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海战丨中日第一战,日军十倍于唐朝的兵力,结果被打傻!

雁芙说历史 2023-02-22 13:07:11

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陆权时代的巅峰,但我们的周边从未平静过,也长期面对北方与西部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

所以我们很多熟知的古代对外战争,不少著名战役都是发生在北方和西部的陆战。

虽然说那是一个陆权时代,但这不代表我们的水师就很弱,恰恰相反,在陆权时代,我们的水师以及海战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当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我们又面临来自海上的军事威胁,一时被打得措手不及。

尤其是日本人,在近代史上,入侵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对于这样一个危险的邻居,其实我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和他们较量过。

那一战,大唐帝国的水师通过一场中等规模的海战,仅仅在24小时以内,就将倭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使其产生心理阴影,此后800年不敢再动一兵一卒。

这场战争发生于663年的大唐时代的异国他乡,史称白江口海战。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这场不太著名的海战,也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它打出了800年的和平!

白江口海战前的局势

这场战争其实是唐朝和日本之间围绕着东北亚的领导权而产生的争夺战,和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是分不开的。

朝鲜半岛上,在唐高宗时代共有三个古代政权,分别是百济、新罗、高句丽,其中又以高句丽最为强大。

但这三个政权和唐朝之间的关系又各有不同。

高句丽自隋朝起,占据东北、朝鲜半岛北部一带,长期对中原产生军事威胁。

百济和新罗属于小邦,新罗臣服于大唐,属于唐朝藩属国,百济则与高句丽、倭国(日本)交好,与唐朝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朝鲜半岛就那么大点地方,大家都挤在这里,都嫌弃自己的地盘太小,所以百济为了争夺地盘,多次入侵新罗。

而且由于高句丽和倭国与百济的关系比较好,所以百济进攻新罗时,是得到高句丽支持的。

值得注意的是,百济向当时的倭国(日本)天皇称臣,因此百济也被倭国视为自己的藩属国。

新罗干不过有高句丽支持的百济,只好请求大唐出兵援助。

唐朝方面,为了彻底消除高句丽的军事威胁,也为了救援小弟新罗,唐高宗决定出兵攻灭高句丽和百济。

虽然进攻高句丽的大军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后来遭遇冰雪天气以及其他原因综合下来,已经失去了攻灭高句丽的战机,因此撤军。

百济显然比较菜,当场就被打灭国!

但是,当唐军主力撤军后,百济遗臣遗民聚众作乱,对唐军实施反攻,先后重新攻占了两百多座城池。

百济军队中还诞生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将——黑齿常之,此人后来投效大唐,还立下过不少战功。

尽管唐军和新罗联军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实施了严厉反击,再次收回了不少地盘,甚至打通了连接新罗的粮道。

但毕竟还没有收复百济全境,敌军还在负隅顽抗,与唐、新罗联军形成对峙状态。

百济的遗臣遗民也并不傻,他们很清楚,连高句丽这么强大的政权都被大唐打得节节败退,以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唐、新罗联军抗衡。

于是,他们同时向倭国(日本)天皇、高句丽求援。

日本人收到消息后,当即决定派兵援救百济,当时日本的齐明天皇病逝,由中大兄皇子掌权。

他先派遣了5000日军护送在日本当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回国继位,好名正言顺地帮百济复国。

随后,算上第一批五千人在内,日军先后分四批向朝鲜半岛增兵,顺序如下:

第一批:5000人,护送百济王子扶余丰回国。

第二批:1.7万人以及大量军械、物资,送到百济。

第三批:2.7万人,登陆百济后,负责帮助百济防御新罗军队。

第四批:1万人,进驻百济境内,协助巩固防线。

日军渡海进入朝鲜半岛后,兵力一度达到6万余人,紧接着又打得新罗军队连连败退,而且战船一千余艘的水师也在增援的路上。

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三国史记》。

唐朝方面,虽然刘仁轨收到了日军水师增援的情报,但他似乎并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在刘仁轨眼中,倭国军队不过是跟百济是同一个级别的小邦军队而已。

一起来就一起收拾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唐军的进攻路线还没有确定,所以刘仁轨当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白江口海战爆发

在军事会议上,大家都主张进攻百济占领的军事重镇,也是十分险要的城池——加林城(今韩国林川城)。

但刘仁轨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

加林城是军事重镇,敌军防御坚固,如果猛攻必然伤亡极大,如果攻势放缓,则陷入旷日持久的对战中。

但有个地方可以作为进攻的重点——周留城!

此地乃是敌军的老巢,对于敌军意义重大,一旦攻破此地,必然在心理上打击百济军队,其他各城必会望风而降。

既然主帅拍板了,那么接下来唐军的进攻重点便是周留城。

在具体的分配上,唐军采取水陆并进的方案:

由孙仁师、刘仁愿率军从陆路进兵,在路上与新罗军队汇合后再开往周留城。

由刘仁轨、扶余隆(百济前太子)率领水师护送粮草从熊津江向白江口水域进发,登陆与陆军汇合后,合兵进攻周留城。

值得注意的是,刘仁轨此次率领的水师共7000余人、170艘船,其中还有不少是运输粮草的船只,并不是战船。

于是仁师、仁愿与新罗王法敏将陆军以进,仁轨与别将杜爽、抚馀隆将水军及粮船自熊津入白江,以会陆军,同趣周留城。——《资治通鉴》

至于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存在争议的,有日本学者认为当时日军两万余,唐军1万余,也有认为日军4万余,唐军七千。

本文采信其中一种:

日军一万余,战船一千多艘。

唐军七千余,战船170艘,这里面还有不少运粮船。

反正不管是什么说法,有一点是一致的,唐军兵力劣势,日军兵力占优势。

就这样,双方将在海上展开一场决战!

刘仁轨率军出发后不久,就在江面上遭遇了前来增援的日军舰队,而且敌军规模很大,只见水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船只,不过就是船体不大而已。

而日军方面,我相信他们见到唐军战舰的第一眼,就跟刘姥姥逛大观园的那种感受是一样的。

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倭国人,看到如古代大楼一般高达威猛的战舰时,内心想必是十分震撼的。

不过,日本人此次出动了一千多艘战舰,数量上是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船小灵活,速度又快,随时可以调整阵型。

他们似乎对眼前的庞然大物没有任何恐惧之心,在观察一会儿之后,迅速率先发起了进攻。

那一日,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只见日军战船如群蚁般冲向唐军舰队,试图利用速度快、灵活的优势,迅速将唐军舰队分割包围,使得唐军首尾难顾。

再利用兵力优势将唐军战舰各个击破。

谁知刚一接近唐军战舰,眼前的一幕顿时令后面的日军傻眼了!

只见那些接近唐军战舰的日军,刚准备仰头查看一下情况时,唐军战船上迅速砸下很多大锤子,这些敌兵瞬间被砸得头破血流,甚至有些战船也被砸沉了。

一通猛砸之后,江面上顿时水花四溅,到处漂浮着脑花四溅的倭兵尸体和被砸碎的沉船木屑。

因为唐军装备的战舰是由楼船、海鹘船、斗舰、走舸等多种先进战舰组成的混合编队。

尤其是楼船和海鸥船上面建造有弓弩射击的碉堡楼群,战舰四周部署有“拍杆”。

拍竿,其制如大桅,长十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护贯其颠,遇官军船近则倒柏竿击碎之。——李龟年著《记杨么本末》

所谓拍杆,就是古代战船上的一种重型武器,如果看过《雪中悍刀行》的人,应该有印象。

徐凤年去青州的时候,青州世子就出动了青州水师打他,水师战舰上就装备有拍杆,大概就跟那个差不多,如下图。

可令唐军没想到的是,日本人还不死心。

他们调整了阵型,既然太集中容易被砸,那就分散阵型围攻唐军。

但他们明显是小看了唐军,人家是混合舰队,每一种战舰有不同的用法,各自承载了不同的作战任务。

只见唐军迅速调整战法,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刘仁轨下令舰队中的斗舰、走舸分左右两翼迅速驶出,中路则由楼船、海鹘船压阵。

斗舰和走舸属于小型战船,具有速度快、灵活,可快速调整的特征。

走舸,亦如战船,舷上安重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士、精锐者充,往返如飞,乘人之不及,兼备非常救急之用。——《太白阴经》

所以,当日军战船再次冲来时,战场画面是这样的:

只见唐军的斗舰、走舸迅速将冲在最前面的一波日军战船包围,并将其与冲在后面的日军战船分开。

这么一来,被包围的日军战船前方面对着高大威猛的楼船,后面又被斗舰、走舸切断后路,进退不得。

随即,唐军战船上的拍杆再次发挥作用,一通猛砸之后,倭军损失惨重。

有些被当场砸死,有些掉进水里拼命往船边游去,还有些倭军在战船上陷入慌乱中。

这时,唐军战船碉楼上突然射出大量的箭,天空中瞬间出现一阵箭雨,倭军逃无可逃,只能在恐惧中被射杀。

但是,倭军中有一员猛将叫“朴市秦造田来津”的人,当即指挥一艘战船冲向一艘唐军战船,当场砍死数十名唐兵。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唐军战船合围,最终被送进地府。

看到这波冲锋全军覆没后,日本人显得格外执着,又一次发起了进攻!

这次的结果跟前两回没啥区别,倭军再次损失惨重,被砸死、淹死、射死者不计其数。

不过,这次进攻却是倭军的计策,是为了迷惑唐军。

倭军第三次进攻受创后,迅速有组织地往下游撤退,试图在下游更加开阔的水面上,利用船多、灵活、速度快的方式火攻唐军。

因为他们认为唐军攻击性最强的战船,具有船大,不好掉头,行动速度慢的特征,遭遇火攻时,容易被烧毁。

果然,唐军见倭军撤退,顿时开足马力追了上去。

没想到刚刚追至一片开阔水面时,倭军战船上突然向唐军战船射出各种各样带火的箭头,扔出各种火把。

可接下来唐军的表现顿时让他们傻眼!

唐军士兵似乎并不慌乱,而是有节奏地迅速将火扑灭,战船没有任何损失。

因为倭军不知道的是,像水战中采取火攻这种战术,在唐朝之前的上千年历史中,就已经广泛应用了,这些在唐军士兵眼里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且唐军战船早在设计建造之时,就已经考虑到防火的问题,在战船上使用了防火材料,并不容易被点燃。

就在这时,刘仁轨看见日本人的火攻战术,瞬间来了灵感。

玩儿火?好主意啊!

于是,唐军战舰上又出现了令日军感到奇怪的一幕:

只见唐朝士兵们纷纷在战船上鼓捣一些看不懂的玩意儿。

比如,往类似酒罐之类的易碎物品中装入一些易燃物,还有什么油瓶、油囊之类的易爆燃物品。

紧接着,他们又看见唐军从大船中牵引出很多条小船放入水中,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船在唐朝有个古老的称呼——火船。

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正是用火攻战术,点燃小船冲向曹军,把曹操的战船烧得一干二净。

正当日本人还在纳闷之时,战场上出现了如下一幕:

只见唐军密密麻麻的小船上冒出滚滚浓烟冲向日军船队,火船上没有人驾驶,借助吹来的风,火势越烧越旺。

这下子可急坏了日本人,因为根本无法截停这些火船,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向自己冲来。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火船撞上日军战船,瞬间引发冲天大火。

但这远远没有结束!

为了最大化消灭敌人,唐军战船迅速行驶到日军舰队附近的安全范围,然后战船上的抛石机、弓箭齐发。

抛石机抛出的是油罐子、油囊之类的可燃物,射出的箭是带火的箭头,由此,敌军舰队的火势越来越大。

不一会儿,倭军战船被烧毁无数,敌兵更是被烧死者不计其数。

那一刻,江面上燃起了一片大火,滚滚浓烟,远处望去,十分壮观。

此时的倭军,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早就心胆俱裂,纷纷夺路而逃,赶紧往岸边跑。

可唐军似乎并不打算让他们逃走,接着又是一阵接着一阵的箭雨,大量射杀敌军。

此战,唐军大获全胜,倭军损失战船400余艘。

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资治通鉴》

不久之后,岸上驻扎的倭军,一部分和百济军队一起投降,其他大部分迅速集结并撤回倭国本土。

此战之后,倭国人对海岸另一面的大唐产生了深厚的敬畏之心,甚至被打出了心理阴影。

他们在战后,选择与大唐交好,并承认了大唐在东北亚的领导权,同时派出规模盛大的遣唐使来大唐学习。

此后800多年里,由于心理阴影,倭国不敢再对海岸的另一面动用一兵一卒。

直到明朝后期,倭国才敢大规模往朝鲜用兵,并且频繁骚扰明朝海岸线。

可即便过了800年,他们依然不是对手!

最开始,日军频繁进犯大明沿海,被戚继光击败,其后更是变本加厉,大规模出兵朝鲜。

结果又被李如松、麻贵、李舜臣等人打得大败而回,至此,日本人再次消停300余年。

一直到清朝末年,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日本人工业化反超清朝,军事实力变强,他们看准了清朝已经落后腐败,发起了甲午战争。

30多年后,中国彻底落后于日本,他们趁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再次遭到挫败。

至此,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告一段落。

烟郭说

在工业革命以前,我国的战船建造技术一直全面领先于世界,水师作战无论是理念还是战术也同样领先于世界。

所以,白江口海战其实是唐朝对日本的一次降维打击。

当时,唐朝无论是战船还是战术,都全面碾压日本,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

工业革命之后,近代海军兴起,战船的建造技术、武器配置、作战要求和战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彻底进入热兵器时代,而我国也在这一时刻开始落后于世界先进的步伐,以至于近代以来,被列强欺辱,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耻辱。

今时今日的东北亚格局,也早已不是一千多年以前,朝鲜半岛被分割成两个完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度,其中一个还是亲美的。

而日本时至今日,野心不灭,一直在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不断加强军事实力。

其狼子野心不可不察,也不可不防。

从历史上一千多年来的几次战争来看,只有把它打疼了,它才会消停一段时间,你越是强大,它就越怕你。

有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邻居,我们更加应该居安思危,不妄战,但也不能忘战!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太白阴经》、《通典》、《三国史记》。

注:本文图片大部分来自电视剧《新三国》截图,其余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0 阅读:23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