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闲的时候看了一下这部影片,然后就沉迷其中。同时也在看着老徐版本的那个剧。一切的前戏,好像都是在为高群书的这部电影作铺垫,所以当我看见杨颖在大屏幕上演一场对战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仿佛吕月月和潘小伟的魂,重新附身在他们身上,我很希望他们两人可以改变这个悲剧,但是我不敢奢望,毕竟两人相爱的话,死掉的一方会很难受。
这个温暖的故事,让我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到了这部影片中发生的变化,比如北京变成了深圳,逃亡路线从一路向西变成了向东,香港的帮派变成了韩国的帮派……高群书的优点,并不只是题材的把握和场面的安排,更重要的是,他对警方的描述,比任何一个电影人都要深刻。黄晓明饰演的角色,时而吊儿郎,冷若冰霜,李队长心机深沉,落井下石,还有一个四川语的大 boss,都在推进剧情,但更多的,却是为了避免让人觉得压抑。
与《西风烈》相比,高群书在打斗、追车、爆炸等方面的“手笔”,都要重得多,中国刑警与日韩两大帮派的争斗,在一条夜间行进的道路上,逐渐拉开序幕,一场不幸的惨剧,从这里开始。但是,最根本和最具影响力的变化之一,就是角色的安排。
有没有人还会想起黄晓明饰演的那个薛宇,众人顿时明白了吕月月为什么要选一个混混的原因。可以推测,这部电影为增加商业元素,使娱乐氛围更浓郁一些,看来剪掉了许多感情镜头,吕月月与薛宇、金正熙的矛盾并没有深入表现出来。薛宇从水族箱中捡起一条从水族箱中跳出来的小黑鱼,一脸淡定地将那条糊了的鱼吞入腹中,另一幅画面则是月月在关键时候忍不住笑出声来,被正熙拉着。
这两处都是新的,第一处是薛宇对他的抛弃,第二处则是在小伟临终前,月月帮他系了一条领带,从喜欢到爱上了他。高群书的几句话,都是为了“服从”原作,而那些话,也都是为了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吕月月的背叛,所以他必须要说出来,但如果说出来的话,只会让大家觉得好笑,毕竟他们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伍组长告诉她:“你和他在一起,干嘛要给他打电话(把事情搞砸)?恐怖如斯!”。是原著和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来自于吕月月和潘小伟关于顾成杀死妻子的对话,潘小伟是从英回来后,想要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吕月月则是想要过上更美好的日子,从他们的对话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摆脱不了命运的纠缠。
在顾城所谈到的命运中,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用一把意大利提琴。事实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无神主义,意大利的小提琴和古堡,都是一种艺术的象征。吕月月和金正熙的感情线,在这部电影中都是“一步到位”的,而这部小说中的感情线,特别是在逃亡路上,吕月月在热恋和寻找手机的过程中,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恍惚和精神恍惚的状态,因为时间的原因,剧情也就简单地讲了一遍,爱情的浓烈程度,也就是从杨颖在那一幕仅有的激情镜头中,才能看出来。
不得不说,杨颖的表演还是很不错的,从她两次偷听手机时的心情,就能看出她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杨颖在这部两年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的气质,完全是两个极端。从车上,到打电话,到床上,再到生产,她都是不遗余力。
无可避免地把她和老徐的版本相比较,杨颖饰演的那个警察,因为她会说几种不同的外语,所以她更像是一个八零后,九零后,但她的思维方式,却是远超九零后,吕月月那个九零后,让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