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用药管理中,很多患者常常存在一个困惑:降压药是一直用一种,还是过段时间就换一种,以防产生耐药性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表明,常规使用的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在持续服用过程中轻易产生耐药性。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血压调节系统,如影响血管紧张度、血容量、心脏泵血功能等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以常见的沙坦类降压药为例,它作用于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血管紧张素 II 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当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降压药,且血压控制平稳时,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药物对血压的调节模式。就像王大妈,患有高血压已经十余年,一直服用某品牌的沙坦类降压药,每天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测量血压,血压长期稳定在理想范围,收缩压保持在120-130mmHg 之间,舒张压在70-80mmHg 之间,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这是因为稳定的药物作用使得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血管持续保持适宜的舒张程度,心脏泵血负担稳定,身体各器官在平稳的血压环境下正常运转。只要患者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良好,血压控制平稳,就没有必要仅仅为了预防所谓的 “耐药性” 而换药,盲目换药反而可能打破这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衡,引发血压波动等不良后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李大爷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氨氯地平,血压长期稳定在 130/80mmHg 左右,身体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但他听身边人说降压药不能总吃一·种,于是自行换了另一种降压药。结果,换药后的一周内,血压出现波动,甚至一度飙升至 160/100mmHg,还伴有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详细了解情况,重新让李大爷换回原来的氨氯地平,并嘱咐他不要随意换药,血压才逐渐平稳下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降压药就永远不能更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换药是必要的。
一是出现不良反应时。
如果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干咳(常见于普利类降压药)、脚踝水肿(氨氯地平可能出现)、高血钾(部分保钾利尿剂或醛固酮拮抗剂)等不良反应,且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影响生活质量,此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合适的降压药。
二是血压控制不佳时。
即使患者规律服药,但血压仍然居高不下,或者波动较大,比如夏季血压偏低,冬季血压偏高,原有的降压药方案已无法满足血压控制需求,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剂量或联合用药方案。
此外,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的降压药物或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如果患者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如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特定的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等,医生也可能建议更换为更有针对性、疗效更好的药物。
那么,患者该如何正确对待降压药的使用呢?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坚持规律用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事实上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很低,即便很多患者每天都在服用降压药,血压还是控制不稳,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用药方式的错误。在此提醒各位高血压患者,用药务必牢记以下几点问题。
1. 谨遵医嘱,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非一成不变的,虽然不能随便换药,但是出现问题时及时的用药方案调整,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到医院复诊,测量血压,让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以及身体的整体状态。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需要换药以及换哪种药。患者自身不要轻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自行换药或停药,以免危害健康。
2. 健康生活,不要单纯依赖药物
得了高血压,只知道吃药是不行的,因为降压药也不是万能的,仅仅依赖于药物,而忽视生活中升高血压的因素,血压一样会失控。所以,控制血压,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要坚持合理饮食、控制钠盐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等,这些都能辅助降压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高血压治疗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