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献给:
魂牵梦绕的军营!
曾经的首长和战友!
7、我的老班长
我的班长赵长安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连队骨干。他文化程度高,年长我几岁,虽然兵龄只早我一年,但表现得十分成熟老练,工作生活经验丰富,热爱部队,关心爱护班上的每一名战士,成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军中之母”。
他总能把脉全班每一个战士的思想变化,哪个人有了思想问题都逃不脱他的洞察力。他对班上每一个战士的家庭情况,思想工作表现和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经常和战士谈心,该表扬鼓励就表扬鼓励,该批评敲打就批评敲打,有什么问题设身处地地替你着想,帮你出主意想办法。
我最佩服的是他随时随地都能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难。就连你来了信,他都能根据你的情绪变化,准确判断出是谁来的信,像算命先生一般。
支左期间的一天晚上,他将我叫到毛纺厂一处临时堆放设备的材料棚坐下来拉家常,拉着拉着,他话锋一转,单刀直入地问我,是不是女同学来信啦?我十分惊讶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如果你有和她从同学关系发展到恋爱关系的意思,就直接回信表明态度。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就不要频繁通信了。”他的话使我醍醐灌顶,随后做出了果断抉择。
还有一次也是在支左期间我病倒了,躺在床上参加不了班上的正常活动,他劝我找卫生员量量体温,不行就到厂医务室找医生看看,我说不要紧休息休息就好了。他却放心不下,安排好全班活动后,叫上卫生员给我量体温,陪我到厂医务室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经及时打针吃药很快治愈。其间我听到他给卫生员崔润介绍说,我就知道陈启军病得不轻,不然就他那性格和脾气,绝不会躺倒休息。多么体察入微,对战士了如指掌,慈母般心肠的好班长啊!
我们班长素质过硬,思想政治上强,学识渊博,他当兵前就当了学校老师,出口成章,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多才多艺。那时连里要求以排为单位办黑板报,经常组织评比。各排则由各班轮流主办,每次轮到我们班时,总是班长亲自上阵,也总能在连队评比中夺魁。那时我们连是师团有名的“四好”标兵连,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连,每当党中央毛主席有什么重大决策指示,我们班长和二班长王宜桓等笔杆子们总要写文章及时报道连队的学习情况。记得凡我受他们指派,直接送往青海日报社和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稿件,都很快见报和广播。
我们班长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全班 7 名同志亲如兄弟,紧紧地团结在他的身边,出色完成连里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1969 年,我们班,即 75 炮连 3 排 7 班,被团里表彰为“四好标兵班”,人人被评为“五好战士”。我被调连部当军械员兼文书,王光明被调 8 班当班长。
移防河西前后,我的班长被团党委确定为战士代表参加团党委中心组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他曾先后被团里评选为出席团和师的“三代会”代表(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被团和师评为“管理教育标兵”,班长标兵,在全师各部队巡回介绍经验。然而令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班长骨干,最后居然没有在部队提干,而是复员到长庆油田工作。不知这是枪打出头鸟,遭到他人嫉贤妒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不得不说这是部队建设的一个损失,我为他感到十分惋惜。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凭借自身的过硬素质,军人特有的优秀品质,一步步从一名退伍战士、工人成长为长庆油田公安处处长,长庆油田西安基地保卫部主任,在石油战线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班长对我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他是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引路人。他亲笔写下“陈启军”名字的毛主席著作选读本我一直珍藏至今 50 多年。我虽然只是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新兵,但在我们班 7 名战友中,除班长之外就数我文化程度高,大家都认为我也是和班长一样有文化的人。班长更是重视对我的培养教育,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他都及时给予表扬,每当遇到挫折时他都及时帮我分析原因,汲取教训。他鼓励我要好好干,在部队这所大学校经受锻炼,学军事、学文化,力争入党立功。即使后来我调到连部当文书,团新闻报道组当报道员,他仍持续关心着我的成长进步,坚定我干好工作的信心,指出我努力的方向。
我和班长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是长久的,我们的情谊是永远的。我至今和班长保持着联系,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位好班长、好兄长,我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位恩师——赵长安。
8、我的老连长
我的老连长李家隆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他是1958年兵,剿过匪,平过叛,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国防施工的组织指挥,经历过战争的生死考验。
最光荣的是参加国庆 20 周年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从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司令部参谋、连长一步步成长起来。是一位既熟悉机关,又了解基层,军政兼优,素质全面的好连长。
他当连长时,冯光耀是指导员。后来指导员接连换成周掌才、陈广业,他在连长任上一直干到 1970 年下半年升任 3 营副营长,副指导员林射祥接任连长。我因毛纺厂支左回来调连部当军械员兼文书,便和老连长有了更多接触,比一般战士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在我们当兵的先一年,他和老指导员冯光耀带领全连官兵开赴师贵德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其间,他和指导员带头挥镰收割青稞麦子,同干部党员带头跳进寒冷刺骨的水中堵冲口、疏渠道,圆满完成了近万亩地的秋收冬灌任务。年底撤回营区稍事休整后,又和冯指导员一起率领全连开赴青海毛纺织厂执行支左任务。
1968年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团里安排我们连和门对门的炮 3 连结成帮学对子,两个连队年底双双被评为“四好连队”。兰州军区肯定和推广了我们发挥“四好”标兵连作用,互帮互学,争创四好的经验和做法。安排李连长和炮3连曹文华副连长巡回在全区团以上部队做了 36 场报告,介绍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为促进兰州军区部队“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李家隆连长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力争上游,不甘落后。我们连是75 无后坐力炮和 12.7 高射机枪混合编制,作为炮兵参谋出身的连长,他虽然熟悉无坐力炮直瞄破坏射击技能和指挥,但对高射机枪不太在行。于是便不耻下问,向内行的干部战士学习高射机枪对地面和空中目标射击技能与指挥。为提高连队军事训练水平,他组织干部战士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在驻地张掖地区五七干校旁分别建起 75 无坐力炮、12.7 高机和军马训练场,将连队的中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他不仅军事训练抓得紧,抓得好。养猪种菜也同样抓得有板有眼。移防平原堡后,养猪保持了青海时的势头,逢年过节和新兵入伍老兵离队都要杀猪改善生活。就是种菜成了问题,驻地是黏土地,种啥都长不好,当地群众没有种菜的习惯,很难买到新鲜蔬菜。
连长便和副连长景生春、司务长张继忠商量组织官兵在驻地开垦菜地,试验种菜。他让大家深翻地,把马粪猪粪统统拉到地里追肥。又请来当地老农指导,仿效老百姓种地的做法拉来沙子,改变土壤结构。
连里号召农村籍战士从全国各地寄来菜籽,精心育苗种植。对刚移植和刚出土的菜苗,发动官兵制作泥碗,上午 10 点左右太阳光照射强烈时扣上,下午揭开。经过反复探索实验,不断总结,终于种出萝卜、白菜、大葱、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菜瓜、南瓜等。基本解决了除冬季以外的蔬菜自给,当地老百姓看着胳膊粗的萝卜,小孩子抱不动的南瓜,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直夸:“解放军厉害,不但能打仗,还会种菜。”
我们连长还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看起来严肃威严,其实待人宽厚,没有架子,关心爱护部属。每到逢年过节,他都要走访慰问临时来队家属,亲自过问安排连队伙食。1970 年春节,是我们到平原堡过的第一个春节,他和战士一起包饺子、打扑克、玩游戏。我们连部只有3个战士,没有班排人多热闹,他就在年三十晚上,和指导员陈广业一起参加我们的守夜活动,手把手地教我们包饺子,给我们讲述年文化,同吃年夜饭。我第一次在部队过年,就找到了家的感觉。
因连队的知名度和连长本人的突出表现,他作为“四好”标兵连和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连的代表,被选为国庆20周年观礼代表。更为荣耀的是成为受到毛主席邀请,从军队代表团千人中选出的百名住中南海代表之一。
他们于9月26日乘坐 8341 部队专车进入中南海,受到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连长同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住在一起。9月30日受到周恩来总理邀请,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10月1日,又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在毛主席等中央首长身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住中南海期间,他包了一撮院子里的土,8341 部队官兵又送给他一包长在中南海的葵花子。
回到部队后,他将土撒在连队的菜地里,第二年在撒土的地里种上中南海的葵花,秋天收获时全连官兵把籽粒饱满的葵花子挑选出来,在事先设计好的画板上一粒一粒精心粘贴成毛主席穿军装戴军帽的头像,装裱在镜框里,挂在连队俱乐部墙上。官兵们高兴地说:“每一颗葵花子都象征着驻守西北边陲的革命战士,葵花永远向太阳,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大家相互鼓励着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我们连长还是一个自我要求严格,十分谦虚谨慎的人,国庆观礼回到连队后,他告诉大家:“能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这绝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连队的光荣,是我们大家的光荣,是团的光荣、师的光荣,兰州军区和整个解放军的光荣。”他经常给我说,我们连队能有今天的成绩和荣誉,是一代又一代官兵接力奋斗的结果,你要在连队要事日记中详细记载大家的功绩,让后来人踏着前人的足迹不断奋进。
谁说不是呢?我在连队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连长的口中,从官兵对前人的追忆中,使我记住了冯光耀、李芝山、周掌才、杨建政、杨广发、景生春等对连队建设做出贡献的连长指导员的名字,记住了连队其他干部的名字,记住了不知名的前任战友创造的辉煌业绩。
我为自己能到75炮连当兵深感荣幸,为遇到像李家隆一样的连队干部,像赵长安一样的班长而骄傲!老连长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永远敬重感恩的人。
李连长后来担任了 3 营副营长、1 营营长,165 团参谋长、副团长,为部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81年转业地方,先后在重庆交通机械厂当副厂长、纪委书记、调研员,2001 年光荣退休。
如今老连长虽然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我2021 年在广西北海见到他,每当说起75炮连的往事就滔滔不绝,就像发生在昨天。我想老连长能有如此健康的精神状态,除了得益于军人出身的身体素质,更多则是对老部队、对75无坐力炮连的感情使然。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