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啥意思?2024年哪天出伏?

小水在乡村 2024-07-18 04:26:17

(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三伏天(今年7月15日入伏),进入三伏天很多人会感到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我们可以中午小憩一会,这样有助于帮助我们恢复体力和精神,但是我们午睡的期间不宜过程,睡眠过长会抑制神经中枢,反而会增加困倦感,同时中午睡眠过长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这不利于身体健康。

进入三伏天,在路上随便走走可能就汗流浃背,因此很多人希望酷热的三伏天赶快过去,那么今年哪天出伏?关于出伏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那么这句话又是啥意思?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2024年哪天“出伏”?

三伏天的时间由节气日期和干支历日期共同配合来决定,历法规定“夏至三庚便入伏”,说的就是从夏至日开始算,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

这里的“庚日”也就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干支历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组成60个组合,以60天为一周期循环记录日序。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每隔10天庚日出现一次。

今年6月21日夏至,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在7月15日,为“庚辰日”,因此今年7月15日入伏。

那么哪一天出伏?“出伏”也就是三伏天结束了,我国历法规定“立秋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进入末伏的时间。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4日,这天为“庚戌日”,因此8月14日是进入末伏的时间。

由于末伏是固定的10天,因此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3日至8月23日,8月23日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因此今年“出伏”的时间为8月24日,这天为立秋后的第2个庚日。

“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是啥意思?

历法规定“秋后一庚入伏”,因此立秋后还有三伏天中的“末伏”,末伏为10天,立秋节气有15天,立秋后就是处暑的时间,由于每年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不同,因此每年入末伏的时间不一样,这就会导致有的年份“出伏”的时间在处暑交节前,而在有的年份“出伏”的时间在处暑交节之后。

这里的“处暑出伏前”说的意思就是,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前面,即先处暑,再“出伏”。今年处暑交节的时间为8月22日,出伏的时间在8月24日,很明显就属于“处暑出伏前”。

老话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前面,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年景不好,农作物容易减产欠收;在古代本身物质匮乏,如果粮食的收成差,那么人就容易饿肚子,严重的甚至会引发饥荒。

那么老话有没有道理?处暑的时间在出伏前,这意味着出伏后炎热的时间缩短了,暑热时间不短不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时暑热时间段还容易导致农作物生长积温不够,粮食作物的籽粒会变得不饱满,可以说老话很有道理。

老话还说”处暑出伏后,五谷皆丰收”。这句老话说的意思就是,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那么预示着粮食容易大丰收。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意味着出伏后炎热的天气还会比较长,农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农作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是好事。

总结,今年8月月24日出伏,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出伏的时间和处暑交节的时间的早晚不同会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处暑在出伏的前面预示着冷天来得早,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处暑在出伏的后面预示着秋天会相对热,这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农谚是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总结,我们参考一下就行,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222

小水在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