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孩子的精神,很多人往往将其与心理联系在一起,然而,它们实际上是有明显差异的。有时候,看似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其实是心理背后的精神力问题。因此,常规的心理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取得实效。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精神和心理的差异呢?
心理活动往往是消耗能量的,而精神活动往往是赋予能量的。比如,喜欢一个人和欣赏一个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喜欢”属于心理活动,需要消耗我们的情感能量,而“欣赏”则是精神活动,可以为我们注入能量。心理活动常常是反复的,比如过去发生的事情会在大脑中不断回放,思来想去,却没有实际意义。而精神活动具有创造性,例如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会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讲到,“快乐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卓越。真正的快乐来源于我们在提升技能、促进成长、发挥潜能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这也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快乐是源于我们的精神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来自心理层面的感受。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他们可以取得很优秀的成绩,也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成长过程中也不缺少心理营养,正常情况下,他们应该有很明显的自我价值感,并且快乐成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许多人并不快乐,甚至对生活失去了意义。“空心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问题。
“空心病”是一种因为价值观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情绪疲惫、孤独、低落,对学习和生活有一种失去意义的感觉。这些青少年看不到希望,整日重复着毫无结果的生活,感到生活的迷茫,缺乏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缺乏自我意识,身心能量被掏空。
许多特别优秀的年轻人,虽然没有经历明显的创伤,拥有优渥的生活和良好的条件,但内心却感到空洞,找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像是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对自我的认知都产生了困扰。有些青年表示:“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不时感到恐惧。这么多年来,我似乎从未真正为自己而活过。”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常会感到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然而,这正是孩子精神营养缺失的问题。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上的关心,却忽视了精神营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现代家长迫切需要关注的领域之一,就是如何满足孩子的精神成长需求。
那么如何抚育孩子的精神成长,我们下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