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送娘远行,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逗逗娱 2025-04-14 16:44:23

1995年6月18日,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妈妈去世了,当时李外长正在牙买加访问,没能够见妈妈最后一面。过了一个月,他写了一首名叫《送娘远行》的长诗,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老长了,就节选其中一节给读者看看吧。

娘走了,走得远远的,永远地离开了……

我50多岁的时候没了娘,跟好多人比起来,我算挺幸福的了。可我都50多岁了才成了没娘的孩子,这种痛苦,真的是刻骨铭心。

山再重,海再深,和半个多世纪的母子情比起来,那都算不了啥。

这么多年了,老是在我眼前晃悠的画面可不少。有日本鬼子打进来的时候,娘拉着我在玉米地里逃命的场景;有娘拿村边池塘里的泥巴当染料,给八路军战士染军装的画面;还有娘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换一两分钱让我带着去上学的情形……

娘在6月18日清晨于胶南医院离世了。听人说,娘在弥留的时候特别平静。娘不识字,所以没有留下那种现代式的遗嘱。她最后就说了三个字:“要回家。”

没错,是时候回家。

这些年来,我去过的地方可不少,但我最想去的,还是娘住的那块地儿;各种各样的宴会我也参加过不老少,可我最爱吃的,还得是娘熬的米汤;豪言壮语我也听了不老少,可最想听的,还是娘唠的那些家常嗑儿。

我经常往外跑,在我心里,娘就是伟大祖国最让人喜爱的那部分,也是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可眼下娘要出远门。娘是从家乡那片土地来的,现在又要回那儿去。

最难受的就是,再也没法说再见了,只能盼着娘在地下的深处继续保佑我,养育我。

【回去看看母亲吧】

2004年8月上旬,李肇星外长到甘肃出差去了。一般来说,要是到离北京比较远的地方出差,他都会带上秘书张昆生的。可这一回,李肇星安排了另外一位秘书跟自己一块儿去,还让张昆生休假,回他的老家昆明去看看。

张昆生听完李肇星的安排后,心里有点犯嘀咕,就去找李外长说道:“您出去出差,我这个秘书却休假,这好像不太妥当吧?”

李肇星反问:“听说你母亲正在昆明住院,是不是有这么回事?这次给你放假,就是让你回昆明去看看你母亲。就这么定了!”

张昆生做秘书特别敬业,他老觉得要是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了工作,这事儿不妥当,还打算辩解几句。

李肇星对自己这个秘书特别了解,他摆摆手,示意秘书别再说了:“你跟着我这么多年了,应该清楚,我爸妈在世的时候,我忙工作,老是挤不出时间回家探望他们。”

父母都没了,我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寻思着,那时候要是真的想看看两位老人,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我可不想让你以后也有我这样的遗憾,快回去看看母亲吧!

说完,李肇星拉开办公厅桌的抽屉,取出早就备好的一盒人参、一瓶维生素,还有一张便笺递给张昆生,说道:“这盒补品是给你母亲补身体的,麻烦代我向他们问好。”

张昆生低头瞧了瞧那张便笺,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昆生,感谢你的辛勤工作,祝伯父伯母安好。李肇星。2004年8月3日于北京。”他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张昆生是李肇星的贴身秘书,他当然清楚李肇星对母亲的感情。他也晓得,李肇星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李肇星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够见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李肇星心中永远的遗憾。

后来,李肇星写了那首长诗《送娘远行》,就用这诗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少年李肇星】

1940年的时候,李肇星在青岛胶南大珠山镇王家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出生了。他刚生下来没多久,他爸就离开家去参加抗日斗争了。

父亲离世后,李家原本就不宽裕,这下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可即便这样,家里还是倾尽所有来供李肇星上学念书。要知道,王家村没有学校,所以李肇星只能去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上学了。

穷人的孩子都比较早熟懂事。李肇星看到家人在地里辛苦干活,那汗珠子滴答滴答地掉,就这么一点点挣来的钱供自己读书,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有一回,妈妈带着少年李肇星去挖一块地。忙乎了一上午后,妈妈担心李肇星累坏了,就叫他歇会儿。

过了一阵儿,妈妈一回头,没瞧见李肇星,心想着这孩子是不是躲到哪儿偷懒去了,一下子就来气了,到处找。嘿,结果发现李肇星在不远处一个干巴巴的小沟里正一个人坐着,看书看得都入迷了。

王家村的村口长着一棵槐树,李肇星就爱拿着书,坐在那槐树的树荫下用心学习。他家可穷了,没什么美味能吃的,不过爷爷老是让奶奶炒点花生,或者从菜园子里摘根黄瓜,给李肇星当点心。

在王家村,李肇星爱读书都出名儿了,痴迷得很。他妹妹李肇菊还记着,哥哥一日三餐都拿着书才上饭桌。

有时候刚吃完饭,她就调皮地问哥哥吃的啥菜。李肇星老是答不上来,为啥?李肇星吃饭的时候,眼睛就盯着书本,就知道拿筷子夹着饭菜,像机器似的往嘴里送,哪还顾得上吃的啥菜?

小学毕业之后,在爷爷和妈妈的支持下,李肇星带着干粮,前往胶南县城一中去读书了。

胶南一中那时候没有学生宿舍,李肇星的妈妈就好话说尽,求着自己娘家一个远亲腾出一间破柴屋来,好让李肇星寄宿。

一个多月过去了,李肇星的母亲到城里去看儿子。刚走进儿子寄宿的那户人家,那家的房东老太太就神秘兮兮地把她拉到一旁问:“你儿子是不是有点憨?他在我家住了个把月,我就发现你儿子好多地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真的特别怪。”

别的小孩都在乎每天吃啥,他可从来不问吃的咋样,我做啥他就吃啥。吃完饭,不是急着去上学,就是找个地儿看书,就没见他出去玩过!

房东老太太说的话也不全对。李肇星在胶南上学的时候,可不是从来不出去的,县里头的图书馆他就经常去。

图书馆的每个管理员,都对李肇星这个老实又好学的学子印象特别深刻。为啥?因为每到周日,李肇星就会在图书馆一坐一整天。一直要等到夕阳西下,天色暗下来了,他才会依依不舍地最后一个从图书馆离开。

李肇星的同学们都记得,上学那会的李肇星不怎么爱说话。看到老师或者同学,咧嘴笑一下就当是打招呼了,跟他后来做外交部发言人时那种口若悬河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但有个例外情况,只要一争论学习方面的问题,李肇星就总是说得有条有理,一点也不妥协。

【妈妈吃了太多的苦】

1959年,李肇星高中毕业了,他报考了北京大学。高考完了之后,不少同学都陆续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李肇星,一点消息都没有。

儿子整天坐立不安,母亲其实也着急,可她还是安慰李肇星说:“这次要是考不上也不怕,妈让你再复读一年。来年好好考,肯定能考上大学的!”

李肇星估的分数挺高的,可能不能考上北大,他心里也没谱儿。那时候,他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老像悬着块大石头。他心里明白着,为了供他读书,妈妈可受了太多苦!

过了几天,有个村干部喜气洋洋地冲进李家,对李肇星的妈妈道喜:李肇星被北京大学录取,是建国之后胶南县头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考生!

李肇星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哭了。他朝着辛苦供自己读书的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母亲,也抱着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是,李肇星的妈妈生了好几个孩子,可就只有李肇星活了下来。这么多年,为了供李肇星上学,妈妈可吃了老多苦!

李肇星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他妈妈那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有一年,老家有人要去北京,他妈妈就托这人给李肇星带了几根老家的大葱过去。

李肇星收到母亲的礼物后,感动得落泪了。他手里握着那家乡的大葱,大葱粗粗的,根是白的,叶是绿的。他满是感慨地对同学们讲:“这可是我母亲从千里之外给我带过来的!”

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李肇星被同学们一致评价为“一心苦读、不讲吃穿”,真就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那时候,李肇星家里每个月就只能给他寄15元的生活费。可你知道吗?李肇星他可厉害,就从这仅有的15元生活费里,每个月还能省下3元钱,去资助在家乡读书的表妹。

李肇星的妹妹李肇菊,到现在都对哥哥上大学时候的一件事记得清清楚楚。李肇星上大二那年放寒假,他从北京回胶南过年,李肇菊就提前到汽车站去接哥哥了。

看到李肇星风尘仆仆的样子,他穿着的棉裤两个膝盖破得棉絮都露出来了,脚上的布鞋前面也磨破了,两个大脚趾全在外面露着,李肇菊心里一酸,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了。

李肇星乐呵着一下抱住妹妹说:“傻妹子,学生当然要努力学习争第一,别的事儿有啥要紧的,你哭啥?”

【“你选他,选对了”】

李肇星在北京大学念书的时候,他年纪比班上同学都小,可成绩却是班里最好的。

大学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前,班上有几个同学担心考不过。李肇星就主动停下自己复习的脚步,花了两个通宵帮这些同学补习。最后,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考试。

到了第二个学期班干部改选的时候,就因为这个,全班同学都把票投给了他,他就全票当选班长。

李肇星热心又善良,还特别有责任感,这把他的同学秦小梅给打动了。秦小梅,是在北京长大的,她爸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是个外交官。

李肇星,就是山东胶南县山脚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娃子。可秦小梅,就偏偏看中了李肇星,也不管周围人投来啥异样的目光,就和李肇星好上了。

1967年4月,李肇星和秦小梅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看好。不少人觉得秦小梅肯定是被爱情冲昏了头,以后肯定得后悔。面对这些疑问的时候,秦小梅后来回忆起来就说:“我和李肇星处对象那会,有人劝我,说‘你们俩不合适’。不过我爸妈不这么想,他们告诉我,选对人才是最要紧的。”

秦小梅的眼光真不错,没选错人。结婚之后,她和李肇星跟自己爸妈在一个屋檐下过了28年的日子,一家人整天都在一块儿,相处得可融洽。

李肇星可孝顺岳父母了。每天下班回到家,他都会跟岳父秦力真唠唠工作的事儿,谈谈国家发展,说说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还会讲讲外交战线上的一些好玩事儿。

2001年到2005年那阵儿,秦力真生病住院了。李肇星工作特别忙,可只要一有空儿,就跑到医院去看望岳父,陪着岳父,还一个劲儿鼓励岳父一定要打败病魔。

秦小梅曾经问过李肇星,为啥对自己的岳父这般孝顺?李肇星回应道:“我特别感激当年你父母对我们婚姻的支持,我做的所有事都是出于感恩。”

秦小梅的父亲,虽然接受了全力的治疗,可还是在2005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快不行的时候,他拉着女儿的手讲:“我搞革命工作都五十多年,见过的干部那可老多了。肇星,那是我见过的干部里最实在、最努力,最没私心,还最通人情世故的。你跟他,是选对!”

秦力真去世之前有个心愿。他老家冀县挺贫困的,他当年就读的小学也特别简陋。于是,他就一直想筹集些资金,给这儿的孩子盖一座教学楼。

李肇星的母亲操劳一生,去世的时候,李肇星由于工作原因,没能赶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

母亲离世后,他对已到耄耋之年的父亲李瑞甫愈发孝顺了,不管公务有多忙,李肇星都会挤出时间去探望年迈的父亲。

在父亲眼中,李肇星可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外交官,他,就和过去没啥两样,是个满怀着挚爱之心的大孝子。

李肇星小时候,他母亲奶水不足,是靠奶娘的乳汁才长大的。每次回胶南老家看父亲,他都要去奶娘家,看看这位把自己养大的老太太。

有一回回老家,正赶上奶娘刚生了一场大病。李肇星摸着奶娘又干又瘦、冰冰凉凉的手,看着奶娘满是皱纹的脸,因为奶娘生病自己却没时间亲自照料,特别真诚地自责起来。

奶娘是个很通情达理的老人。她晓得李肇星公务特别忙,忙的还都是大事。奶娘不但没有半句怨言,还满脸慈爱地笑着安慰他说:“我身子骨硬朗着,你就别操心。我可比你妈有福气多了,你每个月都给我寄钱。我现在吃穿都不愁,能有啥可埋怨的?你做的可都是给家乡父老们争脸面的大事,奶娘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

【诗人外交家】

李肇星,他既是在国际舞台上很活跃的外交家,同时也是个诗人。1999年的时候,他就出了诗集《青春中国》,还有散文集《远行的诗情》、《彩色的土地》之类的。这些诗集现在一版又一版地印,特别受读者欢迎。

李肇星有个“诗友”,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

冯骥才对李肇星的诗是这么评价的:“外交家们可得偷着乐了,为啥?他们里头有个诗人,这样他们那种独特的生活才能特别光彩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诗人们也该偷着乐,为啥?他们当中有个外交家,诗的世界里才出现这么高贵又迷人的一块地儿。”

冯骥才可喜欢李肇星的诗了。他觉得在李肇星的诗里,能看到中国外交家独有的精神,就是面对世界有着博大的胸怀、正义感,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母亲刚去世不久,李肇星就受到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的邀请,到尚慕杰家里去做客。在尚慕杰家,他见到了尚慕杰85岁的老妈,两人聊得特别开心。这可让李肇星一下子就想起自己的母亲了。

李肇星从尚慕杰家里回来后,写了一首诗,叫《老人河,美国的母亲—在孟菲斯与萨瑟大使的妈妈谈心》。在诗里,他既对像尚慕杰母亲那样努力增进中美人民友谊的妈妈们进行了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母亲的思念。

李肇星写的诗,自始至终都满含着对母亲的爱,还有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认识李肇星的人,都讲他这人特真诚,特别朴实,而且感情可丰富了。

他写了好多诗,这些诗都是关于他的故乡、母亲还有朋友们的。他,不但是心系世界风云的外交家,而且也是个有着普通人情怀的人。

在诗里,他会一直怀念那个做过石匠、木匠,还当过乡村医生的爷爷;也永远都忘不掉姥姥家那鲜美甜嫩的樱桃;更会把故乡的母亲一直记在心里。

他写过一首怀念母亲的诗:“摸着您又干又瘦、冰冰凉凉的手,我咋就有点慌?我都住进现代的高楼大厦了,您却还在简陋的矮房子里住;我都用上VCD和电脑了,您连电话铃声都没听过。”

你的炕席咋又糙又硬,电灯也就油灯那点儿亮。我的亲娘,你不再丰腴的身子竟然还这么大度、坚毅,还在给儿子灌注报国的力量!

国运兴盛,文运也跟着兴盛。李肇星有个心愿,他希望外交家里面能有更多诗人,好和全国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一道,去歌颂中华民族的繁荣盛世,迎接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0 阅读:14
逗逗娱

逗逗娱

逗逗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