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 5 个核电项目共 10 台新机组,成为本年度国内核电审批 “第一闸”。自 2022 年起,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年均核准 10 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常态化节奏,彰显核电发展的战略定力。
此次获批项目涵盖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等五大工程,均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其中 8 台为 “华龙一号” 机组。以单台约 200 亿元投资估算,本次核准项目总投资超 2000 亿元,将强力拉动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产业链升级。中广核获批防城港三期、台山二期两个项目,成为最大赢家;华能霞浦核电一期、中核三门三期等也将采用 “华龙一号”,而国家电投海阳三期则延续 CAP1000 技术。
当前,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规模稳居全球首位,58 台商运机组与 44 台在建机组形成强大能源矩阵。核电以不足 2% 的装机占比贡献 4.7% 的发电量,在辽宁、浙江等 5 省成为主力电源。技术层面,“华龙一号” 实现设备 100% 国产化,带动 5400 余家企业协同发展;国和一号等先进堆型也加速迭代。
国际上,核能复兴浪潮正盛。22 国发起的《三倍核能宣言》已获 31 国响应,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亦承诺支持 2050 年全球核电容量翻三倍的目标。目前全球 63 台机组在建、超 60 台机组延寿,核工业年投资额超 600 亿美元。我国核电凭借 600 多堆年安全运行纪录与国际领先的 WANO 指标,将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