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有血性的皇帝,面对小国挑衅,下令:给我打到亡国为止!

星红岁月吖 2025-02-06 15:59:59

“岂有此理!偏安小国竟连我大明士兵都敢杀,朕一定要打到他们亡国为止!”

这便是来自大明皇帝朱棣的愤怒,是哪个国家让他如此生气?

这个国家究竟做了什么事?最后他们的结局如何?

文武双全

要说我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许多人公认的就是朱棣。

朱棣出生那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当时陈友谅将要进攻朱棣出生的南京城。朱元璋还没来得及看这个儿子一眼,他就赶紧带着士兵前去御敌了。

就这样,朱棣从小是在军营中长大的,受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

朱元璋那时候也是忙得要死,就连孩子们的名字他都耽搁了好久。

就拿朱棣的这个名字来说,朱元璋是在朱棣七岁那年亲自赐予他这个名字。七岁才有名字,确实有点晚。

虽然说那时的天下已经太平了许多,但有些地方的战事依旧未平定。

朱元璋那时候已经宣布自己称帝了,朱棣和其他皇子们还以为自己要享受荣华富贵了,岂料他们的艰苦生活才刚刚开始。

朱元璋虽然说已经称帝,而且打仗也还用不到他这些尚且年幼的儿子们,但朱元璋还是给这些儿子们安排了军事训练,训练方式基本和普通士兵差不多。

朱棣他们经常穿着草鞋去跋山涉水,只有实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才可上马暂歇一会儿。

等孩子们稍微长大一点后,朱元璋直接让朱棣他们进入军营中训练,也就是教他们骑射、剑术等。

等朱棣他们差不多都长大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平时不训练的时候,朱棣他们就泡在书房中读书。

这才是有权有钱人家教育孩子该有的样子,既要让他们读书学习,也要让他们学会吃苦耐劳,而不像有些富贵家庭那样,将孩子供起来养,那样最后只会害了孩子。

让孩子吃苦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父母怕孩子吃苦。

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后,朱棣成功娶到了开国“六王”之首徐达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

对于他的这个媳妇,朱棣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徐达在军事方面的地位可是仅次于朱元璋啊。

最后朱棣带着妻子和士兵来到了北平城就藩,当时他被封为了燕王。

朱棣的封地离北元非常近,所以平常有了战事,朱元璋会让朱棣带领的中央军前去平定战事。

在多次与北元的战斗中,朱棣也是慢慢积累起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也正是因为常年在外领兵作战,再加上和尚姚广孝的帮忙,朱棣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所有藩王中翘楚的存在。

朱棣手中掌握大权,为后面的“靖难”打下了基础。

其实从朱元璋内心来说,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因为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新的盛世

但即便是太子朱标已经去世了,朱元璋也是没有理由立朱棣为太子。

如果朱棣被立为太子,那其他有权力的藩王就会非常不满,比如权力同样比较大的晋王。

其实不只是朱棣,如果是晋王,那朱棣就会非常不满。

总之就是,不论朱元璋的哪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其他藩王都会不满。于是在一位大臣的建议下,朱棣立孙子朱允炆当了太子,这下那些藩王们可就没得说了。

虽然说堵住了藩王们的嘴,但从各方面能力来看,朱允炆都是不合适的。

朱允炆那时候还年轻,他只是在书房中泡过一段时间,像作战经验和治国经验他更是一点没有。

朱棣不仅有打仗经验,而且经过多年治理自己的藩地,他也是摸索出了一点治国之道。

所以从能力方面来看,朱允炆完全是不合格的。

而且说句实话,其实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儿子们会反,但相比立儿子们为太子来说,如果朱允炆能解决好叔侄之间的矛盾,或许那些藩王们就不会反抗了。

为达到这个目的,朱元璋教给了朱允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只可惜啊,朱允炆毕竟还是太年轻,等朱元璋一死没了依靠,朱允炆就露出原型了。

朱元璋明明已经告诉他怎么做了,结果拿不定主意的朱允炆去问那些不中用的大臣该如何处理藩王,最后朱棣的“靖难”来了。

其实朱允炆要是不作死的话,可能朱棣也不会起兵反抗。只能说,这一切都是朱允炆咎由自取。

“靖难”成功后,朱棣成功当上了大明的第三位皇帝。

虽然说自己成了整个国家的老大,但朱棣并没有因此歇脚,而是继续努力。

朱棣继位后开始大赦天下,之前许多被贬的官员重新上任,监狱中只要不是罪过太深的,也都让他们出了狱。

此外,朱棣还大肆减轻赋税,像那些经受过战乱的地方更是减得非常多。至于无法耕种的农民,还不用交税。

朱棣继位后,对民间疾苦非常重视,毕竟战乱破坏了他们的安稳日子。作为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自然是要负点责任的。

同时朱棣还对吏部说道:“你们赶紧下达文书,让各地政府多多寻找那些隐居之才,让他们出山为国家效力。”

在朱棣的治理下,明朝成功有了著名的“永乐盛世”。试问:“如果是朱允炆一直当着皇帝,他能开创这样的盛世吗?”以他的智商和胆识来看,非常够呛。

所以不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效果来看,朱棣都是非常适合这个皇位的。

除了这些,朱棣还非常重视军事方面的发展。

那时的蒙古人已经被赶到了塞外,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不安分,企图再次接管中原。

为此朱棣那时候经常亲征,单单只是塞外亲征这一点,历史上有几位皇帝做到过?

进军安南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勒石燕然”这四个字,没听说过也没关系,这四个字的本质和“封狼居胥”其实是一样的。

“勒石燕然”指的是,东汉大将军窦宪亲率大军北击匈奴,然后他们一路打到了燕然山,在一块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功劳后,他们就回去了。

这不仅是每位武将的最高境界之一,对于那些好战的皇帝,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要说真正做到了“勒石燕然”的皇帝,其实只有朱棣一人,所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血性的一位皇帝。

当然了,朱棣在军事方面的贡献可不只是这些。

在很久之前,越南那片地方的国家一直都是我们华夏封建王朝的藩属国,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清朝时期。

虽然说是藩属关系,但那时的藩属国觉得自己离封建王朝都城远,所以他们一有点实力就开始嚣张跋扈。

朱棣在位期间,越南那一片的国家叫安南国。当时安南国的国王姓陈,结果有一天他们的统治被姓胡的推翻了。

后来他们的领导者胡一元还建立了胡朝,为稳住大明朝,胡一元特地给朱棣写了一封信。

信中胡一元也是毫不避讳地说自己通过兵变当上了新朝皇帝,而且他还将陈氏一族成员全部赶紧杀绝,所以他希望朱棣能承认他这个新皇帝。

要是能承认的话,那胡朝和大明之间依旧是藩属关系,他们每年照样会进贡珍贵物品。

朱棣看完这封信后脸上写满了问号,因为陈氏成员并没有完全被杀光,因为陈朝的太子还在明朝当人质呢。

显然这个胡一元骗了朱棣,既然陈朝的太子还活着,也就是说,皇位应该由他来继承,而不是胡一元这个叛将。

于是朱棣就把这个陈太子放回去继位了,为安全起见,朱棣还特地让数千明军护送他回去继位。

朱棣也是没有想太多,他觉得胡一元就算再胆大,也不敢对自己这么富强的国家下手吧,岂料胡一元他还真敢动手。

陈太子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胡一元提前埋伏好的军队,最后陈太子战死了,那些护送的明军也是全军覆没了。

这胡一元胆子是真的太大了,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天下无敌了。殊不知,他并没有见过真正皇帝该是什么样子。

朱棣得知这件事后也是大怒,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如此偏安小国怎么敢这么做?

看来他们在那个小地方待的时间长了,连“人外有人”的道理都不懂了。

大明朝的威严岂容这么一个小国家挑衅?于是朱棣亲自点兵点将,讨伐安南开始了。

最后在众将的努力下,胡朝的叛乱终于被平定。

后来朱棣便将安南改名为了交趾,然后设立了指挥司、政使司等部门管理此地。

不过据说后来这些都撤了,而是让当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地方,因为此地后来实在是太穷了。

从这场仗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明成祖朱棣实在是太霸气了,直接打得小国喘不过气来。

正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0 阅读:47
星红岁月吖

星红岁月吖

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