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24年的洗礼,不少合资品牌都已经被国产品牌逼到了悬崖边上,甚至连曾经不可一世的“日系三强”现在也仅剩下丰田还在苦苦支撑,本田、日产反倒成了难兄难弟。进入到2025年后,曾经不愁卖的广汽本田似乎又陷入了更大危机。
根据广汽集团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份广汽本田销量仅为15123辆,同比下跌57.14%,惨遭腰斩。虽然在1月份存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但月销仅1.5万辆对于广汽本田来讲,这样的成绩还是让人瞠目结舌。那么,广汽本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青黄不接,明星车型纷纷陨落
从车型来看,广汽本田目前的在售车型并少,高达13款,其中还不乏有飞度、雅阁这样的经典车型,曾经也是广汽本田的销量担当,每月销量都能在1万辆甚至2万辆以上。但可惜的是,广汽本田1月份的总销量都才1.5万台,表现糟糕的最大原因也正是旗下车型竞争力不足所致。
本田在国内最大的卖点是什么?不就是“买发动机送车”吗,但在新能源时代下,本田在发动机领域的优势已经不值一提,特别是当国产插电混动汽车将价格定在“798”后,传统燃油车已经很难与其抗衡。毕竟无论油车如何省油,在用车成本上也无法与可油可电的插电混动汽车相比。
除了用车成本外,面对国产品牌的价格冲击,合资车也很难招架。就拿飞度来说,曾经的飞度之所以能够热销,就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亲民,不到10万元的价格就能买到。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更多人会去选择比亚迪秦PLUS DM-i这样的插电混动产品,而非本田飞度这样的燃油车。
如果仅是明星车型不给力就算了,广汽本田近两年推出的新车或换代车型同样失败,最经典的就是雅阁的换代,换代前的雅阁妥妥的标杆产品,换代之后所引发的争议直到现在都还存在。在新车型方面,无论是型格还是ZR-V致在,都未能达到理想成绩,使得广汽本田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新能源汽车就更不用说了,在合资品牌中除了大众表现较好外,其余合资品牌压根儿就没有重视起新能源汽车,丰田是如此,本田亦是如此。别看广汽本田拥有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两款纯电车型,以及皓影新能源、雅阁新能源两款插混产品,但广汽本田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懂的都懂,与同价位国产新能源汽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段位。
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态势只增不减,用何小鹏的话来说,2025-2027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因此,对广汽本田来讲,想要寻求破局就必须加速变革,以便在最为关键的三年闯出一片天地。
广汽本田颓势早已显露
从表面上看,广汽本田销量是在2024年突然崩塌,可实际上广汽本田如今这一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从2020年销量突破80万辆的最高峰开始,广汽本田就已经在开始走下坡路。
2021年,广汽本田销量下滑到了78万辆,此时还仅是同比下滑不足为虑的3.2%;到了2022年,广汽本田销量再次同比下滑5.4%,2023年更是同比暴跌14%,直到2024年销量仅剩下47万辆左右,连续四年的销量下滑直接让广汽本田仅剩下巅峰时期的一半销量。按照目前的走势来看,如若找不到破局之法,2025年的广汽本田形势将更加严峻。
客观来讲,虽然广汽本田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但也并非没有希望。在市场转型的关键时刻,广汽本田能否及时调整战略,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将决定其未来能否重回增长轨道。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必须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提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并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
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就发布了加速电动化事业转型的“1113”战略布局,即1个全新的电动品牌、1个全新的电动车工厂、1个纯电现地开发模式、3款以上全新电动车。全新电动品牌被命名为了“烨P”,相较于目前中国市场已有的新能源品牌而言显得拗口且不易记忆,就如同广汽本田现有的纯电动汽车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一样,但如果新品牌下的产品竞争力过硬,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成功。
写在最后:
总之,广汽本田想要摆脱困境,就必须舍弃以燃油车为主导的现有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一旦在现今这一档口转型失败,未来想要重回市场只会更加艰难。未来,广汽本田燃油车和新能源将朝着怎么样的市场态势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