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调养身体也越来越重视,开始从基本健康向注重养生、增强体质转变。凤庆县中医医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中西医并重,做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作为推动中医药工作守正创新的突破口,中医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
致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民服务更好。
“大妈,您平时有没有气短,呼吸急促,喘不上气?”“失眠多梦,焦虑不安吗?”近日,凤庆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一名医生耐心地询问着就诊老人的身心状况。随后,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为老人开具促进睡眠的方药和中医治疗。
在中医看来,患者机体存在阴阳失衡、气血失常等问题,但还没有进入疾病病理状态。医生为王大妈进行把脉,同时在中医体质辨识仪的辅助下,为老人做健康评估,判断她的体质,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她开出“量身定制”的药方,调整身体亚健康状态。
近年来,凤庆县中医医院高度重视“治未病”理念,打造“治未病科”特色科室,将中医的服务范围由过去的以治疗为主,拓展为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领域,其中以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重点,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独特性、适宜性及简、便、廉、验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到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会提前到科室进行诊疗,及早了解身体情况,做到有病治病、无病早防、未雨绸缪。
治未病,是满足人民健康新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治未病科提供健康咨询、评估、干预、中医特色非药物治疗为一体的特色服务,配置脏腑功能检测仪、经络检测仪等20余种设备,设有健康咨询室、健康评估室、健康干预室,下设背疗区、罐疗区、足底反射治疗区、盆底康复治疗区、食疗区、音疗区等。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在全民大健康中的促进作用,推广开展灸法、刮痧、拔罐、推拿、蜡疗、穴位埋线、针刺、中药贴敷、中药熏蒸等52项中医治疗、23项特色治疗,制定中医养生方案40个,年均完成非药物治疗34000余人次,完成中医体检1800余人次,让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到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实现“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愈后防复”的大健康目标。
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结合“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把妇科、儿科、脾胃病科、骨伤科打造成为云南省中医特色专科。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分别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中医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开展混合痔外剥内扎术、PPH术、RPH术、肛周脓肿根治术、复杂性肛瘘切挂术、直肠脱垂紧缩术、肛裂扩切术等手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骨伤科在区域范围同级医院率先自行开展肩关节置换术,髋膝关节置换术,肩膝关节镜微创技术,脊柱创伤和退行性病变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等手术,重点开展中医特色疗法,目标是打造辐射周边县、市中西医并重的骨伤科。脾胃病科在秉承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与个体化管理相结合,构建出独特的中医特色临床体系,做到“针药并用,内外兼治”,临床疗效独树一帜,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下胃食管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胃肠道早期癌症筛查等。开展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扁桃体啄治、放血疗法、穴位埋针(揿针)、小儿易罐刮痧、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专科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做到了名医带动名科,名科带动名院的带动效应,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致力中医药队伍建设,人才梯队更优。
配强配齐中层干部,医院重视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竞聘工作按照召开动员会、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评议、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各环节推进,对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择优录取聘用。从严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思想关和廉洁从业关,注重将优秀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中层干部,将优秀中层干部培养成党员,聘任中层干部43名,其中党员23名,通过不断选优配强中层干部,为医院管理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根据《凤庆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两办”及二十大中心建设方案》精神,通过公开竞聘, 1名业务骨干竞聘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执行主任兼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7名中层干部兼任医共体“两办”及二十大中心副主任。
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加快高层次人才、实干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2024年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26名,公开招聘职能科室人员6人,引进专业主要以中医、中西医、临床、中药学等专业为主,引进人才的质量逐年提升。
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每年围绕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等开展全员培训。全力支持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最大限度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争取每个科室均有1名骨干外出进修学习。25名跟师学员参加远程临床带教学习29场次,参与学习403人次,院内培训46场次,参与学习6785人次,10名医务人员顺利通过国医在线名医数字传承名医师徒资格认定。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走人才强院之路,严格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通过“内培”、“外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成云南省名中医李晓专家基层工作站等18个省级专家工作站,加入3个专科联盟,搭建起获取上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桥梁。与云南省中医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5名专家长期派驻深入科室开展定点帮扶,成立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与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中医特色专科计划深度契合,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选派儿科专家1名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每周三上午积极参与中山七院MDT讨论,远程会诊疑难病例,全方位提升诊疗技术。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带动人才培养,为专科专病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致力中医药服务延伸,基层能力更强。
强化以强带弱、辐射带动,指导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规范中医诊室、中药房,配备中医药饮片、设备、辅助设施,开展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贴敷、中药熏蒸等8类及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中药饮片品种300余种。全县90%以上村卫生室能开展4类6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部分村卫生室能使用中药饮片品种200余种,县乡村全面形成“能西会中”新格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做实基层带教,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13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进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项目5个,卫生室中医阁建设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建设3个。成立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与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中医特色专科计划深度契合。每季度对卫生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中医药包考核工作,现场点评、及时指导,跟踪督促,促进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开展。
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宣教,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参加鲁史茶马古文化特色小镇、禾家庄特色小镇、安石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食疗展示,有机融入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让老百姓信中医、爱中医。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规范开展中药汤剂、针剂、灸法、推拿、火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完成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187个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引领新作为。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机遇,凤庆县中医医院始终坚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筑牢战斗堡垒、激发人才活力、扛牢政治责任、夯实思想根基,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健康发展。
供稿:凤庆县中医医院 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