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脖子就想掐”,“一夜情”后,2004年北理工博士走向极端

资深人士说文史 2024-12-03 16:50:15

他是北理工博士生,参与研究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解决了国防履带车辆扭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并得到了运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被教授认为是同届学术水平最高,那时的他不过只有26岁,可谓是前途一片大好,可谁能想到,“一夜情”竟毁了这个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呢?

故事的主人公殷兆辉出生在1977年3月,他的父母都是吉林省舒兰市新安乡的普通农民,连字都不认识,靠着种地,养活三个孩子,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两个女孩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了,全家供养殷兆辉上学。

他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十分优秀,1996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四年后又以专业笔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三年后又继续在北理工攻读博士生。在他老家,说起殷兆辉这个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但只要说“那个博士生”,人人都晓得,他是老家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博士。

他不仅成绩好,还为人老实正派,他知道家里供他不容易,所以考上大学后,就没再从家里拿钱了,靠着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导师知道他条件不好,特地安排他在实验室里做杂活挣生活费,对此殷朝辉非常感激,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实验室里。

在读大学的时候,他与同学杨晓莉相爱了,杨晓莉长相漂亮,还从没嫌弃过殷朝辉的家庭,大学毕业后杨晓莉在武汉工作,资助男友读研,每个月都会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给男朋友打过去。

女朋友不在身边,再加上自己性格内向,殷朝辉时常觉得孤独寂寞,为了排遣内心的空虚,他和女友会通过网络沟通,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手机聊天也刚刚出现,大家上网一般都只能去网吧,不是很方便。

殷兆辉在聊天软件上上加了一个叫做“转瞬即逝”的陌生人,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竟意外的投缘,他们从音乐聊到爱好,从书籍聊到电影,发现彼此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慢慢得殷朝辉只要一上线就开始期待“转瞬即逝”的头像是亮着的。

时间长了,殷兆辉知道“转瞬即逝”的真名叫做王晓菁,大专毕业,在北京从事暖气工作。当王晓菁听说对方是个博士生之后,非常崇拜,两人交换了电话号,约着出来见面。

在殷朝辉的想象里,王晓菁应该是个漂亮活泼有灵气的女孩,可眼前的王晓菁身高只有1米6左右,体重70公斤,不能说丑陋,但绝对不是殷兆辉想象中的女孩儿。不过殷兆辉也没好意思拒绝和女孩继续聊天,慢慢的他觉得长相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2004年12月初,殷兆辉请王晓菁吃饭,两人在饭桌上喝了不少酒,殷兆辉执意要送对方回出租屋,在酒精的刺激下,二人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醒来,殷朝辉后悔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一定不能让女友知道,因为在他看来眼前的女人和自己女朋友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醒来的王晓菁对着殷兆辉羞涩的露出幸福的笑容,对他说“我一定爱你一辈子。”

在王晓菁看来,既然两个人发生了关系,那么就是准备要过一辈子的,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远在邢台的父母,父母知道女儿找了个博士生男朋友之后,非常高兴,让她带男友回家看看。

此后,殷兆辉对王晓菁渐渐疏远起来,还提出结束这段关系,殷朝辉说我们之间差异太大了。王晓菁不敢相信,对面的男人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把自己给了你,而且家里人都知道了,你现在这样说要我怎么办?”

听到这话,殷兆辉更加肯定对方就是要赖着自己,他躲在实验室里,企图用科研来忘却这件事,然而几天之后他接到了王晓菁爸爸的电话,对方邀请他来邢台玩,王父的电话让殷兆辉怒火中烧,他跟王晓菁吵了一架,再也不肯理她。

王晓菁觉得对方在意的无非就是自己的学历,他对殷兆辉说自己会考在职研究生来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可殷兆辉还是对她不闻不问,伤心的殷兆辉把这件事儿告诉了父亲,父亲多次打电话给殷兆辉。

殷兆辉换了电话号,因为这样对方就找不着他,谁知对方竟把电话打到了他的实验室,王父毫不客气的说:“你必须娶我女儿,否则我就找你们领导,让你身败名裂。”听到这话,殷朝辉如履薄冰,连科研都干不好了,时常会出现低级错误。

此后,电话还是不断的打来。这殷兆辉觉得自己神经衰弱,2004年10月23日,走在街上面如死灰的殷兆辉甚至被警察当作吸毒分子盘问。11月29日,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殷兆辉觉得这铃声好像是自己的“催命符”,一看果然是王晓菁。

他同意王晓菁来学校找自己,两人不出意外的吵了起来,看着王晓菁愤怒的脖颈,殷世辉掐了上去,等到王晓菁身子瘫软下来之后,殷世辉把她推下了阳台。

警方赶到后,殷世辉承认了自己杀人的全过程,经专家鉴定,王晓菁是受抑郁情绪影响作案的,应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2005年6月23日,殷兆辉被判无期徒刑,宣判结束后,受害人的父亲表示继续上诉。

一个寒门学子,苦读十几年,改变了命运,然而一场感情的游戏毁了这一切。

1 阅读:39
资深人士说文史

资深人士说文史

资深人士说文史,带给你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