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叠加其他各方面因素,就业难问题持续蔓延。最难就业季一个又一个,可谓是只有更难,没有最难。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其中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19.6%,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74bc7cd3dde9189a570d342f70ee9dd.jpg)
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工资预期不断走低,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低于许多职业学院的技术工人,再加之高昂的大学生花费,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家长省吃俭用供养出了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却是高不成,低不就,让人难以接受,曾经的“读书无用论”再度抬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dfc0962ff1c296d8d554c84a6fe2da1.jpg)
高投入、高学历与就业难叠加,造成一些青年人就业心态失衡,既抱怨就业困难,又降不下就业的期望值,也就是被央媒所称的“脱不下孔乙己长衫”。而一句“脱不下长衫”,也是引发了网络共情和社会关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1adc911f8ca552aba8f50805c3d31bd.jpg)
那么,造成年轻人“脱不下长衫”的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想,除了经济发展困境、高收入岗位减少、大学扩招过度等客观因素外,青年人四个方面的心态失衡是主要原因。
第一,知识改变命运的心理预期太过强烈。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不但背负着上一代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更是多年来满怀“知识改变命运”强烈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和肩负的期望,让他们无法降低就业门槛,只能拼命的考公、考研或者等待。
第二,不公平的就业待遇造成心理失衡。有的人明明学习成绩很差,却因为家长有钱有关系,能找到高薪而且轻松的岗位。有的人明明考上了比自己差很多的大学,却能通过各种“曲线救国”进入国企、大厂,甚至事业单位。而自己只能在不断的拼命考试、拼命投简历,却一次次的失望,最终造成心理上的失衡。
第三,条件优越造成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现在的毕业生以“90”末或“00”后为主体,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对于70后和80后,家庭条件优越了许多,即便暂时没有工作,家里也不缺吃少穿。而这些自小在“蜜罐”中长的的年轻人,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更关注舒适度,环境差、工资低、不自由、加班多,统统不能接受,“宁肯没有工作,坚决不受委屈”。
第四,严峻就业形势造成强烈的心理焦虑。据媒体报道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1年的115万增加到2023年的约1150万,整整10倍,而优质的就业岗位却没有这么大的增量,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带给大学生强烈的就业焦虑,进而希望通过深造来争取就业优势。于是专科生努力升本科,本科生拼命考研。而读完本科、研究生后却发现,就业仍然很难,而深造之后的年轻人更加不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e05ce6a62e2e185b52dfc57440dd826.jpg)
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增加,高学历学生将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一些没有特长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刚刚走上社会对毕业生,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底薪工作将是一种常态。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一方面全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怀,不能以一句“脱不下长衫”来轻易的指责和说教。而更多的年轻人,需要摆脱传统就业观念,调整失衡的心态,认清严峻形势,放下“身份包袱”,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就业之路。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欢迎留言讨论指正。
用户15xxx90
真正达到大学毕业水平的所谓大学生有几个呢?
上官惊鸿
你说某些人凭着关系如何如何。那我问你,人家父辈的关系,甚至爷爷辈的关系,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人家辛苦拼搏经营下来的。你想凭着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抵消人家三代人的拼搏,你凭什么呀?不公平都是相对的,只是你爸你爷爷当年没有人家爸爸人家爷爷努力,所以造成了你今天的劣势
脑科专家ญ์์์์์์์์์์์์์์์ 回复 04-26 20:04
没毛病,这就是社会
没钱买房啊
医科大学毕业,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学理发的;看病一次20来块,现在理发25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