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冯玉祥不幸遇难,毛主席一天连发两封唁电:实为国家之损失

俊恩聊历史故事 2024-12-12 16:33:13

1948年7月,一艘驶向中国的苏联渡轮在黑海海域突发大火,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不幸葬身火海。这位曾被周恩来誉为"抗日战争的柱石"的民主革命家,在66岁的生命终点,正踏上回国参加政协的征程。噩耗传来,毛泽东主席深感悲痛,一天之内连发两封唁电,既向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表达哀思,又向在火灾中幸存的冯夫人李德全致以慰问。

从戎报国 革命兴邦

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在安徽巢湖一个贫苦家庭。年少时期的他就投身军旅,在清末军营中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毅然参加滦州起义,由此开启了他投身革命的历程。十年之后,他被任命为第十一师指挥官,随后升任陕西督军,开始崭露头角。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将盘踞北京的直系军阀赶下台。他立即电告孙中山北上,为国民革命运动在北方开辟了新天地。

1926年3月,冯玉祥远赴苏联,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九月,他率领西北军将士从潼关出发,投入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军事才能出众的冯玉祥,在治军方面独具特色。他创作了大量军歌,用于训练士兵和提升军队士气。这些军歌涵盖了从新兵入伍到战场作战的方方面面。

冯玉祥创作的《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利用地物歌》被誉为"三大军歌"。这些军歌不仅朗朗上口,更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技能要领。

1915年,冯玉祥皈依基督教后,把基督教义与军队建设相结合。他要求部队每天诵读《圣经》,睡前唱赞美诗,形成了独特的军队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挺身而出,于1933年5月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总指挥。1935年,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政委员会副委员长,为抗战贡献力量。

1943年末,冯玉祥在四川发起大规模募捐活动。他深入各地演说动员,号召民众为抗战献金。短短两个多月,他走遍二十余个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捐款热潮。

在自贡、乐山等地,民众闻讯纷纷响应,捐款金额屡创新高。这场轰轰烈烈的募捐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民主抗争 决裂蒋权

战火纷飞的1946年,国共内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国。彼时的冯玉祥,因公开抨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遭到蒋介石的全面打压。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冯玉祥痛斥国民党当局压制民主、破坏和平。这番言论彻底激怒了蒋介石,随即下令开除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

面对高压政策,冯玉祥没有选择屈服。他带着对中国前途的深切忧虑,决定远赴美国考察,寻求新的出路。

在美国期间,冯玉祥始终密切关注着祖国局势。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形势,并与进步人士保持着频繁联系。

美国之行让冯玉祥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开始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贡献力量。

1947年末,冯玉祥在美国发表了一系列演讲,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腐败与黑暗。这些言论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对国民党统治造成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冯玉祥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共传达了他支持民主革命的坚定立场。他的这一选择,体现了一位爱国将领的政治智慧和历史眼光。

1948年初,中国共产党向冯玉祥发出邀请,希望他回国参加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个邀请让冯玉祥看到了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希望。

在决定返回祖国之前,冯玉祥在美国召开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他公开表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真正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冯玉祥的态度转变,反映了那个时代众多进步知识分子的选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最终选择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一边。

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冯玉祥告别了美国的人民,踏上了归国的征程。途中他经过苏联,得到了苏联政府的热情接待和协助。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这位饱经沧桑的爱国将领即将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永远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黑海浩劫 痛失英豪

1948年7月,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登上了一艘苏联渡轮,准备经由黑海返回中国。这艘渡轮满载着这位老将军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新中国的期待。

船只航行至黑海中部水域时,一场灾难无情地降临。深夜时分,渡轮突然起火,熊熊烈焰迅速吞噬了整艘船只。

在混乱的疏散过程中,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被成功救出。但冯玉祥本人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老将军,竟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之际,葬身大海。

毛泽东主席在得知这一噩耗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向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冯玉祥家属发去慰问电。

当天,第一封唁电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署名,向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表达深切哀悼。电文中高度评价了冯玉祥生前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贡献。

紧接着,毛主席又发出第二封唁电,这次是专门慰问在莫斯科医院治疗的李德全女士。电文中除了表达慰问之意,还承诺将全力协助处理后事。

这两封唁电的发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冯玉祥的崇高敬意。"实为国家之损失"这八个字,道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北平、上海等地,众多进步人士自发举行悼念活动。他们缅怀这位爱国将领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为民主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回顾冯玉祥的革命生涯。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从民主革命到支持共产党,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这位民主革命家的敬意。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表了正式声明,高度评价冯玉祥"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声明指出,冯玉祥的逝世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

在莫斯科,苏联政府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这位中国的爱国将领,以他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赢得了国际友人的普遍尊重。

伟业永存 精神长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人们依然深切怀念着冯玉祥将军。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没有忘记这位为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民主战士。

李德全女士作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委员,出席了开国大典。她代表冯玉祥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见证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为冯玉祥建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由著名艺术家设计,碑文由郭沫若亲笔书写,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冯玉祥的崇高敬意。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收集整理了冯玉祥的遗著和相关史料。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为后人研究这位爱国将领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全国各地,以冯玉祥命名的街道、学校相继建立。他的革命事迹被编入教科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在参观冯玉祥纪念馆时,重温了他创作的"三大军歌"。这些充满战斗精神的歌谣,依然在新中国的军营中传唱。

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她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成为新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52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专门设立了冯玉祥将军陈列室。陈列室中展出了他使用过的军用物品、手稿和照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在冯玉祥牺牲五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纪念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了他"弃暗投明、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冯玉祥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他的事迹被写入史册,他的功勋永载史册。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经过北京的冯玉祥纪念碑,都会驻足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民主战士。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继续前进。

0 阅读:11
俊恩聊历史故事

俊恩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