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GDP注水之殇:戳破政绩泡沫,重拾民生温度

京都闻道阁 2025-01-10 10:35:16

文丨崔桂忠

1月8日晚,央视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揭开了威海GDP注水的惊人黑幕。曾经,威海的经济发展数据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这诡异曲线背后,藏着的是被权力任性操控的真相。

专题片披露,威海市委原书记孙述涛为追逐政绩,大肆给当地GDP数据注水,公然干预企业报送数据,还暗示“越大越好”。他后来忏悔:“为了提拔,为了追求政绩,GDP 突然弄那么高,这个我是很后悔的。”

回溯威海过往的统计数据,脉络清晰又令人咋舌:2012年之前,威海在全省GDP增速排名中还处于队尾艰难挣扎;2013年起,却迅猛蹿升,待到2018年主政官员调离,次年数据便急剧跌落。仅以2013 - 2017年为例,威海市超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虚报数据,涉及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类型,虚报产值总计高达数十亿,这赤裸裸地撕开了地方政绩造假的遮羞布,“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歪风邪气暴露无遗,而最终承受苦果的,却是无辜的普通百姓。

GDP增速,本是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直观映照,凝聚着企业的拼搏与民众的消费热忱。然而,在孙述涛操弄下,它沦为其攀爬仕途的垫脚石。为将威海强塞进“全省第一方阵”,他全然不顾经济规律,仅凭臆想勾勒虚高目标,无视当地产业根基与市场容量。会上,言语暗藏锋芒;会后,挥舞考核大棒。重压之下,一家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订单寥寥,却在考核威压下,产值虚报至三倍,基层统计员无奈篡改一手数据,只因那不容置疑的“增速硬指标”,统计部门也迷失方向,沦为数据“美颜师”。

造假短期内或能为官员炮制出政绩“光环”,实则民生保障千疮百孔。城西教育资源本就紧张,规划新建的三所小学,因资金被挪去堆砌政绩 “面子工程”,只能束之高阁;老旧小区居民满心期待改造,却因资金缺位,依旧困于漏雨、管道老化的破败居所。长此以往,纸面繁华与民众真实生活落差渐大,政府公信力如风中残烛。

深挖“数字政绩”顽疾,成因盘根错节。干部考核体系里“唯GDP论”阴魂未散,诱导部分官员迷信“数据即仕途”;监督机制漏洞丛生,统计造假成本低、隐匿性强,事后追责也难挽损失。聚焦威海,其海洋渔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面临周边城市同质化竞争,地方经济发展压力骤增,官员身处高压官场,为求脱颖而出,不惜剑走偏锋;部分官员更是道德失守,罔顾公共责任,沦为政绩 “投机客”。

破局之要,在于重塑考核“指挥棒”。考核指标融入绿色发展元素,单位 GDP 能耗降低率、清洁能源占比等绿色指标权重设为20%,民生改善权重提至40%,细分为教育生均投入年增幅10%以上、医疗千人床位数年均提升5%等精准刻度。统计监督亦需多方合围,大数据监测运用智能算法,实时比对企业能耗、物流数据与产值,精准捕捉异常;专业审计团队担纲第三方核查,立下契约,核查失误双倍赔偿;举报奖励按涉案金额5% 给付,举报人信息多重加密,让造假者望而却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政绩的终极裁判。杜绝统计造假、匡正政绩观,契合当下高质量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刚需。为政者唯有脚踏大地、实干笃行,用汗水书写经岁月检验的民生答卷,才配得上民众托付。注水堆起的官位终是泡影,民意审视下必将灰飞烟灭;唯有发展成果润泽大众,官员仕途方可安稳顺遂,城市乡村未来方能熠熠生辉。

威海的案例时刻警示着,政绩要经得起民心称量,发展要向着民生奔赴,唯有如此,城市的未来才不会迷失在虚假繁荣的迷雾中。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