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干革命是为了后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却为了革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抛下自己的后代。”
这是毛主席曾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领导人,他是合格的;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他是伟大的;但是作为父亲,他是亏欠的。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所生的孩子,毛岸英比毛岸青大一岁多,两个人从小形影不离。
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分共”叛变后,共产党面临巨大的危险,被迫转入地下。
毛主席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都留在了长沙东乡板仓,他动身到汉口参加了紧急会议,准备领导秋收起义。
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在毛主席这里何止是忠孝不能两全,就连革命事业和家庭都无法兼顾。
就连几个孩子出生,毛主席都是匆匆回家看了一眼,没敢停留太长时间,就为革命东奔西跑。
1927年8月,毛主席告别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去部署秋收起义,这一面竟然是他和杨开慧和毛岸龙的最后一面。
毛主席离开后,杨开慧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留在板仓坚持地下斗争。
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向长沙发起进攻,但是长沙的反动军阀武装力量太过强大,红军久攻不下,不得已只能撤离。
红军离开后,杨开慧的处境变得艰难,反动军阀何键下令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将杨开慧找到。
杨开慧知道若是落入敌人之手,必定难逃一死,所以她给亲人写了一封信,希望三个孩子能够在春天的花园里自由成长,不再经受暴风雨的袭击。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希望他们可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
只可惜,无论是毛主席也好杨开慧也罢,他们都别无选择。
在敌人的大肆抓捕下,在毛岸英生日这天,杨开慧不幸被反动军阀逮捕。
虽然很多知名人士出面向当地政府施压,但是何键知道蒋介石是不会让杨开慧活着离开监狱的。
在监狱里,她柔弱的身体经受了敌人疯狂拷打,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一言不发。
反对军阀在杨开慧嘴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后,决定秘密处死她,11月14日,他们残忍杀害了杨开慧。
母亲的牺牲,对年仅8岁的毛岸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伤,他萌生了要推翻反动军阀的想法。
杨开慧牺牲后,中共地下党一直在想方设法营救毛岸英,终于在她牺牲后的第18天,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被保释出狱。
不要以为敌人会这么好心将两个人释放,他们不过是想要放长线钓大鱼,希望通过毛岸英两人跟踪到毛主席的线索。
但是毛岸英他们也不清楚父亲毛主席在哪里,所以被释放后,他也很无助。
还沉浸在丧母之痛的毛岸英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世界之大,却没有一个温暖的家。
还是杨开慧的六舅向明卿把毛岸英接到家里照顾了三天,随后向明卿将毛岸英送回了板仓,他的外婆家里。
在那里,毛岸英见到了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还有大伯母。
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在外四处奔波,可怜三个孩子只能跟着外婆和伯母生活。
但是外婆已经上了年纪,照顾自己都十分困难,更别提照顾毛岸英兄弟三个了。
更何况,敌人派来监视毛岸英他们的人一直虎视眈眈,万一哪天反动军阀闯进他们家里,将孩子们带走,仅凭外婆和伯母两个人,是没办法和敌人反抗的。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的毛主席弟弟毛泽民请求党组织将三个孩子送来上海生活。
想要在敌人的监视下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个孩子送到上海,谈何容易?
还是李崇德,杨开慧的亲人护送毛岸英兄弟三个还有他们的外婆一起到上海。
李崇德为了顺利护送三个孩子到上海,先去长沙拜访了杨开慧父亲的老朋友,从他那里借了50大洋作路费。
为了躲过敌人的眼线,板仓的农民纠察队用手推车推着三个孩子到火车站。
这一路毛岸英他们过的是乞丐一般的生活,睡过桥洞、住过地板、还在船舱放物品的地方睡觉。
到了上海后,毛泽民将他们三个人安排在泰安旅馆生活,当时的毛岸青只有7岁多,毛岸龙不到4岁。
颠沛流离的童年原本以为到了上海后,兄弟三个人的生活能过得顺遂安康,但是国之不国,何处为家?
上海这里的斗争形势并不比湖南好到哪里。
一开始毛岸英他们三个人还能在大同幼稚园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晚上毛岸英兄弟三个人睡在一起,毛岸英向他们讲起母亲牺牲前的场景。
毛岸英向两个弟弟表示自己长大了一定会给妈妈报仇,毛岸青受到哥哥的影响,也对反动军阀充满了仇恨。
在大同幼稚园没多久,毛岸龙因为突发疾病,上吐下泻,虽然医生诊断出是噤口痢,但是却没能挽救回他的生命。
一个七岁大的孩子,先是失去了母亲,后又失去了弟弟,这样的痛苦让他如何能承受?
不过毛岸龙的离开,只是拉开了毛岸青悲惨童年的序幕。
随着斗争形势的不乐观,大同幼稚园也只能被迫解散,毛岸英和毛岸青既没有父亲在身旁,又失去了母亲,只能在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那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黄慧光一个人要养活四个孩子原本就捉襟见肘,如今又加上毛岸英兄弟两个人,更加难上加难。
虽然有人照顾,可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吃得并不好,身上穿的也都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就连晚上盖的都是破棉絮。
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毛岸英带毛岸青两个人开始了在上海谋生的生活。
但是两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一没什么体力,二没什么学历,在上海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只能卖卖报纸、在码头搬运货物、帮别人跑跑腿、给别人擦鞋。
没有母亲的两个孩子就像是一棵野草,任人欺凌,却只能默默忍受。
为了活下去,他们甚至在烧饼铺给掌柜的当学徒工。
每天起早贪黑,却还要忍受掌柜的毒打和辱骂,明明是几岁的孩子,却被迫要成熟、要长大、要学会生存。
杨开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无忧无虑地活下去,可是她的孩子却在失去了她后,过上如此悲惨的生活,想来她在天堂也会悲痛欲绝吧?
多年后毛岸英回忆起当初在上海的这段经历,他这样说:“我们两个就像《三毛流浪记》里所写的那样,除了偷别人东西和管有钱人叫爸爸外,其他所有能赚钱的工作他们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
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辛苦叫卖一天,回家的时候却因为收到假钱被黄慧光大加责骂。
童年对反对军阀的仇恨一直在心里发酵,从未停止过。
以至于在听说叔叔毛泽覃牺牲后,毛岸青一怒之下在大街上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这几个大字。
上海的印度巡捕原本对中国人就打从心底里看不起,当看到毛岸青写下的这些字后,怒火中烧,他们对毛岸青一顿拳打脚踢。
丝毫不在乎被他们殴打的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当毛岸青一脸是血躺在街头上,他们才解气离开。
毛岸青被打得头破血流,头痛欲裂,一直在地上打滚惨叫,只可惜街上的百姓都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无人上前帮助。
还是毛岸英在家里等了许久都不见毛岸青回来,这才到大街上寻找,看到了在地上打滚的弟弟。
毛岸英虽然只比毛岸青大一岁,但是自从母亲牺牲后,他就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将毛岸青背回了家。
因为伤势太严重,又没有足够的钱医治,所以毛岸青患上了脑震荡的毛病,还两耳失聪。
自从得上了这个病后,毛岸青的生活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严重影响和干扰他正常的生活和思维。
他也因此变得消极和沉默寡言。
苏联求学很早的时候董健吾就有心送毛岸英和毛岸青到陕北毛主席那里去,或者是送出国学习,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现在毛岸青伤势如此严重,上海肯定是待不下去了,他写了封信送到陕北,然后又找到张学良,最终党组织决定将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人送到苏联。
1936年年底,毛岸英跟随李杜一行人乘船到苏联,虽然苏联比起国内局势稳定、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未必对毛岸青和毛岸英两个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排。
虽然上海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毕竟还有叔叔在,在大同幼稚园还有同龄人。
但是在苏联就不一样了,异国他乡,又没有熟悉的亲人在身边,讲的话也都是苏联语,这对毛岸青兄弟两个来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
这一年毛岸英只有14岁,毛岸青只有13岁。对毛岸青来说,哥哥毛岸英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1938年,毛岸英和毛岸青第一次接到毛主席从延安寄来的信,信中是这样讲述的:“亲爱的岸英、岸青,我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且接到你们的照片,我十分欢喜。
现在因为有时间,所以特地寄来这封信,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很盼望你们的来信啊!”
毛主席对两个儿子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的开心和激动,第一次见到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个人的照片,毛主席激动地捧着照片不停来回走动。
这么多年了,终于有消息了!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毛主席也不例外,他虽然一直忙着革命,但是内心对两个孩子的关心一点也不少。
当听说毛岸青被巡捕毒打,头部遭受严重的伤势后,毛主席是既心疼又心痛,既怜悯同情又深感愧疚。
若不是他丢下了三个孩子,也不至于毛岸青有此遭遇,还留下一辈子的后遗症,毛岸龙也不至于就此离开人世。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错过就没办法弥补,在毛岸青人生最黑暗的几年时间里,毛主席没能陪伴在他的身边,这种迫不得已,身不由己的心酸和难过,毛主席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送入共产国际所办的国际儿童院学习。
苏联的幸福生活有毛岸英的陪伴,毛岸青很快适应了苏联的生活,不用再为了生活发愁,也不用再遭受别人的毒打,他很快又变得阳光活泼。
毛岸英和毛岸青始终记得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不能给他丢人,在苏联两个人拼命学习。
毛岸英考上了伏龙芝军事学院,两年时间成了中尉,作为弟弟,毛岸青也不逊色,考上了东方大学。
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的时候,毛岸英和毛岸青挺身而出报名参加,但是这个事情让斯大林颇感意外。
别人不清楚两个人的身份,但他可是最清楚的,而且两个人都不是苏联人,按理来说是没有必要参与的。
但是他看两个人如此坚决,只能勉强答应,一开始毛岸青还能和哥哥毛岸英并肩作战,但是当年留下的后遗症对他的影响实在太大。
战场又不是一个适合休养的地方,上级决定让他从事后勤管理方面的工作。
当新中国发展趋于稳定时,毛岸英决定回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45年11月就患上植物神经失调症的毛主席拖着病体来到机场迎接大儿子的回归。
当他看到分别十九年的儿子,又听他带来了岸青的消息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瞬间精神百倍,就连身体也好了一大半。
情绪激动的毛主席还挥毫舞墨,给还在苏联的毛岸青写了一封家书,在信里他提到了和毛岸青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很少提到现在的妻子,为的就是给到毛岸青家庭的关怀。
毛岸英回国没多久,毛岸青也回到中国,毛主席将他安排到了东北农村参加劳动。
为了表达对毛岸青的思念之情,他还特意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这个孩子很久不见,我很想看见他啊,当初分别的时候,他只有4岁,如今已经这么大了,我很欣慰。”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毛岸青被安排在这里参加土改和农业劳动,虽然毛岸青是毛主席的儿子,但是一直使用在上海的名字,杨永寿。
在这里生活艰苦,土匪猖獗、疾病流行、最冷的时候温度能达到零下30多度,但是毛岸青始终没有以毛主席的儿子这个身份为自己谋求便利。
整整八个月,他都和农民同吃同住,参加了当地土改试点的全部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青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被派到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俄文翻译工作。
因为早年在苏联学习的经历,毛岸青精通俄文,在工作上又勤奋刻苦、风华正茂、才思敏捷,从事这份工作后,他先后参与翻译了许多优秀著作。
毛岸青在工作上表现优异,可是脑袋受到的伤害却一直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有一次毛岸青探视完毛主席后,给了毛主席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信封。
里面是毛岸青写给毛主席的信,信里面详细讲述了自己和脑袋里的病魔作斗争的过程。
通过信件,毛主席能想象到儿子这段时间忍受的痛苦,他决定将毛岸青送到苏联接受治疗。
与邵华的婚姻在他从苏联回国养病后,毛主席就一直惦记着给毛岸青找一个对象,照顾他的生活。
1959年暮秋的一天,大连市委一位同志找到某位护士,希望她能够照顾好毛主席第二个孩子毛岸青的生活起居。
当时毛岸青接受的是全封闭式治疗,因为过度使用激素,他浑身浮肿,病情很严重,整个人看起来有气无力,憔悴得很。
原本大连市领导是有意撮合毛岸青和这位护士的,毕竟若是有一个精通医理的姑娘照顾儿子,他的健康会好上许多。
但是这名护士却看重的是毛岸青的身份,而不是他这个人。
毛主席一直不提倡家中的孩子打着他的名义在外面行事、工作、谈恋爱。
在他看来,爱情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应该两个人两情相悦,浓情蜜月,不能掺杂其他的因素。
毛岸英牺牲后,亲家张文秋一直有意和毛主席再续亲缘,毕竟毛主席的儿子都极好。
张文秋还有一个女儿叫邵华,邵华和毛岸青虽然是亲家,但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
趁邵华放寒假的时候,张文秋带她来到大连疗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文秋的用意。
名义上是带邵华来此养伤,实则是有一点“相亲”的含义。
对邵华这个姑娘,毛主席自然是满意的,她和姐姐刘思齐都是毛主席看着长大的,父亲也是革命人士,知根知底,放心。
当天下午,雪后初晴,毛岸青一觉醒来神清气爽,打开了窗户,然后对照顾他的工作人员说道:
“张处长,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你看这喜鹊叫得多欢啊!”
工作人员捂着脸告诉他:“喜鹊叫,贵客到,看来今天是有贵客来看你啊!”
当时毛岸青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要相亲,还好奇地问:“是谁啊?”
工作人员只是笑而不语,这样的惊喜还是留一些悬念比较好。
当毛岸青被指引到客厅后,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还主动上前握手问候。
张文秋紧接着向毛岸青介绍自己的女儿邵华,当时毛岸青的眼睛都亮了,面前这位姑娘,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梳着两个麻花辫,身上的气质与他见过的女孩子都不一样。
“岸青大哥,你好啊!”
邵华大方地伸出了自己的手,她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毛岸青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你是邵华妹妹吧,你好你好。”
由于太过激动,毛岸青还将邵华的手捏红了都不自知,见到邵华痛苦的表情才赫然松手。
见两个年轻人气氛融洽,其他人都悄悄离开了房间,将空间让给两个年轻人。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毛岸青和邵华两个人才从客厅里有说有笑地走了出来。
晚上宾馆特意安排了一场舞会,邵华性格活泼,她拉着毛岸青走到了舞池里,两个人应着节拍在舞池翩翩起舞。
或许是嫌弃工作人员太碍事,所以两个人跳舞跳到一半就从工作人员面前消失了。
两个人一见钟情,让毛主席省了不少心,他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可以落下来了。
毛岸青从小就受尽苦难,长期没有心上人,36岁还单身,这成为了毛主席的一块心病。为此,毛主席写信告诉他:“邵华是个好孩子。”
196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37岁的毛岸青身着藏青色中山装,22岁的亲娘邵华身穿鹅黄色连衣裙,婚礼是大连市委第一书记主持的。
婚礼简单而又不失隆重,几碟喜糖和花生代替了婚宴酒席,虽然每个来宾只有一杯葡萄酒,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毛岸青在苏联生活了许多年,以至于他回到中国后还是保留了苏联的生活习惯,每到此时,邵华都会迁就他,时间一久,两个人有时会用俄语交流。
为了让毛岸青增加锻炼,邵华总是想方设法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陪他打克朗球,这是毛岸青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当邵华生育毛新宇的时候,遇上难产,情况十分危急,医生询问毛主席和毛岸青是保大还是保小。
毛主席虽然一生有十个孩子,但是除了毛岸青、李敏、李讷这三个孩子外,其他的孩子要么牺牲,要么下落不明。
毛岸英在牺牲前也没能给他留下一个孙子,因此毛主席对邵华肚子里的孩子十分看重。
他只有一个指示:“告诉医院,两个人都要平安顺遂。”
最终邵华为毛岸青生育了一个男孩,名字为毛新宇,小名是毛毛。
不知道是不是怀念毛主席之前失踪不见的孩子,所以才取名为毛毛。
毛岸青的晚年生活丰富充实,在邵华的照顾下,他乐观又豁达,幽默又风趣,特别喜欢弹钢琴,还用俄文引吭高歌。
虽然他生前职务并不显赫,但是所做出的贡献却并不少,因此在重病期间一直享受国家副总理级别的医疗待遇。
他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统一,积极回馈社会,帮助那些失学儿童,他不想让自己经历的痛苦再重现在别人身上。
毛岸青虽然身有重疾,但是却用顽强的精神和病魔作斗争,活到了84岁的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