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真的酸了!他们的专家:中国的六代机只是用来吓唬敌人的

俊逸白衣郎 2025-02-11 20:14:55

嘴上话是这样说,但心里五味杂陈,怕的要死!

这就叫阳谋,让你们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你们可劲的猜吧。

某位日本军事评论员声称,中国六代机的三台发动机设计简直“闻所未闻”。

他大义凛然地补充,“在航空历史上,多加一台发动机,通常是因为动力不足,而不是技术先进。”

确实,多发动机设计在历史上出现过,比如二战时期临时改装的轰炸机,但问题是,这可不是80年前的战场了!

六代机加一台发动机的背后,可能是为了提高推重比、优化能量分配,甚至是为了在电磁能量管理等新领域进行前瞻性尝试。

要知道,现代战机的设计逻辑可不是只看“发动机数量”这么简单。

这位专家还表示,歼-36的进气口位置“不合理”,容易“吸走驾驶员”。

现代战机设计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气动布局和战场应用场景,仅凭一张图就能“算命”飞机性能,这种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吧?

飞翼设计同样成了他们的攻击点。

他们质疑这种设计的实用性,认为歼-36不是实用战斗机。

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耳熟,毕竟当年歼-20刚亮相时,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结果呢?

事实证明,歼-20不仅是实用的隐身战机,还在实战中积累了不少数据。

飞翼设计并非新概念,而是未来战机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在隐身性能、气动布局和任务适应性上具备天然优势,尤其在高机动性和复杂任务环境中有明显的优势。日本专家这种“酸里带疑”的态度,其实更多是因为担忧:一旦中国的六代机飞翼设计成熟,可能会成为区域军事格局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中国六代机真的只是“吓唬人”?

日本专家还给出了一记经典论断:中国展示六代机的真正目的是宣传,而不是实战。总结起来,就是“中国武器都是纸老虎”的升级版。他们甚至搬出《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认为中国这波操作不过是想用心理战击溃对手。

如果这是心理战,那效果应该是相当显著的。毕竟,日本军事媒体、美国的军事智库,甚至连印度媒体都在紧张分析这款战机的真实性能和战略意图。

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他们“嘴上说不怕,身体却很诚实”。

日本专家的质疑看似有理,但透过这些“专业分析”,我们其实能窥见几分心虚。

首先,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崛起速度,让许多国家始料未及。从歼-20到如今的六代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实打实的。对于一些长期“看轻”中国的国家,这种反差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

其次,日本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技术,无论是F-35战机还是导弹防御系统,大多来自于外部输入。相比之下,中国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的完整体系,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实现技术突破,这种“弯道超车”自然让日本感到不安。

最后,日本军事专家看似挑剔,但这些言论也可能是一种试探。通过质疑中国战机,他们试图逼迫中国“晒出更多底牌”,以便进一步了解这款战机的真实能力。

无论外界如何质疑,中国的发展方向不会因此改变。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需要通过嘴仗来证明。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