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地铁口处理来了!果然还是“外包公司”默默扛下了所有

俊逸白衣郎 2025-02-11 19:17:16

“设计师朱某、部门负责人李某、经营管理杨某、吴某……通报批评、降级、扣绩效、永不合作。”

广州花地湾地铁口改造事件最终以这几行处罚告示草草收尾。

设计方背锅、外包公司挨骂,甲方爸爸稳如泰山。

设计到底是怎么“长歪”的?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棺材”地铁口,可能会问:它到底是怎么诞生的?

据广州地铁的解释,设计灵感原本来自木棉花——广州的市花。初稿设定是橙红色的优雅花瓣造型,文艺又浪漫。然而,实际建成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像灵堂外的一个巨型摆件:红色斜圆柱+“上圆下方”的怪异构造,冷不丁吓了路人一跳。

背后原因是什么?

设计方表示:你们看到的是最终“拍板版”,中途我们提了无数次修改意见!甲方爸爸一句“再改改吧”,硬生生把木棉花修成了灵堂道具。

果然,设计师的最终作品从来不是艺术创作,而是甲方的妥协记录。

锅的重量:20亿的预算里甲方真的“没意见”?

“木棉花变棺材”的尴尬,迅速点燃了网友对甲方的愤怒。很多人直指,花地湾的这个设计根本就不应该通过。

问题来了,甲方地铁公司在干嘛?

要知道,任何一个公共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背后都有严密的审批流程。从方案确定到实地施工,每一笔都要过预算、开会、盖章。别说小到地铁出口造型,大到造价20亿的地铁口改造工程,甲方能没意见?

甲方天天盯着项目进度,居然能做到“一脸懵”地甩锅给外包公司?

说白了,“木棉花”造型的初稿在设计公司手里可能是“网红”,一到地铁公司那儿就变成了“乡土cosplay”。

问题背后:外包公司的锅,不背也得背

不过,地铁公司这次的“快速反应”倒是让人印象深刻:12月30日开门迎客,1月2日被吐槽成“网红丑闻”,当晚连夜拆除。

不到三天,设计方四人受罚,“永不合作”的通知发出,效率一流。

在外包设计行业里,“背锅”几乎是一种默认规则。毕竟,你的甲方爸爸给钱、给资源,指挥着一切决策权,出了问题,指责甲方的代价太高,唯有“设计方”拿头顶了。一家设计公司辛辛苦苦画图熬夜,甲方加了三百次修改意见,最后你得端着改崩的作品点头说:“好的,这个造型很完美,甲方爸爸满意就行。”

再谈公共建筑审美:到底谁的审美在拉胯?

其实,“棺材”地铁口事件背后的最大问题,不只是设计或施工,而是整个公共建筑的审美缺失。

结尾

广州地铁“棺材门”的效率很高,但公众质疑未散去。领导的审美问题、决策的透明度问题,这些才是未来公共建设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至于下一个“网红丑闻”会出现在哪里?

只希望领导们在拍板时,真的想想:一座城市的面子工程,真不该靠设计师的“背锅”来完成。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