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就看双方是不是愿意开战了。

过河小卒子 2024-04-22 21:32:47
中美如果完全“脱钩断链”,那么两国距离战争也就不远了。

美国在与中国经贸是不是“脱钩”的问题上,一直叽叽歪歪,又想直接脱钩,又怕影响自己的市场稳定,还怕搞成进一步对立。

在军事上,美国也一直想和中国恢复联系。军事接触的恢复实际上对两国都有利,但中国压根不愿意和美国恢复接触,因为美国在这方面占有优势,接触对他们更加有利。

先解释一下“军事接触”为什么对美国更加有利。

主要是因为美国军事优势,美国在第一岛链有很多军事基地,对中国是一种压迫。如果中国在中南美洲有一堆基地,在加拿大也有许多基地,中国也会急劳劳地要和美国接触。

只有军事接触存在,美国在第一岛链、在中国周边的军事活动就很安全。打个比方,你到别人家门口舞枪弄棒显示力量,还有安全保证,这不就是“实力地位”的成功吗?

再解释一下美国为什么在“脱钩断链”问题上的叽叽歪歪。

单就遏制中国来说,一下子脱钩断链是最有效的手段。但美国想来想去也不愿意一下子就“脱钩断链”。因为美国和中国的经贸往来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既有价廉物美的小商品,这些东西只有中国的最具性价比,从别的地方进口,质量不好还很贵,“美国人民”受不了。

另一方面,中国还有性价比更好的科技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美国自己能生产的,美国资本赖以卖高价赚高利润的,比如智能手机、大飞机、先进医疗、无人机、新能源······

这些商品,美国有技术,但生产出来很贵,和中国没法竞争;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些短板,主要是部分关键软硬件配套要依赖西方。

美国现在不愿意“脱钩断链”,是想在利润丰厚、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链上“脱钩断链”,这样就打压了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也保住了西方在先进制造方面的优势地位。

美国打压华为、不给C919过关、不进口中国电动汽车、限制中国光伏和新能源电池等等,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而小商品方面,美国不愿意脱钩,只是进一步压榨中国工人的得利空间。

其实,只要美国能寻找到适合的进口渠道,有了成熟的工业生产链,美国就会立刻和中国完全“脱钩断链”,一点也不会叽叽歪歪。

中美如果完全“脱钩断链”,那么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就不远了。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总是按照这个规律前行。

战争发生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看看一战,就知道现在有多危险。

战争会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我们以一战为例,看看现在的世界。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先后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帝国诞生。

德意志帝国建立,把欧洲大陆国家吓了一跳,也把英国吓了一跳。因为几百年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默契地保持日耳曼人分裂状态,这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

但建立了帝国的威廉一世很低调,他任命俾斯麦当首相,两人珠联璧合,在外交上实行平衡的“大陆政策”,也让英法等国没法向他们发难,德国也乘机快速发展。

随着德国实力不断增强,世界霸主英国受不了了,他们在各方面打压德国,目的就是要把德国打压下去,不影响英国的世界霸权,也不能挑战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控制。

英国的做法是非常霸道的,他们和德国关系不断恶化,外交上已经没法交流;在世界各地,英国还用武力压制德国,比如在非洲、在中国山东半岛。

不但如此,英国还在贸易上全面遏制德国,搞得德国在欧洲几乎没办法贸易;英国利用自己工业革命先发优势,在技术上制裁德国,不让德国技术得到提升。

同时,英国利用自己优势的海军,在德国沿海地带“自由航行”,时不时朝德国开几炮,搞得德国烦不胜烦。

德国也要谋发展啊,海上被英国封住,世界各地也被英国针对,只好向陆地发展;本质上德国也是个铺装陆权大国,如果向东打通陆上通道,也一样发展。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他充满了斗志,不再和英国虚与委蛇,而是正面硬刚。威廉二世提出“世界政策”,把德国对外中心转向世界;他的口号是“德国要寻找太阳下的位置”。

应该说,德国的要求也不过分,他们实力增长,在世界必须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总不能英国说自己是“日不落国家”,其他国家就不能走向世界了,没这个道理。

为了给德国寻找“太阳下的位置”,威廉二世加快殖民步伐,积极扩军,尤其是海军;并于1903年推出一项横跨欧亚的铁路计划:2B铁路建设计划。

2B铁路建设

这是一条起点是德国首都柏林、中间经过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终点到中东巴格达的铁路。实际上,这就是德国当时被英国逼的,不得不搞类似于现代的“一带一路”的工程。

随着“2B铁路”建设的铺开,英国看到德国将要掌控欧洲大陆的前景,这是英国不能忍受的“前景”;更是英国要保持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关键。

英德两国矛盾没法调和:英国要保住霸权;德国要争夺自己的“太阳下的位置”。

互不相让,只能打仗。欧洲各国都知道:这两货迟早要打,问题只是时间。一时间,战争的阴霾集聚于欧洲上空,各国都开始整军备战。

英国想赶快开战,两个原因:

一是不能让德国别的更加强大,否则更不好打,所以早打比晚打好;

二是德国的“2B铁路”建设顺利,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个铁路开通,所以要赶在铁路建设好之前开战。

实际上,德国一帮“热血将军”也盼望着早点开战,他们一方面气愤于英国的蛮横和霸道;另一方面也要展示自己的力量,毕竟德国是经过三次恶战立国的,不怕打仗。

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喜欢战争,说:“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

就这样,一场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让欧洲一片焦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7月28日爆发,打了四年,于1918年11月11结束。

这场战争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

英国被战争拖累,国家实力萎缩,已经撑不起“日不落”的架子;战争主要在法国打的,他们虽然是战胜国,但国家变得跟石器时代差不多。

德意志帝国经此一战灰飞烟灭,不但没找到“太阳下的位置”,反而丢掉许多领土,帝国也没有了,还被“凡尔赛条约”约束,连军事都不能发展。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沙俄帝国直接死掉,奥斯曼帝国分裂成许多小国,沙俄帝国被苏联取代。

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各方面实力变成妥妥的世界第一;日本借助一战,摆脱了家里的经济危机,还趁机拓展了海上领地,军事实力大增。

现在的世界多像一战前的世界啊。区别在于:美国比英国更加霸道。

国家间关系亲密、友好,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上互相走近,也就是外交热络,互相访问不断、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在国际场合相互站台、相互吹捧。

关系更进一步,就涉及到具体利益方面:经济合作。这里面主要是贸易,互通有无,双方各取所需。有时候为了友好关系,双方在各自强势领域做一些让步都是经常的事情。

政治、经济关系亲密,再进一步就是“军事”方面了。两国军队互相来往交流、学习借鉴;各自把自己擅长的教给对方,让对方本领增强;甚至两国结盟,这就是一家人了。

国家关系变坏,也是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关系一步步变化,直到“战争”。

先是外交上吵架,两国互相攻击;接着就是经济上断开往来,不让对方贸易增加,不和对方发生经济关系;更进一步变坏就是战争。

所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指两国之间的问题用政治手段不能解决时,就只能用军事手段解决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尽管德国皇室和英国王室还是姑表亲戚,但国家间为了利益打起来,这点亲情一点也解决不了问题。

一开始,英国也没有和德国打一仗的迫切需要,只是英国以自己是欧洲霸主的地位,对德国要求这、要求那,把德国烦得一塌糊涂。好在俾斯麦采取比较平衡的政策,没出大问题。

随着威廉二世上台,他让俾斯麦退休,自己搞起了“世界政策”;而英国对德国的遏制也变本加厉,连德国的“2B铁路”也狠插一脚,要求得到重要一段的建设权,被德国一口拒绝。

随后,两国外交就变成吵架,两国间的贸易也陷入停顿;两国在世界各地都针锋相对,就看谁耗得过谁。

谁都看出,距离战争就是一步之遥了。果然,不到几年,一战爆发,表面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其实没有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遇刺,这场战争也会爆发的。

现在的世界多像一战前的世界啊。区别在于:美国比英国更加霸道,它不但要控制欧洲,还要控制亚洲;但中国不像德国那样暴冲,中国对待战争非常慎重,也没有霸权需求。

中美间博弈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比重正在快速变化。

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也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发展过程。

一开始,美国对新中国是仇视的,他们以意识形态划线,把中国归于苏联阵营。因为中苏关系破裂,美国看到可乘之机,迅速恢复两国关系,为自己的冷战凭添地缘优势。

实际上,那时候两国实力悬殊巨大,在美国眼里,中国对他们没有任何威胁。所以,两国关系随着外交解冻迅速升温,政治交往热络起来,从尼克松之后,历届总统都到中国访问。

冷战结束,阻碍美国实现自己世界霸权的国家没有了,但世界上还有个美国意识形态不一致的国家,于是美国开始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首当其冲。

1993年,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他们要敲打一下中国,搞出一个“银河号”事件。实际上,美国就是通过这件事向世界和中国发出警告:

美国可以随时掐断中国的海上运输通道;美国在海洋上可以搜查任何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又如何、核大国又能如何。

不过这时候的两国关系还能虚伪的维持,主要是中国实力不足不得不忍气吞声;而美国也很忙,要瓜分苏联遗产,没工夫管中国。

所以那时候的两国,外交上吵架归吵架,生意还是正常做,中国赚点辛苦钱;美国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抑制着国内的通货膨胀率。

美国也是现实的,他们所谓的“意识形态”就是个借口,他们主要目的是攫取你的利益;当你把自己的利益奉上,美国才不管你在家里是当皇帝还是当王爷。

1998年,美国资本借着世界金融危机,在亚洲大肆收割。但收割到香港时遇到了麻烦:中国不让它们收割香港。这可是冷战后没出现过的事情。

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是美国用军事手段羞辱中国:你们的实力这么弱,还不乖乖让美国收割。

2001年,美国侦察机逼近中国领海,与中国前去驱赶的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机坠海、英雄王伟牺牲。这是美国用军事手段,配合美国对中国的政治讹诈。

一直到2016年奥巴马下台,中美关系因为各种原因,总是争吵不断,但实质的变坏也没有发生。还是“吵归吵闹归闹,战争不会打、生意还要做”。

但奥巴马执政后期,美国显然在改变对中国的政策,他们已经在做和中国贸易脱钩的准备。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经济往来受到遏制,政治关系已经不牢靠了;经贸上两国互相指责、互相设置障碍,但军事热线仍在,中国给美国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拜登上台,两国关系又发生了进一步“恶变”,随着佩洛西窜岛,军事接触全面停止;拜登又继承了特朗普的“贸易战”,甚至还加码进行科技战、芯片战。

现在,中美关系已经是:美国对中国以经贸、科技遏制为主;军事对立次之;政治解决问题为辅了。明显的标志是:拜登成为唯一一个建交后和中国没有实现互访的总统。

这种情况再进一步是什么呢?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已经到了最不重要的位置,战争还会远吗?

马基雅弗利对战争的描述是:“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实际上,距离战争只有一步之遥了,就看双方是不是愿意开始。

再进一步就是战争了,各种症候已经出现。

0 阅读:4

过河小卒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