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4年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中,可多所高校撤销本科专业却上了热搜,思创大学更是公示将撤销31个专业,无疑让很多考考这些专业或即将毕业的学子,感到很不是滋味。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专业的撤销跟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成为一种常态。
近日,985名校、排名全国高校前20位的四川刚大学公示,2024年拟申报新专业1个,预备案专业5个,撤销专业31个,其中最受关注的这31个专业。“大树成长营”发现,这些专业既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热门的工科专业,也包括生物技术、材料物理等理工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还有一度热门的城乡规划、电子商务等就业抢手的专业。此次公示的拟撤销专业中,保密管理、核物理、应用物理学、信息安全、音乐学、网络工程等多个专业在之前就已处于停招的状态。
不仅仅是川大,如宁波大学申请撤销城乡规划、人文教育、海洋资源与环境等三个专业,天津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也公示了“2024年度学校拟撤销的本科专业”,更多的高校也在筹划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也在撤销申请中。
每年,教育部都会根据各所高校的申请情况,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包括申报新专业、预备案专业、撤销专业等类型。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2年,被撤销最多的专业点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有100所高校撤销该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次四川大学撤销的31个专业中就包括公用事业管理专业。
2012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高校自主调整和撤销“过剩低质错位”专业。如今,撤销专业,是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常规良性举措。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仅2000年到2004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就从57所增至300多所,年均增长率超过40%,如今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锐减,大规模撤销势在必行。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从2018~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近5年本科院校撤销专业共计3030个,其中“双一流”高校撤销专业375个,地方本科院校撤销专业2655个。
有人“下课”,就有人“上新”。随着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专业成为目前高校新增最多的专业,近5年来共有499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同样是近些年新增最多的专业。
面对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对高校来说是一大挑战,对广大学子来说也时常被困扰。一方面,每年上千万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另一方面,自己心仪或者就读的专业,在刚进入大学或毕业前就面临着撤销的境地。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