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实行“工资制”,李济深原本定在500元,毛主席:提到1000元

南书房 2022-12-17 22:29:08

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

一家学馆中,有一位15岁的少年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了这句无比慷慨激昂的诗句,这位少年便是李济深。

看着自己的祖国被列强践踏,看着腐朽的清政府无所作为,他的心中暗自下了决定,以后自己一定要尽己所能去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腐朽、落后的社会。此后,李济深便与自己少年时期所立下的志向紧紧相连,一生都走在为国为民的道路上。

一、富农之子走上救国之路

光绪年间,在广西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有着一户半耕半读的普通人家,这户人家虽是农民,家中却也尽是读书人,生活虽不富裕奢侈,却也不愁吃穿。1885年,也就是光绪十一年,李济深在这个家庭中出生。

李济深自幼便熏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祖父李炳光是当地出名的秀才,父亲李均尚也是一位是“廪生”,二人在苍梧县均以教书为业,小时候的李济深便在祖父与父亲的谆谆教导中长大,爱国的思想自幼便种在了心中。

在李济深长到12岁时,被送入学馆,开始学习八股文和策论。在学馆中,李济深学习十分刻苦,才华过人,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与学习的深入,同时,看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耀武扬威,面对先进的技术与武器,腐朽的清政府根本无力反抗,少年李济深便开始思考西方的先进之处,16岁时,李济深考入梧州中西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启蒙。

两年后,李济深结束了在梧州中西学堂的学习,顺利考入黄埔军校,在军校学习期间,李济深开始正式进入军事领域,早年受到西方思想启蒙的李济深非常清楚先进的军队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在学校里对各种课程均是刻苦钻研,1909年,李济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与不凡的军事才能被保送到设军咨府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的陆军大学,在这里学习的几年中,他受到了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时间全国震动。起义当晚,眼看清军即将南下镇压革命运动,李济深和同宿舍的何贯中等同学一起暗中行动,在不知不觉间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等到清军到达之后才发现铁桥已经被摧毁,根本无路可走。李济深等人这次的行动,为起义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军政府开始组织北伐军,准备正式讨伐清政府。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济深,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北伐军参加战斗,遂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往上海找到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

当时的北伐军组织过程异常艰难,军队极度缺乏军事人才,李济深的到来对姚雨平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李济深加入北伐军之后,当即便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参与北伐军作战计划制定和战斗的指挥工作。也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枪实弹的战斗,军事指挥才能也逐渐崭露头角,自此,他也正式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历经磨难联共反蒋

参与北伐军讨伐清政府的行动之后,李济深的一腔热血愈发高涨,在军校毕业之后,他选择留校任教官,5年后,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的李济深决定离开学校,去走一条更加直接的道路。

1920年,李济深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决定南下,参加孙中山创立的军政府。到达广州之后,李济深深得孙中山赏识,很快便被委以重任,跟随孙中山南征北战。在这里,他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为巩固国民党的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的几年里,李济深在国民党阵营更是中屡立战功,尤其是他所领导的第四军更是战无不胜,有着“铁军”的光荣称号。

可是,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掌权,他的人生又走向了一个转折点。

一直以孙中山为领导的李济深与蒋介石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友好,1929年3月,李济深卷入蒋桂军阀之间的矛盾中,被蒋介石以莫须有的罪名软禁,同时收回兵权并开除党籍,在之后的几年中,李济深与蒋介石之间仍是水火不容。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释放了李济深,恢复了他的原有身份和党籍,可是,不久之后,二人矛盾再度爆发,主张联共抗日的李济深与蒋介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没过多少时日又被蒋介石扣上“造反”的帽子,李济深无比愤怒,便离开了部队,二人自此彻底翻脸。

与蒋介石决裂后,李济深便开始了公开反蒋的活动,1933年11月,李济深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并开始与共产党合作,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同时在福建发动军政事变。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无比愤怒,很快,李济深的军队便被镇压,反蒋事变以失败告终,李济深逃往香港。

到达香港之后,李济深内心仍然不甘,后又组织成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在香港继续进行着反蒋抗日的宣传活动。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达成合作,决定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期间,李济深与蒋介石的恩怨也就此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蒋介石心中却一直对他有所忌惮,抗战结束后,二人的矛盾再次浮上水面。

1945年至1946年,蒋介石先后多次邀请李济深前往庐山交谈,而蒋介石却是仍然一意孤行想要发动内战,李济深最终无比失望,再次公开打出反蒋旗帜。

自此,李济深便开始筹划建立国民党民主派革命组织相关事宜,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民革”成立之后,李济深更是积极投身反蒋宣传,不断做着策反国民党将领的工作,同时,他也在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反蒋部队,不断与蒋介石的军队打游击战,消耗蒋介石的统治势力,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新中国工资最高的副主席

1948年4月30日,我党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共同参与组织政治协商会议,同时,毛主席亲自致信李济深等人,邀请他们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众人十分喜悦,当即表示愿意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正式召开,在会议中,李济深正式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开始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再也不用穿梭于不满枪林弹雨的前线战场,但是,新中国的建设却也是无比艰难,作为副主席,有大量工作需要他去完成,虽然日夜操劳疲惫不堪,李济深心里却是无比欢喜。

刚刚脱离战争的新中国积贫积弱,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共产党战士生活都并不富裕,包括李济深。

李济深当选为副主席之后,很多曾经的老部下及一些起义人员由于生活异常艰难来寻求他的帮助,一向热心仗义的李济深自然不会拒绝,总是用自己微薄的积蓄来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甚至为此卖掉了自己在南京的房子,而李济深家中更是有二十几口人需要养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长期以来更是生活困难。

1954年,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的经济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李济深经过一番考量,向毛主席递交了一份建议书,结合广大党员干部与解放军战士的薪水待遇情况,提议将在战争时期开始实行的“供给制”改为“工资制”。

读完李济深的建议信之后,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特地找了一些民主党派的代表人士征求意见,同时又将此事在党中央内部提出,询问大家的看法,在经过一番研究商讨之后,中央决定批准实行工资制度。

1955年,工资制正式实行,供给制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各级领导干部的薪水也已经有了具体的安排,可是,在最终敲定的方案中,李济深却是极为特殊。

在所有中央领导干部中,李济深的工资每月500元,竟是比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工资还要高些,然而,一个月500的工资毛主席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又找到管理工资的负责人,说道:“提到1000元”,自此,李济深便成为人民政府内工资最高的副主席。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给李济深如此高的工资呢?李济深的儿子在某一次采访对这一事做出了解答:原来,毛主席将他的工资涨到1000有两点考量。

第一、考虑到李济深家中人员较多,开支较大;第二,考虑到李济深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老部下和之前的起义人员,对他们慷慨解囊需要不少资金。之后,毛主席又特批李济深帮助在待业中无法安置的人员所支付的费用可以尽数报销。得知毛主席的想法之后,李济深内心无比感动,对毛主席也是非常感激,周恩来听说了李济深的情况后,再次表示拨款给李济深,但是,李济深不愿再为国家增加负担,便婉拒了周总理的的好意。

拿着最高工资的李济深却一直过着最朴素的生活,在这种朴素中,他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即使生活艰苦,他也是甘之如饴。

1959年10月9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余热未散,此时的李济深却躺在病床上,回想着十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场景,他的心中感慨万分,弥留之际的他一时兴起,留下了一首诗——“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不久之后,李济深便与世长辞,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英雄离去,精神永在!回顾李济深的一生,可用鞠躬尽瘁四字形容,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也正映照了这首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1 阅读:600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