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我卖家里3头牛去上学,四年后回村行医,村花却说要嫁给我

念之随心生活 2024-12-13 18:18:45

我叫叶长青,是益州县五里乡槐树村人。虽说现在我在村里办起了诊所,娶到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周小蝶,但说起我的经历,还真是一把辛酸泪。

我是1966年正月十五出生的,那天恰好是元宵节,母亲常说,元宵节出生的孩子,命里带着一团火,将来准能照亮别人。可我小时候不懂这些,只知道每年元宵节,母亲都会给我包一碗馅儿最足的汤圆,让我能甜在心里,暖在胃里。

我家在槐树村是出了名的穷。父亲叶德明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就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耕种,要说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家里养的三头老黄牛了。这三头牛可是我们家的命根子,年年指望着它们耕田、套车,能让我们一家子有口饭吃。

说来也怪,我从小就对医这个字特别敏感。村里老一辈的人常说,这是我娘怀我的时候,救过一个收草药的游医,所以我天生和医术有缘分。其实哪有那么玄乎,我是亲眼看着村里的王大伯,因为没钱看病,硬生生把一场小病拖成了绝症。那年我才十二岁,可那个场景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长青啊,你说咱们村里要是有个大夫该多好。”王大伯咽气前拉着我的手说,“可惜,可惜啊。”

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医,要当一个让乡亲们看得起病的大夫。

1988年,我高考的成绩刚好够上省医学院。那天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可第二天问清学费后,我的心就凉了半截。一年的学费要800块,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没有3000块钱根本熬不过去。

“爹,咱家的三头牛,能卖多少钱?”我小心翼翼地问。

“你敢卖牛?”父亲一听这话,腾地从竹椅子上站起来,“这牛可是咱家的根本!要是没了牛,明年的地谁来耕?你读书是好事,可也不能断了全家的活路啊!”

我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的话在理,可我的医学梦难道就这样断送了吗?

晚上,我躺在土炕上辗转反侧。突然,我听到母亲轻轻推开了门。

“长青,起来,娘跟你说话。”母亲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我披着衣服起来,跟着母亲到了院子里。月光下,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了不少白丝。她摸着我的头说:“长青,你的志向娘都懂。这样,明天我去找你三叔,让他帮忙把牛卖了。你爹那边,我来顶着。”

“可是娘。”

“别可是了!”母亲打断我的话,“咱们村里现在都用上了拖拉机,牛确实没以前那么重要了。再说了,你要是能当上医生,那可比几头牛强多了。”

就这样,在母亲的帮助下,我们偷偷把三头牛卖了。那年的牛价不错,三头牛一共卖了4200块钱。母亲给我3500块,自己留了700块钱防备急用。

可事情还是让父亲知道了。那天,他气得把家里的碗筷都摔碎了,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这个不孝子!卖了老子的牛,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

我跪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母亲死死拽住父亲,说:“你打死我吧,这都是我主意!”

那天晚上,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省城报到。临走前,我又一次跪在父亲面前:“爹,我一定会让您明白,我的选择是对的。”

父亲背对着我,一言不发。

坐上去省城的长途车,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车上放着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歌里唱着“人生难得几回搏”,我抹了抹眼泪,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医生。

到了省医学院,我才知道什么叫艰苦。宿舍是八个人一间的大通铺,晚上有人打呼噜,有人说梦话,我头一个月都没睡好觉。不过,最难熬的不是这些,而是经济上的拮据。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那些厚厚的专业书给愁坏了。光是第一学期要用的书就要200多块钱。我咬咬牙,买了二手的。那些书虽然旧了点,但上面的笔记倒是意外的收获,看得出来,前任主人也是个用功的人。

为了省钱,我一日三餐都在学校最便宜的食堂解决。两毛钱一碗的白米饭,三毛钱一份的咸菜,实在扛不住了才舍得买个五毛钱的卤蛋。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有同学从家里带来咸鸭蛋和腊肠,光是闻着味道都觉得香。

但日子归日子,学习上我可一点都不含糊。解剖课时,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生理课上,我的笔记记得最详细;即使是最难的病理学,我也要死啃硬磨,直到弄明白为止。

转机出现在大一下学期。有一天,我路过学校附近的德仁堂医馆,看到门口贴着招工启事。我壮着胆子走进去,碰到了改变我一生的恩师——郑德仁老先生。

郑老先生今年65岁,是四代传人的老中医。他问我:“后生,你是来找工作的?”

我连忙点头:“是的,郑老先生。我是医学院的学生,想在这里打工。”

“医学院的?西医还是中医?”

“西医。”

郑老先生笑了:“有意思。一个学西医的,来中医馆打工。说说看,为什么选这里?”

我如实回答:“一来是为了赚些生活费,二来。我觉得中西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很多人觉得中医不科学,可我觉得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郑老先生听完,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好,就冲你这句话,我收下你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来帮忙,工钱一个月50块,管晚饭。”

就这样,我成了德仁堂的学徒。白天在学校学习西医,晚上跟着郑老先生学习中医。说来也巧,郑老先生的孙子也在医学院读书,不过是学中医的。我们俩很聊得来,常常一起讨论医学问题到深夜。

日子虽然清苦,但我感觉很充实。每天傍晚,我都会看到郑老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捧着一本线装的医书,细细研读。有时候他会给我讲解一些奇难杂症的治疗经验,有时候又会教我把脉认穴。渐渐地,我发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理解了“医者父母心”的真正含义。

可是,家里的事情总是让我牵肠挂肚。通过母亲托人捎来的信,我知道父亲还在生我的气,村里人还在背后说闲话,说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最让我担心的是,听说父亲总是咳嗽,可他死活不肯去医院检查。

有一次,我在德仁堂遇到了王婶。她是去县城办事,顺便来买些药材的。看到我,她愣了一下,然后红了眼眶:“长青啊,你可要好好学医啊!你不知道,自从你走了之后,你爹虽然嘴上不说,可没少偷偷念叨你。”

王婶还告诉我,周小蝶常常去我家帮忙。那周小蝶是我们村有名的村花,比我小两岁,从小就长得水灵。以前上学的时候,村里好多小伙子都偷偷给她写过情书,可她都没搭理。

“你是不知道啊,”王婶压低声音说,“自打你走了,你妈腰腿疼得厉害,都是小蝶经常去帮着干活。前几天你妈说要给工钱,小蝶愣是不要,说是邻里帮忙,应该的。”

我心里一暖,又有些酸楚。其实上学之前,我也偷偷喜欢过周小蝶。谁能不喜欢那样的姑娘呢?但我知道,以我家的条件,根本配不上她。现在听王婶这么一说,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我已经在医学院读了三年。这三年里,我没回过一次家,就是过年也在学校里补课。但我知道,村里的每一个变化,都通过母亲的信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1991年的秋天,我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不是母亲的歪歪扭扭的字,而是一笔一画写得很工整。拆开一看,是周小蝶写来的:

“长青:

你好!写这封信时,我坐在你家的老槐树下。这棵树今年开的花特别好,你妈说,这是上天在给你撑腰。

村里人都在传,说你在省城学医学得不错,还在德仁堂跟着名医学手艺。每次听到这些,我都特别替你高兴。

你爹的咳嗽越来越厉害了,前两天我看他偷偷吐了血。他不让我告诉你妈,我想着还是该让你知道。”

看到这里,我的手开始发抖。信的最后,周小蝶写道:“长青,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村里的人都很想你,尤其是。”后面的字迹有些模糊,像是被泪水打湿过。

第二天一早,我就跑去找郑老先生。我把父亲的症状仔细说了一遍,老先生听完,眉头紧锁:“听起来像是肺痨的前兆,得赶紧治啊!这样,我给你开个方子,你赶紧寄回去。”

可惜,父亲连这个方子都不肯用。母亲在信里说,他把药包扔进了粪堆,说宁愿病死也不用儿子的东西。

这天晚上,我在德仁堂收拾药材,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郑老先生和一个女声的对话。

“郑爷爷,求您救救我爹!他。”

这声音让我愣住了,是周小蝶!我赶紧跑出去,果然看见她站在那里,眼睛红红的。见到我,她先是一怔,随后扑过来抱住我就哭:“长青,你爹病得很重,你快回去看看吧!”

原来,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已经卧床不起了。周小蝶特意跑到省城来找我,就是想让我回家看看。

“你不知道,你爹虽然嘴上不说,但每次有人提起你,他都会偷偷抹眼泪。前几天,他在发烧说胡话,一直在喊你的名字。”

我再也忍不住了,当场就跪在了郑老先生面前:“师父,求您开恩,让我请几天假回家!”

郑老先生叹了口气,转身进了内堂。一会儿工夫,他拿出一个漆木药箱:“这是我老家传下来的药箱,里面有几副我配的药,你带上。记住,不管你爹认不认你这个儿子,你都得尽孝道。”

我和周小蝶连夜坐车回村。车上,我才知道这些年村里发生了多少事。我走后,父亲一直郁郁寡欢,干活也没了精神。村里人劝他上医院看看,他就说“我儿子不是去学医了吗?等他学成了再说”。

“你不知道,”周小蝶小声说,“去年你爹还特意去县城打听过你的情况。听说你在德仁堂跟着名医学艺,他高兴得给全村人都买了烟抽。”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到家时已经是半夜。母亲听到动静,趿拉着鞋就跑出来,看见是我,立马搂住我就哭。我赶紧问:“爹呢?”

“在里屋躺着,刚刚又发烧了。”

我拎着药箱走进里屋。油灯下,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脸色蜡黄,嘴唇发紫。他闭着眼睛,呼吸很重,听着像是有痰堵在气管里。

我强忍着眼泪,开始给父亲把脉。刚摸到他的手腕,父亲就睁开了眼睛。

“爹。”

父亲看了我一眼,又闭上眼睛,嘴里嘟囔着:“谁让你回来的?我不需要你。”

我一边诊脉一边说:“爹,您这是肺部感染,还伴有痰热内壅。我给您开几副药,一定能治好。”

“我不要你的药!你把我的牛卖了,现在又来假惺惺地。”父亲说着就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口痰带着血丝喷了出来。

我赶紧扶住他,掏出郑老先生给的药,开始煎药。周小蝶在一旁帮我打下手,母亲则在堂屋里抹眼泪。

就这样熬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父亲的烧终于退了。我守在床边,看着他沉沉睡去,这才发现他的头发全白了。

第二天一早,我按照郑老先生教的方子,采了些野生的款冬花,又让周小蝶帮我找来一些鱼腥草。这些都是化痰止咳的好药,而且都是在咱们乡下常见的草药。

“长青,”周小蝶递药给我时问,“你真的这么喜欢当医生吗?”

我点点头:“从小到大,我就有这个梦想。你还记得王大伯吗?要是当时村里有个大夫,他也许就不会。”

周小蝶突然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你的梦想。上学那会儿,我就经常看见你偷偷看医书。我还记得你说过,要当一个让乡亲们看得起病的大夫。”

我愣住了,没想到她居然记得这么清楚。

就这样,我在家里守着父亲养病。郑老先生特意给我批了一个月的假期,让我好好照顾父亲。这段时间里,我每天给父亲煎药,帮他擦身,教母亲认识一些常见的草药。

慢慢地,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虽然他还是不怎么理我,但至少不再把我的药扔到粪堆里去了。

这天早上,我在院子里晾晒草药,突然听见隔壁孩子的哭声。原来是李婶家的小孙子发高烧,我赶紧跑过去看看。把了脉,是风寒感冒,我就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泡脚,又开了几副退烧的中药。

没想到这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第二天,就有人来找我看病。一开始我不敢收诊金,但架不住乡亲们硬要塞给我鸡蛋、红薯什么的。

“长青这孩子有出息啊!”村里人都这么说,“这才多大功夫,看病就这么灵验了!”

父亲躺在堂屋的躺椅上,听着外面的议论声,嘴角微微翘起,但被我看见时,又赶紧板起脸来。

转眼间,一个月的假期快要结束了。这天晚上,周小蝶来我家送药材,我送她出门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

“长青,”她低着头说,“你这次回省城,还回来吗?”

月光下,我看见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会回来的。”我说,“等我毕业了,一定回来。这里需要一个大夫。”

她猛地抬起头:“真的?”

“真的。不过。”我有些难为情,“等我回来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嫁人了吧?”

周小蝶的脸一下子红了:“谁、谁说我要嫁人了?我。”

这时,父亲的咳嗽声从屋里传来,打断了我们的对话。周小蝶慌慌张张地跑走了,只留下一股淡淡的药草香。

第二天一早,我就要坐车回省城。临走前,我把这一个月总结的经验都写在一个本子上,教给母亲:“这些都是些常见病的症状和治法,您记住了,万一爹再有什么不舒服。”

母亲把本子紧紧抱在怀里,眼泪又下来了。

我转身要走,突然听见父亲喊我:“长青!”

我愣住了。这是一个月来,父亲第一次叫我的名字。

“你。你好好学!”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等你毕业了,爹。爹给你在村口盖个诊所!”

我再也忍不住,扑过去抱住父亲。这一刻,我感觉比考上医学院还要高兴。

回到学校后,我更加用功。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年,我不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通过了郑老先生的考核,拿到了他亲手书写的中医行医资格认证。

1992年夏天,我终于回到了槐树村。父亲果然在村口盖了一间三间瓦房,还特意去镇上打了块“德仁堂”的牌匾,说是要纪念我的恩师。

开业那天,全村的人都来捧场。我看见周小蝶站在人群里,还是那么水灵,对我笑着。这时,王婶走过来,神神秘秘地说:“长青啊,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有好多人来提亲,小蝶都没答应。她说,要等一个会医术的人回来。”

我的心猛地跳了起来。这时,周小蝶已经走到我面前:“叶大夫,我前两天脚崴了,你给看看吧。”

我赶紧让她进诊室。刚要给她把脉,就听见她噗嗤一笑:“其实我脚没崴,就是想当第一个病人。”

我也笑了:“那你准备给多少诊金啊?”

“诊金?”她眨眨眼睛,“我让我爹托了媒婆,你要是敢要诊金,小心你的终身大事!”

就这样,我和周小蝶定了亲。她父亲周卫国是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听说要把女儿嫁给我,高兴得当场就答应了,连彩礼都没要。

“我家小蝶从小就喜欢你,”周叔后来告诉我,“那年你卖牛去上学,她哭了好几天。这些年,她一直在等你。”

办喜事那天,郑老先生专门从省城赶来。他送了我一套珍贵的医书,还给我和周小蝶行了师徒礼。从此,周小蝶就成了德仁堂的第三个学徒。

日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下去。我的医术渐渐打出了名声,不光是本村的,就连邻村的人都慕名而来。周小蝶跟我学了一年多,居然也能帮我抓药问诊了。

1995年的春天,父亲突然对我说:“长青,爹对不起你啊!那年要不是我拦着你,你也不用去卖牛。”

我赶紧说:“爹,要不是您逼我,我哪能有今天?您这是给我压力,让我不敢不努力啊!”

父亲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时候,周小蝶抱着我们的女儿从里屋出来:“爷爷,您别哭了,茶茶都被您吓着了!”

看着女儿圆圆的大眼睛,我突然想起了那年王大伯临终前的话:“长青啊,你说咱们村里要是有个大夫该多好。”

如今,我不但当上了大夫,还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幸福。望着门前那块“德仁堂”的牌匾,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卖牛求学的少年,想起了那个默默等待的姑娘,想起了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我们追逐梦想?也许是对医术的执着,也许是对爱情的坚守,又或者是父母深沉的爱。

0 阅读:0
念之随心生活

念之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