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美院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里的一位建筑系教授朱晔说:“为什么欧美的街道走起来要比中国的舒适?”朱晔教授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惑,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这样说是有依据的。
朱晔教授觉得中国的街道属于功能型街道,主要是服务于交通工具,而欧美的街道大多数是人文型街道,主要是服务人。所以,人在两方感受到的服务不一样,才会产生舒服与不舒服的对比,且这不是生理上的舒服,而是心理上的舒服。
如今,我人大多数住在自己的一套房子,邻里之间的联系并不多,许多仅仅是个对门而已。而在城市化之前,许多人家都是挨在一起的,白天打开门,邻里之间就能唠起嗑,那个时候的道路自然也没有现在的方便快捷,更多的是用来服务于人,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大型车辆,路联通的是几家人之间的悲欢。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一辈的人才总是说,以前的社会很有人情味。
如今我们的马路宽阔,交通规则完整,常常有时候上班族要跨越一座城市去上班。但是许多人觉得路虽然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远了。忙碌的生活和相对自我的空间,让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远。
而现在的欧美街道,与我们双向通行不一样,有许多单行车道,省下来的面积就全部划分为人行道,在道路中央的步行区,像一座小岛一样隔开两边的道路。而步行街道两边也有许多的书报亭、电话亭、咖啡馆之类的,每隔一段距离又会有一个休息的地方,人处于这个地方,会不由自主的慢下来。再加上他们的生活压力没有我们的大,所以他们也比较喜欢静下心来放松自我,自然而然你就觉得欧美的道路走起来更加舒服了。
虽然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两边的道路不一样,但是现如今一时间是无法改变的。首先欧美等地的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一样,他们的人口也没有我们的密集,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生存道路空间,只能做到不狭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况且因为我国社会的竞争比较大,导致国人的压力也比较大,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心境去到公园等地闲坐下来了。
当然这并不就代表着我国的道路不好,许多地区在环境规划上也在努力的增加人文关怀,许多道路两旁的植被种类和颜色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也是我们国家在不停的发展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