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叔宝,依我的观察,他在网上的热度甚至比战神李靖、苏定方、李世勣都要高,而且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秦叔宝在隋唐小说以及现代影视剧中,往往是被神化的主角,另一方面,秦叔宝明明战功赫赫,却在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一,引起不少争议。
而历史上真实的秦叔宝,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的知名度甚至还不如程咬金。
但秦叔宝的确是个猛人,一般人还真不是他的对手,也确实在李唐创业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至于他为什么战功赫赫,还排在凌烟阁最后一名,原因这个后面说。
秦叔宝其实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的名字叫秦琼,字叔宝,山东齐州历城人,秦叔宝原本就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
秦叔宝这个人勇武过人,但要想出人头地,他一身的武艺也只有投效军队才有用武之地,因此他就近投效了到隋朝大将来护儿帐下。
由于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只能从最底层做起,所以秦叔宝的军事生涯是从当大头兵开始的。
不过,像秦叔宝这种猛人,到哪里都会发光,不会被埋没的。
来护儿不愧是一员知名的大将,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他就看出秦叔宝志向远大,而且勇猛无匹,将来必成大器。
恰好这期间,大头兵秦叔宝的母亲去世了,来护儿竟然亲自派人代表自己前去吊唁。
一个大头兵的母亲去世了,竟然惊动了将军,还亲自派人吊唁,要知道军营中那么多大头兵,别人可没这待遇。
所以就有亲兵不解地询问来护儿,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只听来护儿说道:秦叔宝这个人勇猛无匹,志向远大,将来必定成就一番功业,怎么能当做一般卑微之人对待?
来护儿这个人,军事能力怎么样且不说,单是这阅人的本事还是挺准的。
果然,不久之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平乱,秦叔宝被调去跟着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讨伐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
秦叔宝刚来不久,就展现出他勇猛的一面。
当时卢明月有十余万人,张须陀只有一万多人,真要硬碰硬是打不赢的,所以没敢直接开战,而是和叛军对峙起来。
十几天后,张须陀军中粮草耗尽,再对峙下去就得玩儿完。
关键时刻,张须陀想出一计,他对众将说,我军粮草耗尽,现在退兵的话,敌军必定前来追击,等敌军主力出来追击我军时,大营必定空虚,如果派一千人趁机突袭敌军大营,必能击败敌军。
但是,此去凶险万分,不知诸位谁敢带兵前去?
好家伙,话音刚落,现场顿时陷入沉寂中,这帮隋将似乎都被叛军吓破了胆,根本没人敢说话。
就在大家集体沉默时,现场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末将愿往!
随即又有声音说道:末将也愿前往!
大家定睛一看,说话之人正是秦叔宝,另一个是罗士信,只有他俩不怕死,敢去拼命。
张须陀十分感动,当即命令他俩率军一千突袭叛军大营。
谓诸将士曰:“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人皆莫对,唯叔宝与罗士信请行。——《旧唐书》
第二天,张须陀下令撤军,卢明月一看隋军粮草耗尽要跑路,心想此时隋军已经没了士气,追上去必能全歼隋军,便亲率主力追击。
这时,秦叔宝和罗士信已带着一千人悄悄绕路行军到叛军大营,随即发起了进攻。
但是叛军紧闭寨门,一时间很难攻进去。
关键时刻,只见秦叔宝和罗士信身先士卒,率先爬上敌军寨门的门楼,摘下敌军旗帜,各自亲手砍死数名敌军后,打开寨门,官军瞬间涌入。
叛军大营守卫有限,根本不敌,很快便溃败,正在追击张须陀大军的叛军首领卢明月收到大营被袭击的消息后,连忙返回支援。
就在这时,张须陀率军杀了一个回马枪,叛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瞬间四散奔逃,卢明月仅率数百人逃脱。
另一边的秦叔宝在击溃叛军后,放火烧掉了叛军三十多处营寨,也是斩获颇丰。
此战,是秦叔宝军事生涯的起点,也是人生第一战,他和罗士信的勇武威名,也在军中传播开来。
不久之后,秦叔宝又追随张须陀讨伐义军首领孙宣雅,立下大功,被升职为建节尉(六品军官)。
按理说,如果这样一直升职下去,秦叔宝肯定早晚升到高级武将的位置,但隋朝这艘破船已经四处漏水,早晚要沉没,干下去是没希望的。
这期间,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迅速壮大,成为天下民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也成了隋朝的心腹大患。
于是,秦叔宝又跟随张须陀讨伐瓦岗军。
张须陀虽然有点军事才华,但他遇到的敌人是一代枭雄李密,哪里是对手?
交战没多久,张须陀就被李密设下伏兵斩杀,剩下的人顿时群龙无首。
秦叔宝这时还对隋朝抱有希望,还想为朝廷建功立业,于是和老战友罗士信商量后,决定投奔镇守在虎牢关的隋朝大将裴仁基。
裴仁基对他俩的威名早有耳闻,自然是很开心地接收了他们俩,尤其是对罗士信非常照顾。
所以后来裴仁基被灭族后,罗士信收养了他唯一幸免的儿子裴行俭,此举为后来大唐培养了一个不世出的天才统帅,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虽然秦叔宝有了新的栖身之所,但瓦岗军此时的势头正猛,天下民军之首不是白叫的,裴仁基在虎牢关那点军事力量,根本没能力抵挡。
加上这期间,裴仁基和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李密又采取了招抚的策略,裴仁基一想,还是投降比较划算,于是便举关献降。
对于裴仁基的投降,李密是胸有成竹,不过李密最器重的却不是裴仁基,也不是罗士信,而是秦叔宝。
秦叔宝跟随裴仁基投效瓦岗军后,李密将秦叔宝视为心腹!
当时李密从瓦岗军中挑选了八千个精锐士兵单独组建成一支近卫亲军,这支部队是瓦岗军精锐中的精锐。
李密便将这支军队交给秦叔宝和程咬金共同执掌,可见对其器重程度。
而秦叔宝和程咬金也因为同属于一支军队,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这都是后话了。
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
会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旧唐书》
事实上,秦叔宝在瓦岗军只待了一年多。
因为李密决策失误,很快就葬送了整个瓦岗军!
彼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了隋炀帝杨广,接管了隋朝最精锐的十几万骁果军。
杨广的孙子杨侗在洛阳被大臣拥立为帝,但王世充掌握着兵权,杨侗为了制衡王世充也为了杀宇文化及报仇,特意招抚李密。
他给李密抛出的诱饵是,如果李密干掉了宇文化及,就让他入朝做辅政大臣。
李密当时夹在宇文化及和王世充中间,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接受招抚,先灭宇文化及,再回头与王世充周旋。
于是,李密带着瓦岗军精锐和宇文化及大战,毕竟对战的是隋朝最精锐的骁果军,瓦岗军虽然打赢了,但也元气大伤。
在这关键时刻,王世充突然来进攻瓦岗!
这时最正确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据险而守,不与王世充正面作战,而且王世充遭遇粮食危机,一旦粮尽,就会退兵。
但李密决策失误,在一些激进派将领的请战情绪刺激下,决定和王世充正面对决。
结果已经元气大伤的瓦岗军,战斗力本身下降了很多,还没恢复就和王世充的精锐大战,瓦岗军在激战中被王世充打得大败,损失殆尽。
瓦岗军众多将领也被王世充俘虏,其中就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裴仁基等。
而李密则是率领残部投降了李渊,看着老大都投降了别人,秦叔宝等人只好就地投效王世充。
但不久之后,秦叔宝和程咬金看出王世充绝非成就大事之人,而且王世充一直猜忌他们。
于是,程咬金找到秦叔宝说道:
王世充这小子气量狭窄,一直猜忌咱们,而且他这个人动不动就喜欢赌咒发誓,跟个老巫婆没啥区别,不如改投他主?
这话正合秦叔宝之意,于是他们召集旧部,经过一番商议后,认为李渊夺取天下的可能性最大,决定投奔李渊。
几日后,王世充和唐军交战,正当两军对垒时,秦叔宝和程咬金突然带着几十个旧部向西朝着唐军方向跑出一段距离。
接着,他们又回头下马朝着王世充拜了一下,大声说道:
我等深受您的大恩,本想奋勇杀敌以报答你,但没想到你却听信谗言,猜忌我等,不是我们的托身之主,今日就此拜别。
说完之后,这一队人马迅速朝着唐军阵营疾驰而去,王世充慑于他们的勇猛,不敢追赶。
就这样,秦叔宝和程咬金一起,投到了大唐旗下。
李渊知道这事儿后,十分高兴,当即就把他们划归到李世民的帐下效力。
李世民对秦叔宝的威名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礼遇,当即任命他为马军总管。
投效李唐后的秦叔宝也是战功赫赫秦叔宝投效李唐是619年,正好是李世民频繁征战的时候,这一年的十一月,宋金刚攻陷了李唐在河东的很多地盘。
尤其是宋金刚手下有一员大将尉迟恭,不仅勇猛无匹,还俘虏了几员李唐将领。
李世民收到消息后,立即率军前往河东抵御宋金刚。
正当尉迟恭打赢俘虏几名唐军将领,班师回城时,李世民派秦叔宝、殷开山在半路打了尉迟恭一顿。
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这个地方击败了尉迟恭,斩首两千余级。
这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对门神,也是猛人的第一次沙场对决,不过他俩到底谁厉害一些是看不出来的。
因为两军混战之时,我相信他俩没机会对决,都在忙着砍人。
不久之后,宋金刚由于粮草耗尽,向北方败退,李世民抓住战机,立即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介休这个地方。
李世民不愧是用兵高手,他当场就计上心来。
先派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勣等攻击敌军阵北,翟长孙、秦武通攻打阵南,等交战一会儿之后,要求众将假装败退。
宋金刚显然没耍了,他以为唐军真的败退了,当即下令追击唐军。
谁知刚追到半路之时,李世民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宋金刚的背后发起突袭。
宋金刚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士兵们在唐军的冲击下,纷纷四散奔逃。
此战,唐军大胜,不仅斩获颇丰,还迫使尉迟恭献城投降。
由于秦叔宝在这一战中表现勇猛,身先士卒,立下的功劳最大,所以受到了嘉奖。
不过,李渊对秦叔宝的嘉奖十分耐人寻味!
他在圣旨中说:你不顾妻子,从遥远的地方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一些奴婢、财物。
这话简直太肉麻了,按理说,皇帝赏赐有功的奖励,说一下鼓励的话,也无可厚非,但说这么肉麻的话,李渊还真是不一般。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
后来李世民攻灭了宋金刚,秦叔宝又立下战功。
李渊赏赐他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还加封上柱国。
上柱国在唐朝是一种勋级,属于最高等级,秦叔宝刚来第一年立了两次战功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奖赏,其实是有些奇怪的。
这一年的七月,李世民开始了那场最经典的战役——虎牢关之战,一战擒双王。
虽然李世民收服了尉迟恭这么一个猛人,将其视为心腹,但秦叔宝也同样受到重用的。
李世民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骑兵——玄甲军,秦叔宝就是其中一支的统领。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资治通鉴》
在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的这场大战中,秦叔宝经常被作为前锋使用。
作为一代猛人,秦叔宝勇猛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史书中的原话,秦叔宝可以在万军之中取敌首级而还,威名赫赫,令敌军闻风丧胆。
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大军之时,正是秦叔宝亲率数十名精锐玄甲军率先冲入窦建德大阵,打乱了窦建德阵脚。
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旧唐书》
战后,秦叔宝因为作战勇猛,击破窦建德有大功劳,被李渊封为翼国公。
好了,现在秦叔宝是上柱国、翼国公了。
国公属于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秦叔宝获此殊荣,离不开李渊的赏识。
李渊又为何对秦叔宝如此看重呢?
要知道,李世民手下的其他将领立功也不少,可没见李渊给封爵的。
很明显,李渊此举有拉拢之意,他似乎早已察觉李世民在赫赫战功之后,必定会威胁李建成的位置。
所以,在极力拉拢李世民身边的人,以避免李世民坐大,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体系。
但这也仅仅是猜测,不一定准确,毕竟秦叔宝的战功摆在那里。
李唐平定天下后,秦叔宝也作为秦王府属将跟随李世民。
但是,在玄武门事变时,秦叔宝的表现似乎有点令人大跌眼镜。
因为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时,史书上只有只言片语,只说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具体负责什么,事变前后有没有什么表现都没有任何记载。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在封赏功臣时,尉迟恭由于功劳大,封赏时,食邑高达1300户,秦叔宝和程咬金只有700户,两者差距非常大。
更可疑的是,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就病了,不能正常工作,此后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几乎不再参与朝政。
从此以后,一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去世,十二年里,李世民再也没给他升过官。
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命人绘制功臣宿将的画像,置于凌烟阁,秦叔宝排在最后一位。
秦叔宝战功赫赫,为何排在最后?以前我一直认为李世民在猜忌秦叔宝,而秦叔宝为了保命,所以装病隐退。
毕竟李渊拉拢过他,而且秦叔宝称病不朝这事儿比较可疑,因为秦叔宝说他病了,连工作都干不了的地步。
但秦叔宝在疾病缠身,连工作都不能做的情况下,还活了12年,古代医疗水平有限,疾病缠身的人怎么可能活这么久?
从李渊的拉拢再联系到秦叔宝称病的疑点,似乎就是被猜忌了。
但随着对那段历史的深入了解,现在我觉得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正常的。
秦叔宝没有被猜忌,他应得的待遇也都有,没有什么不公平,他排在凌烟阁最后一名,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李渊拉拢他这件事,是正常的,毕竟秦叔宝名声在外,李渊正是用人之际,拉拢一下,好让秦叔宝为大唐效死力,也属正常。
其次,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封赏功臣时,秦叔宝只有区区700户,这也是正常的。
李世民在封赏功臣时,肯定是偏向玄武门事变的功臣的,但第一阶的封赏并没有给玄武门事变的功臣。
当时封赏最高的是食邑1500户,给了裴寂,他是李渊的心腹,很明显这是为了稳定人心。
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是这场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属于封赏的第二级,食邑1300户。
尉迟恭当时也参与了事变的谋划,甚至几次三番劝说李世民赶紧动手,当李世民决定动手后,最重要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耍大牌不来,是尉迟恭提着剑把他们请来的。
玄武门事变爆发时,李世民一箭没干掉李元吉,结果被李元吉用弓箭勒住脖子,差点勒死,是尉迟恭及时砍死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的命。
所以,在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恭被高规格封赏,是正常的。
相比之下,秦叔宝的封赏也是正常的,因为他并没有参与事变的策划,后续也没有像尉迟恭那样忙前忙后。
至于秦叔宝的那些赫赫战功,李渊已经给的很多了,那些封赏完全配得上秦叔宝的战功。
换句话说,秦叔宝是立下赫赫战功这不假,但是李渊已经回报给他了,各种赏赐,上柱国、翼国公,这些就是对秦叔宝战功的肯定。
秦叔宝在后来的日子里,没有再继续立下战功,李世民自然也没有给他更多赏赐,这是正常的。
要知道,像李靖这种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的人,食邑也才400户而已。
为什么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没有尉迟恭那么大的功劳?
参与谋划的总共就那么几个人,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多了去了,不可能那么多人都像谋士那样去谋划大事吧?
只不过尉迟恭的表现激进一些,忙前忙后的,加上一直在李世民身边,当李世民有危险的时候做了保镖,才立下大功。
像侯君集、程咬金、段志玄等,还有众多的猛人,他们也没都像尉迟恭那样从谋划到砍死李元吉全程参与的。
所以,这件事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策划这起事件的谋士自然封赏规格高,尉迟恭不仅参与了策划,还亲自砍死李元吉,封赏也自然高。
其他的猛人,属于服从指挥,负责作战的执行者,封赏低也是正常的。
相比之下,我们还可以做个对比。
这个对比之人正是程咬金,他和秦叔宝是战友,情深义厚,但程咬金在李世民临终前,深受信任和重用。
李世民临终前,是将太子李治托付给程咬金,让他带着军队护送李治回长安登基的。
要知道,程咬金在玄武门事变之前,他曾经被太子李建成重金挖墙脚,结果被程咬金拒绝。
李建成便要打击报复,进言将程咬金贬官外地当刺史,结果程咬金宁愿抗旨杀头,也不去,此举令李世民十分感动,也是这一刻看到了程咬金的忠心。
但程咬金在事后的封赏和秦叔宝是一样的,只有700户。
所以,秦叔宝得到的封赏也是正常的,毕竟功劳没有尉迟恭大。
后来的凌烟阁排名,他其实不是按照功劳排序的,而是按照官职、爵位的大小来排序的。
秦叔宝自从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既然都退休了,哪儿可能再升官儿。
所以到李世民搞凌烟阁那会儿,秦叔宝的官职并不高,排在这些人后面是正常的。
如果秦叔宝活的久一点,像尉迟恭、程咬金那样,能活到李治登基,那肯定在凌烟阁的排序又不一样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