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3i中数新医
导读:
象征着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一大步跃进
6成医疗机构已开展药耗追溯码采集工作
全国已归集数据超31亿条
10月29日, 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全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与应用情况发布解读活动。
据介绍,截止到10月28日,32个省级医保信息平台都已经全面开展了药品耗材追溯码的采集工作,已归集31.27亿条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涉及到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有超过6成的医疗机构和99%的药店都已经开展追溯码的采集工作。
据了解,药品耗材追溯码一般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印制在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包装上,是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唯一身份标识,相当于药品“电子身份证”。
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持续开展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级医保部门需组织对本地试点工作进行自评,形成试点工作报告并上报至国家医保局。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博表示,从今年9月到明年年底,是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的全面推广阶段,争取到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启追溯码的扫码支付工作。
当前,国家医保局正建设全国统一的上传追溯码信息接口,力求实现一次上传、全国通用。此外,还将新建追溯码采集监管功能,实现从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到医院、药店的药品流通全流程监管。
解决难点,推进试点
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随着药品追溯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智慧医保监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纷纷开始了药品追溯码的应用实践,陕西、安徽、福建等地更是率先成为试点区域,积极构建本地化的药品追溯防线。
据了解,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在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的应用需要医药机构进行接口改造和信息采集上传,涉及两定系统和系统开发商对接实施,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技术难题。其次是基础业务数据关联不足,药品追溯码、医保编码等多种药品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不明确。再次是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型定点零售药店和下一步实施推广应用的村级卫生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软硬件都很缺乏。
9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针对试点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公告提出,国家医保局将全面建立追溯码、医保编码和商品码的三码合一映射库,降低定点医药机构和生产、流通企业扫码的工作强度。
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统一的供药品耗材生产、流通企业上传追溯码信息的接口,将实现一次上传、全国通用,无须向每个省份分别上传,以减少针对每个省份销售的产品分别录入的工作量。
医疗机构工作重点
聚焦医疗机构,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博表示,医疗机构内部开展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需重点关注三点事项:
第一,院内科室联动。院内需成立追溯码建设专班,院主要领导担任专班组长,专班人员需包括医务部、信息部、药学部、医保部等多部门相关人员。
第二,扫码设备选择。患者取药无需排队等待的小型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扫码枪或扫码墩,优势在于价格便宜且小巧轻便。窗口排队人员较多的医疗机构,可以选择高拍仪、高速/多面体扫码设备等进行批量扫码,实现一个处方下多盒药品采集。
第三,优化业务流程和软件设置。充分利用“三码合一”数据库,结合医保部门提供的“三码合一”数据,比对完善本院的“三码合一”库或“四码合一”库,实现“一码”管理。在发药环节增加快扫、无序扫、正确/错误颜色(语音)提示。整合院内原有的多个信息系统,解决多系统重复交叉使用的流程繁琐问题。强化进销存数据管理,提升数据上传质量和时效。
药品追溯码时代的来临,象征着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一大步跃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药品耗材管理效率,还将成为推动整个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健康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第一财经、赛柏蓝、数医安全官