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直接下令,将正在朝鲜战场上的陈赓调回国内,负责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经过陈赓的持续奋斗,军工的建立工作逐步落实。1953年某日,彭德怀到军工考察,顺便在那儿吃了晚饭。刚入座,他就发现桌边有个学员看着眼熟,立刻质问陈赓:“这人是谁?凭什么坐这儿?”
彭德怀话音刚落,陈赓和那个学员立刻显得有些不自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彭德怀不让那个学员和他一起吃饭?【彭德怀视察军工】为了提升我军的技术水平,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成立一所专门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的学校。然而,这一任务至关重要,必须找到一位有能力的领导者来负责。那么,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慎重考虑,毛主席和其他高层领导一致决定让陈赓担此重任。陈赓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出众,尤其擅长管理军队,还曾负责过君正学校的工作。因此,毛主席亲自点名,将当时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的陈赓调回国内。6月20日,陈赓办完交接手续后启程回国,23日他到了中南海。一见面,毛主席就开口了:“有人说美国不好对付,可咱们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只要咱们装备够先进,干部技术过硬,把敌人赶出朝鲜不在话下。为了这个目标,中央仔细研究后,决定让你牵头建个军事工程学院,多培养些技术人才。陈赓,你觉得怎么样?”
陈赓赶紧回应:“主席,我可能干不了这活,办军校和带兵打仗完全是两码事,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我怕搞砸了,让您和组织失望。”周恩来听完笑了笑。陈赓,别太客气了。你可是红军步兵学校的创办人,还领导过红军干部团。要是你都搞不定,那还有谁能行?毛主席接着说道:"军事工程学院必须建立起来,不懂可以学,没人天生就会,都要经历学习的过程。遇到任何难题或需要支持,你随时可以找总理帮忙。"
陈赓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下,没法推辞,只好接受了任务。他全身心投入,亲手操办,一步步把军工给建成了,没让中央和领导们失望。1953年8月,彭德怀结束朝鲜任务回国,途径尔滨时决定顺道看看军工。陈赓与彭德怀既是战友又是好友,了解彭德怀讨厌浪费和表面功夫,就自己一个人去接他。彭德怀一下车,陈赓就迎上去,笑着说:“彭老总,好久没见了,身体还好吧?”彭德怀也很开心,回答道:“我准备回北京看病,顺路来尔滨,就想来看看你的军工发展得如何。”陈赓马上表示:“随时欢迎彭老总来指导工作。”
开学前,校园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老师匆忙走过。陈赓陪同彭德怀在学院里转了一圈,还跟校领导和教授们开了个会。【彭德怀质问陈赓:他有什么资格坐这?】散会后,陈赓看时间不早了,就向彭德怀提议:“天都黑了,干脆在我这儿随便吃点吧,我肯定按规矩来,不会超标。”彭德怀爽快地应道:“行,你懂我的,照标准办就好。”
彭德怀在生活中始终坚守着简朴的原则,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以党员的标准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为准则。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生活条件改善后,他都坚持节俭,不追求奢华,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朴素作风。1938年9月,彭德怀在前往延安开会的途中经过高平县城,被当地的县长邀请共进午餐。这位县长是位开明的民主人士,为了表达对彭德怀的敬意,他精心安排了三道菜。首先是八种冷盘,县长还特意说明这只是开胃小菜,热菜随后就会上桌。
魏国运,情报科的头儿,注意到彭德怀的脸色不太好,就提醒县长:“彭总胃不太舒服,这些菜就免了吧。”县长以为他在客气,赶紧回应:“别担心,没问题的。”话还没说完,八道热菜已经一道接一道地端上了桌。彭德怀盯着桌上冒着热气的菜,脸色阴沉。县长见状,以为他嫌菜不好,赶紧叫人端上水果罐头。那会儿罐头比肉还稀罕,可彭德怀一看,二话不说直接起身走了。
饭后闲聊时,彭德怀开门见山地问县长:“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县长愣了一下,回答道:“主要给群众办事,收入不高。”彭德怀接着追问:“我看你收入不少,今天这顿饭可不便宜,这钱是你自己掏还是老百姓出的?”县长听完脸一红,不吭声了。这时魏国运插话道:“县长别往心里去,彭总向来对自己要求高。要是换成我们八路军的干部,他批评起来会更不留情面。”县长感慨道:“以前我招待过不少国民党高官,整天就怕服务不到位。要是都像彭总这样好相处,我可就省心多了!”
由于彭德怀一向简朴,陈赓请他吃饭时也没准备什么特别的。彭德怀正要吃饭,一个年轻人突然走到他旁边。他转头一看,竟然是个熟人。彭德怀放下筷子,目光紧紧盯着那人,直接问陈赓:“这人是谁?凭什么坐这儿?”陈赓话音刚落,餐桌上的气氛立刻冷了下来,他本人也显得有些不自在。这个学员到底什么来头?彭德怀为什么对他发这么大火?
【被彭德怀批评的人是谁?】这位年轻人其实是彭德怀的侄儿彭启超。看到彭德怀脸色不对,陈赓赶紧打圆场:"彭总,这是您侄子启超。我们想着您俩挺久没聚了,就特地叫他来一起吃个饭。"彭德怀的神情并未因陈赓的言语有所缓和,反而更加严肃地回应道:“他就是个普通学生,没为国家和社会出过力,没资格跟咱们同桌吃饭。就算他是我侄儿,也不能搞特殊待遇。”
陈赓马上承认:“彭总,这事儿是我没想周全。”接着他让彭启超先走。彭启超离开前瞄了伯伯一眼,可彭德怀压根没理他。彭德怀虽然没有亲生子女,他把几个侄子侄女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但他从不会因此给他们特殊待遇。1955年我军进行军衔评定,按照彭启超的职位、表现和服役年限,他本应获得上尉军衔。但结果他却只被授予中尉,这让彭启超感到非常惊讶。后来才得知,这是彭德怀特意安排的,有意把他的军衔降低了一级。
彭启超心里憋屈,直接跑去找彭德怀讨说法:“叔,你凭啥给我降级?那可是我该得的!”彭德怀一听是为了军衔的事,立马沉下脸,训斥道:“小子!咱们干革命可不是为了这些名头,你当初为啥当兵,全忘了吗?”彭启超一脸困惑:“伯父,我的军衔可是按规矩来的,您这么做是不是有点针对我?”彭德怀回答:没错,我就是要严格要求你。即使是和我并肩作战的平江起义战友,我也一视同仁。你作为我的侄子,自然不能搞特殊。咱们这支军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光想着升官发财!
看到彭启超怒气未消,彭德怀轻声劝道:启超,咱们是一家人,你怎么就不明白?现在日子好了,你不愁吃穿,还能上学,这都靠谁?你得想想自己为革命出过多少力,别老惦记着升官。作为干部子女,你得做个榜样。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希望你能懂伯伯的苦心。在旁人眼中,彭德怀对彭启超似乎有点严厉,可实际上他特别疼爱这个侄子,简直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知道彭启超胃不好,彭德怀不仅给他寄钱送药,还亲手把馒头切片烤好给他吃;看到他裤子破了,二话不说就帮他缝补。
彭德怀对彭启超的日常生活挺上心,但在涉及权力或影响力的事情上,他对家人可一点都不含糊,要求特别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