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挽留他到总政任职,不愿坐机关,因总政正、副主任是老部下?

吧唧吧唧聊 2024-09-27 14:12:49

1982年,先后在五大军区级单位任职过的廖汉生,考虑年龄问题后,离开军区领导岗位。

虽然当时已经出台领导干部离退休机制,可根据当时情况,以及身体情况,他是完全可以继续留在位置上工作的。因为中央首长以及不少战友挽留他,如果留下,或是干军事教育,或是到总政任职。

如果去干军事教育,职务就是军事学院院长。在1957年,他就担任过南京军事学院院长3年,内心来说并不是很想去,因为干过,希望干一些别的领域工作。

如果调去总政任职,大概率是担任副主任,因为总政部主任已经有人了,是他过去的老部下余秋里。还有其他副主任,如颜金生也是他的老部下。

余秋里过去在红6军团,1935年调任红2军团6师当团政委,廖汉生担任师政委,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一直在廖汉生麾下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俩人分别被评为副兵团级和正军级,都授予中将。尽管余秋里在战争年代的职务不算很突出,可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作能力越发突出,从西南军区后勤部长调任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杨立三部长病故后,他就接替了职务。从资历来说,有人比他更深,如唐天际是副兵团级,按照一般程序是不是应该级别越高,越优先提拔。

他能被提拔为总财务部部长,也是能力上的突出,精力足,在处理复杂的工作上游刃有余。

总财务部与总后勤部合并,他担任总后勤部政委不到2年,就被安排去石油部接替部长,在石油战线上的功劳更突出。石油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能源,过去依赖进口和合成油。在首任部长李聚奎领导下石油产量虽然翻倍,可依然无法满足需要,而且加上浮夸风刮来,有人认为李聚奎干不动了,余秋里被推荐为部长,时年才42岁。

也就是在他担任部长的几年里,勘探出大庆油田等,使得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能源问题。在这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成为代表在大会堂作报告。

离开石油部后,转战财经战线上,一度提拔为副总理,后改为国务委员。1982年原本让他担任政法委书记,可他更希望到部队与另一位领导对调职务,成为总政部主任。

副主任颜金生是二军团的将领,俩人在抗战时期成为直属上下级,他曾经两度接替廖汉生的职务。抗战时期,廖汉生担任过358旅716团政委,他后也接替716团政委。抗美援朝时期,他接接替担任1军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颜金生担任军政委、大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到七十年代直接提拔为总政部副主任。

廖汉生说自己不愿去军事学院,说自己曾经干过,至于为何不愿去总政部任职,是不是因为两位昔日的老部下将会成为自己的直属上级和平级,才不愿去的呢?

实际上,廖汉生对去政治部工作不是太有兴趣。

抗战时期,上级让他担任358旅政治部主任,他表示自己没有干过,而且也不愿意到机关工作,就推荐金如柏担任旅政治部主任,自己愿意降职到716团继续担任政委。这样部下成为自己的上级,他是心甘情愿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军政委提拔为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虽然推辞,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将领出任,他只好是“勉为其难”,但要求将冼恒汉调去担任副主任,协助他工作。冼恒汉在解放战争时一直担任1纵政治部主任,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有人说政治部主任与政委不都是政工干部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实际上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就像军长与参谋长都是军事干部,一个做决定,一个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司令部琐碎工作。政治部主任的工作是非常具体的,政委相对而言是负责军事之外所有的工作,是抓总的。

从这一点来说,对过去下级领导自己,还是与老部下平职,都没有意见,还是认为自己不合适坐机关工作。

0 阅读:0
吧唧吧唧聊

吧唧吧唧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