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探1900》血泪追问:华人巨献,为何换来无尽歧视?观众泪目

翠彤评过去 2025-02-03 03:13:06

看完《唐探1900》,很多人直呼好看,很多观众直接泪目!

这电影,有笑点,有破案,还有厚重的历史,最让人“意难平”的是当时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华人为美国做出巨大贡献,到头来,却被“排斥”,却被低看。

这到哪说理去?

其实,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上更残酷,美国出台多个歧视性的“排华法案”,华人忍受了难以名状的长期悲痛。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华人在美国悲痛的“生存史”

1、美国发现金矿,华工的“梦”开始了!

1848年,美国加州“旧金山”发现金矿。

这个消息的影响力太大了,无数心怀梦想的美国人纷纷去西部淘金,而英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爱尔兰人等,听闻这个可以“一夜暴富”的消息,也纷纷前来。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遥远的东方大国“大清”。

此时,广东沿海的一些基层百姓,正在过着穷困的生活。

既然可以发家致富,为何不试试?于是,第一批华人来到了美国。

一些人去美国西部淘金,是去当商人的。而华人,去了之后是当挖矿工人的。

虽然是从事挖矿这个辛苦的工作,第一批挖矿的华人劳工还是挣了钱了。

之后,因为太平天国的兴起,中国南方形势比较严峻,于是,更多的华人来到了美国挣钱。

说个数字吧,1849年,旧金山登记的华人数量只有五十多人,三年之后的1852年,华人已经暴增到了2万人左右。

两万人的规模,已经可以形成一个大城镇了。

于是,这里就有了“唐人街”的雏形,开杂货店的、开饭店的都有了很多家。

华人勤劳、节俭、听话、能吃苦,要的工价还不高,就此成了资本家们的香饽饽,很受欢迎。

但是,一些白人矿工们,就对华人有了一些意见。

白人雇工没有华人努力,但又想拿高薪,如果老板不给,就要罢工。

两相对比,老板们太喜欢“华人劳工”了,而美国基层的白人们太讨厌华工了。

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中后期,随着淘金行业的没落,很多白人们吃穿都成了问题,他们不去想这是行业的缘故,一股脑地认为是华人的到来抢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第一波的反华高潮开始了!

一度,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任的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约翰▪比格勒对华人的到来都表示了“不快”,他对公众描述道:刚来了500个中国劳工,还有1000个在路上,中国的港口还有两万个人排队......

州长的担心是:来的华人太多,影响当地就业,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这个州长,是律师出身,之后他试图在加州立法,进而从法理上排斥华人来到美国。

但是,这个法案没有被批准。

正当美国人发愁于“华人劳工”问题的时候,一件大事发生了,那就是“南北战争”。

战争一开始,交通问题就被彻底放大。

当时,林肯总统决定要修一条铁路,贯穿美国东西部,全长3000公里。

要修铁路,就得大量的修路工人。

要知道,修路是个纯粹的体力活,美国养尊处优的“白人老爷”们干不了,底层白人不愿意多吃苦,而且要的钱多,因此,极具性价比的“华人劳工”进入了林肯等人的视野。

但是,华人劳工的现有数量有些不够,工人的数量缺口还不小。

1862年,为了快速完成铁路工程,一个美国人来到了风雨飘摇的中国,此人英文名叫安森▪伯林盖姆,他还有个中文名叫“蒲安臣”。

他和大清签订了一个重要的条约《蒲安臣条约》。

这是鸦片战争后,大清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

这个条约非常绿色,我们说几条。

两国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说通俗就是,不得强制信什么教)

两国公民的子女,在另一个国家可以上公立学校。

两国公民都享有对方国家的最惠国国民待遇。

两国公民在对方国内,可以设立学校。

美国政府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管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约就是:两国政府尊重移民自由!

这啥意思?允许两国百姓在两国间自由移动。

就看这个条约,感觉林肯这个人真的是做人之楷模,太值得佩服了。而蒲安臣作为他的朋友,也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

事情很顺利,又来了不少华工的壮劳力。

本来计划14年完成的工程,华人劳工竟然在7年内就完成了。这就是奇迹。

但惨的是,因为修铁路,死了不少华工。

说“每个枕木的背后就是一个华工的生命”,真的有些夸张,但在一些地段,每公里死一个华人,确实是有据可查。

可是,谁能想到,这边铁路完工了,那边,大规模排华的序曲开始了。

2、1882年,荒唐的《排华法案》出台

有时候,我们国人总是很郁闷,我们脾气好、要价低、听话、逆来顺受,还能吃苦耐劳,凭什么不受欧美人喜欢呢?

其实,我们的优点恰好是别人的缺点,恰好是别人所讨厌的。

能吃苦、听话、逆来顺受,意味着老板好管理。脾气好、要价低,意味着资本家可以将工价压下来。

但大多数欧、美、非洲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希望少工作多拿钱,他们希望能够有钱、有时间享受生活,中国人的出现,打破了人家的生活习惯。

一句话,我们的勤劳、听话、逆来顺受、要价低、脾气好,就是白人基层眼中的原罪,因为听他们完全“卷”不过。

当然,除了这些,早期到美国的华人,是融不进白人圈子的。

华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饮食和风俗习惯,甚至,有些人死了都不埋在美国,而是用棺材运回家乡,实现叶落归根。

这就是文化的不融合。

华人到哪里都会自成体系,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如此情况,让欧美人觉得是个异类。

当一个种族对另外一个种族产生极度讨厌的情况时,就会有暴力倾向,就会给对方贴上一个“劣等民族”的标签,当时的美国人就是给华人贴了标签,后来的欧洲人也给“犹太人”贴了标签。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十九世纪时很盛行,它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在美国白人那里,华人属于劣等民族,可以被排斥,甚至可以消失。

从1870-1880年十年间,有2500华人被杀害,凶手只抓到25人,

加州的一些排华制度让人匪夷所思,比如:禁止用扁担挑物品。

美国人都知道,用扁担的只有华人。

187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佩吉法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法案呢?用俗话说,就是“妓女法案”。

每一个来美国的中国女子要被问询,你以前当过妓女吗?现在是妓女吗?未来会当妓女吗?你如何证明你不是妓女?

荒唐的要命。

可是美国人自有一套表面上的理论,认为中国妓女会将自身可以免疫的梅毒带到美国,造成没有免疫力的白种人人口大量减少。

实际上的主要原因是:禁止华人女子进入美国,如此,一些华人男子们娶不到媳妇,要么孤独终老,要么就得打道回府,如此,华人会越来越少。

之后,美国人搞出了各种烂七八糟的排华政策,比如,一个船如果载有15名以上华人劳工,船长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就得掉头离开。

不仅如此,美国人还逼迫大清修改了《蒲安臣条约》,修改的内容是:美国拥有限制或禁止华工入境的权利。之前的“自由出入境”就没有了。

到这一步,离美国推出那个著名的法案,只差一步了。

1882年5月6日,美国出台了著名的《排华法案》,内容不少,最主要的三条是:

1、十年之内,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

2、在美国拥有永久居留权的华人,不能入籍成为美国公民。

3、在美国的华人,不可以和非华裔美国人结婚。

这下,算是要彻底堵住华人劳工进入美国的大门了。

可能有人问了,旅游的、经商的、官员们,是否也被禁止入境?

当然不是。

那时候,有能力去美国旅游的是凤毛麟角,经商来往于中美两国的,数量也不多。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短期签证,并不是去长期工作和居住了。

至于官员应公入境,当然不能按照劳工算了。

还有一个,留学的学生,也不受《排华法案》限制。

从1882年5月之后起,华人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低,被排挤的越来越严重,华人就像是美国境内的三等人。

这就是当年的美国,华人劳工为了美国的淘金大业付出很多,为了铁路工程,做出巨大贡献,还死了很多人,如此,依然被美国人排挤。

悲痛!

这一切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就是祖国太穷了,华工又太能干了。

同一时间的日本人在美国,可是优待多多的。

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打抱不平,在《苦行记》里吐槽道:"他们像蚂蚁般工作,却活得比骡子还累。"

3、1943年,才取消了《排华法案》

1882年的《排华法案》实行了十年,又被延期十年。

十年之后,继续延期。

《唐探1900》的故事发生时,华人的地位在美国正是低下时,到处都是歧视和区别对待。

此阶段的华人们,虽然饱受美国人的欺凌和排挤,但依然不愿意回去,因为回去了就来不了了,大清治下的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所以,当时美国的华人们对于中国的革命党人抱有希望,愿意捐款资助,毕竟,背后的祖国强大了,他们在美国国内的地位也会高了,或者,祖国富强了,他们想回也可以回了。

时间的齿轮转到了1943年,当年的12月17日通过了《麦诺森法案》,就此推翻了《排华法案》。

为何如此?

因为正处于二战,美国和中国是盟友,罗斯福从合作的角度看,不能再继续执行《排华法案》了。

不过,允许华人和非华裔美国人结婚到了1948年。

20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排华法案》致歉。

如果不是中国强大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综合体,或许,永远等不来道歉了!

那么,现在的华人在美国是否受歧视呢?

据在美国的朋友讲,比以前好很多了,可是,还有少部分美国人,仍然对中国人抱有一定程度的敌意。仔细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受美国媒体的影响,妖魔化中国。二是受过去几代人思维习惯的影响,延续了歧视的习惯。三是,因为中国强大了,威胁到了美国的王座,进而带来了憎恨。

本来就是两种文化熏陶下的两种人类,没必要一定要对方认可。

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要学会提高我们的价码,要学会对抗,勤劳、听话、低眉顺眼、报价低,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0 阅读:20
翠彤评过去

翠彤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