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战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左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护卫卫王赵昺逃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市崖山镇)登基。次年正月,元军从三路包围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率领下点燃宫殿、房屋,将船只一字排开,抵御元军攻击。双方对峙两月有余,宋军粮尽援绝,以饮海水为生,元军架起火炮攻打,宋军终于兵败,至三月十九日主力尽丧,崖山海战结束。

崖山之兵败后,张世杰率11艘大船突围而走,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亡,随行十余万军民见无法突围,也随陆秀夫跳海,珠江水面为之塞满。元军主将张弘范志得意满,命人在崖山岩壁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数月后,张世杰溺亡于珠江外海,文天祥在南岭被俘,囚禁三年誓死不降,向南跪拜后从容就义,死前留下《正气歌》。

崖山之战,神州沉沦,华夏族首次全境沦丧于异族之手,江淮以南文章锦绣之地亦为腥膻所染,垄亩庄稼沦为异族牧牛放马之所,华夏子孙代代为奴矣。然而每当华夏族危急之际,总有志勇之士挺身而出,驱逐外寇,恢复中华。崖山之战中,一陈姓士兵侥幸未死,89年后他的外孙朱元璋起兵于淮泗,数年间横扫中原,追亡逐北,逐元军于北海,复华夏之衣冠,为史上再造中华之第一人。
扬王行实
据朱元璋为其外祖父所撰《扬王行实》和《祭外祖扬王文》,陈姓士兵名讳已失,维扬人,为大将军张世杰麾下士兵。崖山之战中,陈姓士兵跳海未死,与幸存者漂上岸边,以死马为食。一夜梦见白衣人入梦,嘱咐其不要吃马肉,今晚有船只靠岸。到后半夜,果然有船只靠岸,一紫衣人入梦告诉他“船来了”,醒来时人已经在船上,原来是以前的统制官将其救起。

当时该统制官已降元军,元将命其将后来归附者投入海中,统制官不忍,将陈姓士兵藏于船板下,每日将食物从缝隙中漏下。数日后,陈姓士兵行踪暴露,正惶恐不安之际,船只在海上遇见飓风,左右盘旋,不得前进。陈姓士兵假装精通巫术,当即仰天祷告,风浪顿时停歇。元将大喜,免其一死,并将其送至岸上。
陈姓士兵回到老家维扬后定居盱眙津里镇,以巫术为生,生育两女,次女即淳皇后,嫁于朱世珍后生育四子二女,即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朱元璋和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朱元璋北伐

公元1367年,朱元璋扫平江南,攻克四川,书《谕中原檄》,昭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25万大军北伐中原。明军先取山东,后进河南,由商洛道入关中夺取潼关,剪除元军羽翼,然后挥师直指大都。公元1368年七月,距离崖山海战结束89年,各路明军会师于天津,八月攻取大都,元廷仓皇北顾,由居庸关逃至上都,至此华夏长城以南尽复旧观。

朱元璋既平天下,效仿前朝建庙祭祖。他出身寒门,祖宗亲戚在战乱中均已失散,乃下令四处寻访,追封祖父朱初一为熙祖裕皇帝,祖母王氏为裕皇后,父亲朱世珍为仁祖淳皇帝,母亲陈氏为淳皇后,外祖父为扬王,并亲自作祭文悼念。朱元璋祖上均为平民,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而祖上无英明人物对开国皇帝来说并不光彩,于是扬王的地位就显得更高了。朱元璋即位后曾想回维扬祭奠,但因公务繁忙终未成行,于是派遣外甥李文忠回家乡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