酿造饮用养生酒,以健身祛病的传统,晚秋九月,怎么会少得了菊花酒?菊花清润下火,润燥养生,明目解毒,酒水五谷精华,两种结合,养身又养心,又当在丰收季。
汉朝流行过重阳节,不过我觉得这个日子的设定,最大可能和汉武帝相关。
因为只有他最好仙慕道,在宫中常常做高台醮祭,比如七月七是他祭祀王母娘娘的日子,宫廷中的宫女当然也没有闲着,皇帝拜王母,她们就拜织女神,后来形成了七夕风俗,这九月九,自然少不了他的神仙梦,登高祭神以求长生。
还和民间风俗相结合,便形成了盛大的菊花重阳节。
回头来看这首《秋风辞》,没准汉武帝正是写的重阳九月九。当然如果他还真的有点感情,大约是思念已经过世仙去的李夫人吧,汉武帝思念爱人,曾经延请方士招魂,期翼一见。
菊花在道家代表着长寿永生,灵魂永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东晋 · 陶潜《饮酒二十首并序 其五 》
汉晋时代,在医药方面,还是相当的原始,至宋朝才有专门为百姓开设的惠民局,普通百姓可以在官办的机构获得看病医疗的机会。在这之前,普通人的疾病,大半靠自我的免疫力和获取有限的草药。
陶渊明为什么隐居?有多种的解读。通常认为他蔑视官场,不同流合污。
但我还看到另外一个陶渊明。
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二岁的时候庶母去世。他家庭清贫,还有一个妹妹。他的身体状况似乎也不那么强健,喜欢安静和故乡山水。陶渊明三十岁的时候,妻子过世,五十岁的时候,母亲过世,而在他五十四的那年,他唯一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去世了。他听到这个消息,立马辞官回家。
我相信陶渊明在面对每个至亲之人离开他时,那种悲哀和无力。一方面是当时的医药环境确实不好,另外一方面,作为家庭唯一的成年男丁,他是一直在外,在仕途上漂泊且有着寄人篱下的种种委屈,他应该是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家人。如果他在家里,可以种植草药,可以照料亲属,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命。
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在隐居山乡的时候,他热爱种植菊花。菊花生长力顽强,耐风霜,在自然的环境里,摇曳生长,给与人类真实的慰藉和疗效。
我将茅屋建立在乡村,这里没有城市的车马喧嚣。
问我为什么能够安然于这样清苦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志向悠远,喜欢这样幽静偏僻的地方。
我在我的田园里采集菊花,抬头就看见远处悠悠的南山。
黄昏时节,这里最美,斜阳山色,阳光照耀在菊花上头,无数的倦鸟归来。
我爱这样宁静而真实的田园,我无法说出,我内心的皈依感和感动感,这就是我追求的生活啊。
我能够感知他在菊花香气里的那种沉浸。他还有妻子子孙。在这样随处看得到菊花的环境里,陶渊明种植菊花,酿造菊花酒,菊花香气给他带来真实的安稳感。眼前欢欣悲苦,家人们的疾病苦痛,对于他来讲,都是相对可以把握,可以有作为的治疗,而不是在漂泊中无能为力。
菊花的种植和培育一直都没有间断,这代表着菊花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
人工的菊花是在野菊的基础上,不断培育驯化,大部分菊花是黄色,所以菊花又叫做“黄花”。但是这种单纯的色彩感,在隋唐时期,就被突破了。
因为利用家菊和野紫菊嫁接杂交,产生了紫色的菊花。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中唐 · 杨衡《九日 》
黄菊和紫菊,在篱落边开放,摘下菊花瓣,撒在酒上,爱着酒香里的菊花香。
今天是重阳节,我忍不住思念故乡啊,我在异乡和大家一起,戴茱萸,喝菊花酒,在热闹中,化解乡愁。他乡的重阳节再热闹,自己也是过客,或是做客,因为那种家人团聚,畅快无拘束的淋漓感,只有在特别亲厚的故人故乡才会有。
不过在城市,菊花满街,用以装点秋色和节日,是另外一种富丽的繁华美。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唐朝中晚期,还兴起了白菊花。
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在太原做节度使的时候,发现了这里有一种白色的菊花。当然这个白色的菊花,极有可能不是野生的,因为野生的菊花,花朵细小,就算有白色的,也很难培育成人工菊花那种复瓣之美。
白菊花极有可能是人工培育的菊花中的一个变异品种,被令狐楚获得。
令狐楚非常喜欢,将它引种到长安的宅邸里,成为一时名贵。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唐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刘禹锡都曾经获邀,观赏令狐楚家的白菊花。
而菊花本身的孽发性强,李商隐回忆令狐楚的庭院,是砌下白菊环绕,想必已经非常壮观。
在当时菊花普遍都是黄色的品种,而独有令狐楚家的菊花中,有雪白的白菊,这让本来就姓白,且热爱莹白花朵的白居易,非常兴奋。
他毫不客气的带入了自己。
满园的菊花,都是郁郁金黄色,就是这里一从,开出了雪白如霜的花朵。
仿佛就像我这个白发老头,闯近了满是少年的歌舞场,既另类,又鲜明哦。
当然这也是变相夸了主人令狐楚,一样的白头老者,傲气如霜。
秋季干燥季节,喝上一杯菊花茶,养肝明目,降燥清心,润泽肺腑,那是舌尖上的秋香秋露。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