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保护个人隐私之计,莫忘朋友圈“瘦身”

南方周 2025-04-28 20:46:01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朋友圈已然成为大众展示生活、分享日常的热门平台。从晒礼物、才艺到晒恩爱,各类内容层出不穷。不过,人们在享受分享快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背后暗藏的风险。

4 月 27 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出重要提醒:许多信息晒出需谨慎,否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像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证件,都承载着关键的个人隐私,不宜随意展示。不仅如此,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上的个人信息,家门钥匙、车牌号码等,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借助高科技手段窃取,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此外,老人与孩子的照片及姓名更是敏感信息,一旦被居心叵测之人获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这些敏感信息多一分警惕与保护,才能有效规避潜在风险。

我们不禁要问,朋友圈的观众究竟有哪些人?在那些浏览你朋友圈的人里,有多少是你真正信任的?当下的社交环境,使得线上朋友圈不断膨胀。在各种社交场合,互相添加好友几乎成了一种礼节,好友申请纷至沓来,朋友圈规模迅速扩大。然而,这种好友关系更多是名义上的,就像过去交换名片一样,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仔细想想,通讯录里长长的名单中,我们可能早已记不清许多人的模样了。

朋友本应是值得信赖的,但这需要建立在深入了解与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在如今这种泛化的朋友圈里,个人隐私信息实在不该随意展示。试想,当你身处外地,一个陌生人却能轻易说出你的隐私信息,你是否会感到惊讶与不安?若有人恶意利用您的隐私从事不法勾当,又该如何应对?在数字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已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除了不应晒出的内容,还有一些内容是不能晒的。例如,涉及暴力、赌博、侵权、欺诈等违法或不当内容,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及他人的隐私信息,这些都是社交的底线与法律红线所不容的。另外,有些内容其实也没必要晒,如敏感话题、负面情绪、炫富等。正如古语 “君子讷于言”,过多的言语有时并无益处,甚至可能因多言而失言。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多加谨慎,约束自己的分享行为呢?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或许很少在朋友圈里为你点赞,但当你陷入困境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那些朋友圈里的 “点赞之交”,虽然他们的头像频繁出现在你的视野中,但你们之间真的存在深厚的交情吗?真正的朋友无需刻意迎合,那些有名无实的朋友又何必去刻意取悦呢?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守住社交的边界,我们不妨从为自己的朋友圈 “瘦身” 开始。

0 阅读:34
南方周

南方周

快乐、健康、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