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朱德的秘书违规购买10只进口手表,朱德:你好大的胆子!

霜霜看过去 2024-01-02 21:15:06

新中国成立之初,朱德老总一家住在中南海永福堂。和毛主席一样,朱老总日常生活的简朴也是少见的。永福堂是三间老式平房,很简陋,后来朱老总的侄子侄孙来北京,实在住不下了,一大家搬到了新盖的西楼,西楼住房也不宽敞,饭厅是几家人公用的,节假日孩子们回来,还得打地铺。

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朱老总是中央大首长,吃饭肯定很讲究,实际上他的生活标准还不如很多中层干部。据给朱老总做过厨师的邓林回忆,平常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朱德在家吃,早上是馒头稀饭,配点咸菜,午饭和晚饭基本上都是一小碗米,两小碟菜,一荤一素,再喝点鸡蛋汤,几乎顿顿如此。后来朱德因为血压高,康克清轻易不让他吃肉了。

朱德夫妇

如果饭菜吃不完,朱德不让倒掉,下一顿热着吃。他饭量小,后来厨师为了不让他吃剩饭剩菜,每顿只做一点,刚好够朱德吃的。孩子们回来时,饭菜也很简,只是量加大而已。有时家中来客人,就加一两个菜,如果不够,再加一盘朱德自己腌的泡菜。很多人都说,朱老总的伙食标准还比不上县级干部。

工作人员劝朱德吃点好的,他说,我不让你们搞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保持俭朴的习惯,一切从群众出发,我的伙食还不够好吗,不要高过群众太多。

一次,厨师特地从机关供应站买了几个大对虾,精心烹制好,给朱德改善生活。朱老总一看,问对虾是哪里来的,多少钱一斤。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厨师说,“对虾是好吃,可你知道吗,这种对虾出口一吨,能换很多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我们不吃对虾有什么关系,进口钢材更重要。”

厨师说:“您是国家领导人,就是天天吃对虾能吃多少?”朱德不高兴地说:“你这样想就不对了,当领导的都这样吃,会造成多大的浪费知道吗?总之以后别买了。”厨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朱德又叫来值班的工作人员,把对虾分着吃了。

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和朱老总带头降低生活标准,每月粮食定量都是26斤。中央考虑到朱老总家孩子多,要给他增加一些定量,他坚决拒绝了。不过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吃不饱肚子是个大问题,粮食往往吃超了。工作人员提议,让机关单位补上吃超的粮。朱德说不行,非要自己补,全家吃红薯和菜糊糊,硬是一斤一斤地补回了“亏空”。

当时在西楼餐厅吃饭的首长里,杨尚昆家人少,饭菜比较好,杨尚昆经常给朱德家的孩子们端去一两个菜,很久不见荤腥孩子们见了肉,都争着吃,有时为了抢一点拌饭的菜汤还会打起来。

朱德在中南海找了块空地,种点白菜、茄子等,早上散步时,还从树林里挖点野菜,带回去让厨师烹制。孩子们起初吃不惯野菜,嫌苦。朱德反复给他们讲野菜如何有营养,当年长征路上,红军能有野菜吃就是好生活。现在条件好多了,这点苦算什么。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野菜的味道,如果饭桌上几天不见野菜,还嚷嚷着跟朱德一起去挖。

穿衣方面,朱德也俭朴如故,有一身粗布衣服穿了很多年,补丁摞补丁,舍不得换。有两身稍好点的衣服,参加重要活动或者会见外宾时才穿一下,一回来就换上旧衣服。朱德去各地视察,总是带着自己的旧被褥,一口搪瓷茶缸也是用了好多年的。招待所准备的被褥和用具他从来不用,说不想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早期一种工业券

不论到哪里,朱德坚持在单位食堂吃饭,自掏腰包付钱,从来不接受地方上的招待,更不用说礼品了。一次朱德到济南视察工作,正是水果收获的季节,地方领导派人装了两筐上好的莱阳梨,悄悄放在朱德乘坐的专列上。

火车开动后,朱德发现了梨子,退回去已经来不及了。他把工作人员叫来,严肃地说:“谁让你们接受礼物的,忘记规定了?我们是下来工作的,不是搜刮的,怎么能随便收礼呢?今后你们记住,都不准收礼物,谁收的,谁原封不动退回去!”又吩咐两筐梨一个也不要动,下一站停车,派人送回去。工作人员只好照办。

在朱老总身边时间长的工作人员了解他的作风,大家都办事都有分寸,不过也有个别不注意影响的。

1972年,朱德身边一位秘书受亲友之托,以首长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办公厅打报告,擅自购买了10块高档手表。手表是稀罕物件,普通人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到的,还要票证。那种手表是进口的,187元一块,同时需要70张工业券。朱德拿的是行政四级工资,一个月400多元,还不够买三块手表的。工业券也不好搞,普通工人二三十元工资才配一张券。

但那位秘书是以朱德的名义购买的,所以军委办公厅特批,免除700张工业券,只照价收钱。一向好脾气的朱德听说后,发了火,把手杖杵得咚咚响。朱德气的脸色都变了,愤怒地说,国产的手表质量很好,为什么要买进口的?而且这是欺骗组织,搞特殊化,好大的胆子!

朱德把那位秘书叫过来,狠狠批评了一顿,让他把手表全部退回去。为了起到警示作用,那位秘书被撤了职,另选他人。大家从未见过朱德发这么大的火,此后更加谨慎了。

0 阅读:1

霜霜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